一根伞中棒 一次产业智能化跃升——晋江制伞业数智化探索观察
上周,记者走进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晋江市聚赢数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赢数控”)7条伞中棒智能装配生产线,井然有序地运行着,一根根组装好的中棒排着队从出口落进框里。
这是晋江制伞行业的又一突破。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伴随信息化、智能化的持续推进,晋江制伞业取得了“机器代工”的新突破,伞中棒5G智能工厂规模化投产,将推进晋江制伞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十年磨一“棒”
“一条生产线日产1.4万根中棒,良品率达99.6%。与传统的人工组装相比,降低人工成本90%以上,且品质更稳定、良品率更高,交货期提速1倍以上。”专业运营伞中棒智能工厂的聚赢数控旗下子公司——坤亿工业智能科技(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长萧天佑告诉记者。
聚赢数控伞中棒智能生产线的研发属于“十年磨一剑”。这个项目从2015年就投入研发,历经了近10年时间5次升级迭代,最终才让设备进入了产业化生产,并实现产品销售。
记者了解到,伞中棒智能装配生产线项目是将伞中棒装配过程中十多个繁杂手工工序完全用机器替代,不仅解决了行业用工难、用工贵的痛点,而且达到高自动化、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的生产模式。
“这个项目不仅实现了单条生产线智能化,同时借助软件系统将所有的设备串联起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时时了解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情况,进而持续进行效率及产品质量的优化和提升。”萧天佑说,目前,车间里的7条生产线,可生产6种规格的伞中棒,计划年底前再投入3条生产线,明年将再投入20条,至2025年年底将有30条生产线。
据悉,制伞企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小小一把伞涉及的材料、配件多且杂,工序多达上百道,其中,伞中棒作为重要配件,其装配结构复杂,要实现机器替代难度极大,因此,攻克其自动化生产具有标志性意义。
晋江市伞业行业协会会长王翔鹏说,这是晋江制伞业甚至是全国制伞业智能智造的一次突破,将极大地促进制伞行业的发展。当前,国内制伞业仍依赖传统人工,制造设备的开发及投用率还很欠缺。伞中棒5G智能工厂的出现,不仅有助于提升晋江制伞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且有望进一步增强晋江东石作为“中国伞都”的话语权。
加速标准化进程
数据显示,作为东石镇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晋江东石目前制伞业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产各类成品伞近6亿把,是全国最大的伞具制品及制伞原辅材料的生产和出口集散地,年产量和外贸出口量均居全国前茅,产品远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如今,在新需求和新发展理念之下,制伞业也面临着新的“时代命题”。
“提升制伞行业的自动化程度是行业迫在眉睫的课题。这不仅可以缓解当前的用工矛盾和降低成本,也有助于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更对推动整个行业标准化的建成有重要意义。”海峡伞业创新中心负责人丁敬堂表示,智能制造是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不仅有聚赢科技的伞中棒5G智能工厂,目前,晋江的制伞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加大信息化和设备智能化的投入。伞中棒智能生产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标准化建设,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资料显示,全国制伞业有晋江、厦门、漳州、深圳、上虞、萧山、郸城等多个产业集群。每个产业集群都有各自特点,区域内也有不同的产品和技术,每款产品的制造工艺、规模、型号、材料、质量的差异也很大,很难有统一的标准,零件也没法通用,这就导致整体行业制造成本加大、产品的生产周期拉长、产品质量不稳定,以及产品型号不兼容造成的库存和浪费。
萧天佑表示,晋江东石占有全国制伞行业零配件超过三分之二的体量,其中,伞架占有较大比重,而伞架中的伞中棒是最为重要的配件之一,其涉及的规格及工序繁多。
“近3年时间更多的是着力于设备的产业化投入,建设伞中棒5G智能工厂,目前成效已经显现。我们通过对伞中棒组装环节的智能化改造,已实现了数字化控制及精益管理的模式。”萧天佑说。
升级制伞“芯片” 放大集群优势
全球每三把伞中就有一把晋江造;全国80%的纤维伞架来自晋江东石;晋江多个“单项冠军”伞具产品领跑全国市场。
当下,虽然晋江制伞业的集群优势在全国仍然存在,但制伞产业已有向内地转移的趋势。近年来,河南、河北等地的制伞行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在用工难、劳动力成本增加、产业转移的多重压力下,晋江市制伞业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向价值链上游要高效益,“做高品质的产品!”成为行业共识。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晋江制伞业起步早,不仅发展成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而且沉淀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他们不仅对材料及结构有深入的研发,而且基于产业链优势,且因为懂材适材,他们总能开发出材料及结构匹配、质价比最优的产品。
配件是雨伞的“芯片”。得益于晋江东石有一批扎根制伞设备研发的厂家,以及配件厂对设备升级的主动投入、对工艺提升及材料开发孜孜不倦的研发,晋江制伞业在全球保持领先的竞争优势。
晋江具备先天的产业优势,而高品质的产品需要更多的“棒”立起来,实现优势的进一步放大。
“随着伞中棒5G智能工厂的进一步扩大、产能的提升,本土制伞企业的成本将有所下降,产品质量也将更为稳定,助力成品企业品质的进一步提升。”萧天佑表示,从制伞业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转移发展历程中,整体行业并没有被淘汰,而是被动转移。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转移什么、留下什么是一个新的问题。晋江东石上下游制伞企业,通过智能智造主动升级产业,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将最有竞争力的环节留在本地,提升晋江东石“中国伞都”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
晋江市伞业行业协会方面表示,近年来,该协会举行了大量精益管理、数转智改等培训会,以帮助企业适应新时代的竞争,激活制伞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推动制伞业“向高”“向绿”“向智”跃升。
(记者 曾小凤)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