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产业财经 >>正文

网球风“刮”出体育新赛道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4-10-15 10:04
  

  八月的网球热刮到了十月。这个秋天,体育行业最大的收获注定属于中国网球。

  上周,中国网球公开赛创下观赛人流量、门票收入等多项纪录,完美地带起了国内网球运动的第一波高潮。而紧随而来的武汉网球公开赛和上海网球大师赛,则凭借中国“德比”、郑钦文再战萨巴伦卡、辛纳迎战德约科维奇等的话题性重磅对决,延续了国内网球这波极高的关注度和传播度。

  持续强劲的网球风潮,正给国内体育用品产业带来了一股新的能量。前有FILA、耐克、阿迪达斯、威尔胜等网球强势品牌的加码,后有安踏、李宁、361°及新兴品牌的小试牛刀,网球的流量无疑也带来了新的竞争赛道。

  业内人士表示,依托中国巨大的市场,网球有望接轨国际,成为新的运动“宠儿”,从而带来国内体育产业市场新的增量。

  “泼天”流量

  中国网球的关注度和流量在上周达到了顶峰——单日观众流量两度刷新历史纪录,全赛区观赛人流量约为30万人次、较去年预计增长50%,票房收入创历史新高,女单决赛5天前所有门票售罄,赞助席位全部满额,赛期综合消费较2023年增长近40%……毫无疑问,本届中网创下了现象级的关注度。

  而在传播侧面也是如此。在郑钦文9月30日、10月4日和10月5日的三场比赛上,CCTV5直播收视率接连创造了今年CCTV5网球类比赛(不含奥运会)新高。而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不少网球运动粉丝充当“自来水”,开启赛事直播的同时,各类赛事视频切片也让小红书上的网球热度上升明显。

  流量的背后也得益于参赛阵容豪华。这个秋天,阿尔卡拉斯、辛纳、梅德韦杰夫、萨巴伦卡、高芙、大坂直美等大满贯冠军得主悉数来到中国。而主场作战的郑钦文、王欣瑜、商竣程、布云朝克特组成了18人军团,也备受关注。

  事实上,今年共有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380名球员来京参加中网。其中,WTA共158名球员参赛,ATP共72名球员加入今年中网参赛阵容。

  作为一项以国家命名的网球赛事,中网过去这么多年一直不断升级。中网赛事总监张军慧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都说十年磨一剑,我们算是二十年磨一把利剑。”

  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生意。在商业变现部分,网球拍、网球裙、网球鞋等装备成为主播带货的新宠;国内三大网球赛事也空前获得了赞助,带动了三大赛事整体奖金池的进一步上涨。

  巨大流量的背后是全民参与网球的空前热情。

  位于晋江市池店镇的安踏982创动空间内,泉州地区唯一一家威尔胜直营店在周末迎来了许多人的光顾。门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郑钦文同款网球拍热卖外,威尔胜的网球服装装备也持续走俏,不少热门款的产品尺码短缺。“因为很好穿搭,除了平时运动外,不少消费者还把网球裙、服装当作时尚穿搭单品来穿。”该门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走俏的还有与中网持续绑定的时尚运动品牌FILA。今年,FILA作为中网独家运动服鞋官方合作伙伴,FILA还将IMPACT PRO畅打科技运用到1000余名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这也带动了FILA在网球运动板块销售的增长。

  把网球当作新的增长点,“FILA将在网球、高尔夫球这两个领域的科技方面投入更多,与其他运动品牌形成差异化。”FILA大中华区市场副总裁施睿在FILA中国网球公开赛现场表示。

  市场“新宠”

  相比于篮球、乒乓球、跑步等国内大众参与度更高的运动类别,网球在国内对大众而言显然是新事物。

  然而在国外,网球被称为是国际运动,在众多国家的参与度、普及率高出许多,这也造就了许多世界级的网球明星,以及巨大的商业市场。在国际上,网球运动是仅次于足球运动最具吸金的运动项目。全世界运动员中,网球运动员的收入仅次于足球运动员,而美网、温网、澳网、法网等四大联赛的转播费、赞助费等远超奥运会这一全球性IP,最高奖金更是高达千万美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网的崛起背后不仅有自身不断迭代,更有世界网联对中国庞大市场潜力的重要关注,也带动了众多世界级的网球运动员来到中国参赛,抢占先机。

