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产业财经 >>正文

从存量增长到质量倍增 安踏集团旗下多品牌上半年营收创新高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4-08-28 10:04
  

  昨日,国内体育用品龙头企业安踏集团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公告显示,安踏集团上半年营收创历史性新高,达到337.4亿元(人民币,下同),在营收大基数的基础上,仍取得了13.8%的双位数增长。

  同日,安踏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耐克深陷CEO“质疑门”和股价暴跌的境地。这也让安踏集团的半年“成绩单”引发了业内诸多人的讨论——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消费环境中维持基本盘?如何在高基数上仍然维持高增长?安踏做了什么?

  安踏集团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赖世贤透露——以创新为主导的高质量增长,以品牌矩阵为战略武器,让安踏得以分散风险,甚至抓住新风口、穿越长周期。

  “尽管上半年消费大势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挑战,但安踏集团始终坚持‘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以强信心和长期主义布局行业,以创新为根基推动高质量增长,进一步夯实了三大核心竞争力。我们将凭借穿越周期的能力与决心,以‘品牌+零售’的独特商业模式推进全球化探索,继续向‘世界领先的多品牌体育用品集团’稳步迈进。”赖世贤说。

  两大主品牌走向“质量”增长

  对安踏集团而言,安踏和FILA两大主品牌仍然是集团整体营收的两大支柱,其影响举足轻重。

  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团主品牌——安踏品牌营收达160.8亿元,占集团营收的48%,以单品牌之力超越李宁集团和阿迪中国。

  安踏的增长有别于以往单纯的体量扩张,而是形成了新的增长潜力。

  去年下半年以来,安踏和FILA两个品牌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其中,安踏品牌大力推动以多种类型门店为主导的产品与零售端的双轮变革;同时,签约多个业内知名设计师,推动欧文签名鞋等明星产品的持续曝光,带动安踏主品牌的进一步升级。

  其中,渠道方面,安踏打破传统的“千店一面”,根据细分消费人群的精准定位创新业态,推出“竞技场ARENA”“殿堂PALACE”“作品集SV”“超级安踏SS”等全新终端门店,为消费者创造了多元化的线下零售新体验。这一举措也让安踏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的覆盖率及店效提升明显,突破了高阶和年轻消费者对安踏品牌的固有认知。

  产品端的科技创新则是增长的另一主导因素。在刚刚落幕的巴黎奥运会上,安踏提供的领奖装备陪伴中国体育健儿91次登上领奖台,也进一步强化了品牌的专业属性。今年,安踏以科技创新赋能大众的商品矩阵进一步完善,以PG7中底缓震科技为代表,尖端科技面向大众的超性价比商品市场转化获得热烈反响。安踏跑步品类已形成从慢跑、竞训到竞速的专业跑鞋产品矩阵,截至报告期末,竞速C家族已助力运动员超400次登上马拉松赛事领奖台;篮球品类推出欧文一代签名鞋,全球13大城市同步发售实现100%售罄。

  另一品牌FILA上半年也维持了增长态势,收入增长6.8%至130.6亿元,创历史新高。在巩固“时尚运动”江湖地位的同时,该品牌开始发力“专业运动”的增量赛道,以“三个顶级”的策略驱动高质量增长,增速继续领先同规模国际品牌。

  上半年,FILA借助与凡尔赛宫馆藏授权合作、与蓬皮杜等知名IP的联名营销,持续深耕体育与艺术的融合,在时尚运动方面巩固消费者心智。同时,FILA发力增量品类,效果显著。其中,时尚爆款家族和专业运动系列驱动鞋品类增长超20%;服运动品类差异化聚焦高尔夫、网球等运动,实现双位数增长。

  此外,FILA零售业态全面升级,各类顶级店铺的创新模型陆续发布,整体线下坪效领先同规模运动品牌。FILA线上表现强劲,增速超20%,该品牌通过聚焦核心品类打造心智爆款,在官网、抖音等渠道持续领涨行业。

  经营利润率数据往往能说明一个品牌的整体盈利能力,折射出这个品牌的增长质量。数据显示,安踏集团经营利润率保持在25.7%,其中,安踏品牌21.8%、FILA(斐乐)品牌28.6%、所有其他品牌29.9%。各个品牌的数据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户外品牌群持续借势“狂奔”

  两大支柱品牌稳住营收体量的同时,安踏集团“培植”的以迪桑特、可隆为代表的第三条增长曲线正有望诞生集团第三个百亿营收品牌。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团旗下除安踏、FILA外的其他品牌营收大涨41.8%至46亿元。其他品牌聚焦差异化场景,持续深耕高端垂类运动需求,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其中,迪桑特备受关注。2023年,迪桑特在中国地区实现了年入50亿元的业绩,超出市场预期,也成功超过了该品牌在其他地区的营收。迪桑特(中国)董事长丁少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在未来3年内,迪桑特将成长为一个“百亿品牌”。

  迪桑特在国内的增长潜力背靠的是国内兴起的户外运动等新兴运动风潮,但这也离不开该品牌的独特运营模式。数据显示,该品牌的会员新增近30%,并呈现年轻化趋势。

  今年,迪桑特的品牌力实现突破。在滑雪板块,迪桑特品牌力首次位列高端品牌第一;同时,该品牌继续围绕铁人三项运动场景打造专业赛事,深化高尔夫的专业心智。此外,报告期内,迪桑特设立创新研发中心,钻研版型优化和面料科技;线下持续推进多渠道业态,开设首个城市概念店,儿童店拓展提速。

  相比于迪桑特,可隆则走向了“城市户外”发展道路,围绕露营、徒步两大户外场景建立差异化产品矩阵。该品牌在今年上半年完善产品布局,持续打造露营冲锋衣、徒步鞋等心智爆款,社交平台搜索量及互动量提升至高端户外品牌第一位。在渠道上,可隆加速拓展华东、华南等新兴市场,进驻一线城市顶级潮流商圈,升级“路营实验室”体验型社群,提升市场渗透率、品牌力及消费者黏性。

  安踏集团旗下的亚玛芬体育同样聚焦户外新兴运动类型,包括始祖鸟、萨洛蒙等近年来在国内火爆的户外品牌,都属于亚玛芬体育旗下。

  背靠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今年上半年,亚玛芬体育也创造了2019年被安踏集团收购以来的最佳半年业绩,整体营收同比增长14%,利润实现正增长。其中,中国和亚太地区收入分别取得52%和39%的高速增长,始祖鸟带领的技术服装品牌群与萨洛蒙带领的山地户外品牌群分别实现39%和8%的收入增长。

  目前,安踏集团