  此外,网球专业赛事火爆的基础是网球人口的不断增加。伴随着中国体育产业和网球事业的快速成长,中国网球人口在稳步提升,目前已经有2000万网球运动兴趣人群,仅在北京就有10万网球精英人群,而本届中国网球公开赛横跨国庆黄金周,在关注度上创下新高。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网球运动人数将达到2381万人,预计到2029年将突破3000万人。市场规模方面,2024年预计将达到367.5亿元,并保持11%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24.9亿元。

  不仅如此,政策的加码也将加速网球运动的起飞。目前,中国政府对体育产业的大力支持,包括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为网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务院46号文件提出,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目标,网球体育产业成为资本的新宠。

  电商从业人员的市场嗅觉敏锐。记者观察到,从8月郑钦文巴黎奥运会夺冠后,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网球裙、网球拍等产品也被带动销量,不少新设立的网球类服饰、配件品牌也逐渐出现,意图分一杯羹。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网球裙、网球拍、网球包等相关产品成为帅哥靓女们竞相分享的最新时尚单品。

  对此,该赛道从业人员陈俊衡(化名)告诉记者,按照以往对爆品的打造经验,网球裙、网球Polo、网球风外套等都可以再玩一次。“现在整体流量和关注度起来了,无非是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推出不同的产品。关键在于要快。和户外冲锋衣一样,我估计网球热不仅今年有潜力,明年也会延续一波潜力。借助大品牌的流量投放效应,我们小品牌也会受益,毕竟市场还处于增量阶段。”

  仍是“处女地”

  尽管网球运动的关注度在过去两个月中急速增长,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吸金潜力,但在中国市场,网球运动市场商业化仍然是亟待深度开发的一块“处女地”,孕育着机遇和挑战。

  全球性品牌为此趋之若鹜。在中国市场,创始人为网球天王费德勒的瑞士知名运动品牌昂跑迎来爆发。除了走红的跑鞋外,这个夏天,费德勒同款网球鞋产品销量明显增长。

  此外,耐克、海德(HEAD)、昂跑、露露乐蒙(lululemon)等国外运动品牌也相继通过赛事、俱乐部等方式,布局中国网球市场。在产品端,各大中高端运动品牌都接连推出了网球鞋、网球Polo运动衫等产品,满足目标消费者对网球运动的装备需求。

  安踏集团旗下中高端时尚运动品牌FILA早已观察到国内网球的崛起之势。从2019年开始,FILA已经连续四年担任中国网球公开赛的独家运动服鞋官方合作伙伴。自2021年至今,FILA已成功举办四届FILA KIDS钻石杯青少年网球挑战赛,同时还推出了与该赛事联名的青少年专业网球系列产品。

  不仅仅是FILA,特步集团旗下K-Swiss(盖世威)品牌也持续投注网球市场。2023年初,该品牌签约张之臻。这次中网比赛,张之臻也成为众多网球爱好者的关注重点,也让该品牌接住了一波流量。

  持续加码网球这一赛道,今年,FILA推出了IMPACT PRO畅打科技专业功能版型网球服,以及FILA POTENZA2火力网球鞋。FILA还签约球员、温网冠军巴尔博拉·克雷吉茨科娃。此外,世界著名网球运动员郑洁与FILA合作多年,在青少年网球人才培养方面合作很多,为郑洁旗下的小球员提供了很多网球装备,也让FILA成为中国网球运动员潜在的支持者。

  施睿表示:“网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勇气和优雅的结合,是FILA网球精神的核心。FILA将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致力于打造专业、舒适的网球装备,将FILA品牌的网球精神传递给更多的网球爱好者。”

  “除了赞助专业赛事,FILA还依托店面举办社群活动,在大众市场不断强化影响力。2021年,FILA就赞助了钻石杯儿童网球赛,不断挖掘网球人才。”施睿说。“FILA会不断强化在网球和高尔夫球领域的科研能力。”

  而对于安踏、李宁、特步、361°等国产品牌而言,对于网球产品的开发才刚刚开始,对于网球运动的市场开始尝试。

  今年夏天,安踏儿童推出了应时的专业型儿童网球服、网球帽等产品,成为不少父母给子女购入的第一套网球装备。

  特步、361°、鸿星尔克、KAPPA等也针对性地推出了儿童网球服产品,满足品牌消费者“浅尝”的消费心理。

  对此,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网球运动的目标消费者消费力强、门槛高,对于大多数国产运动品牌所针对的消费人群还是有较大的错位。新设立的设计师品牌反而能够依靠小而美,找到发展空间。但无论如何,网球运动普及的趋势下,各大国产运动品牌对网球运动产品的开发、推出也将持续提升。毕竟,这是新的增量,也会成为品牌角力的战场。

  (记者 柯国笠)

标签:网球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刘忠琴刘忠琴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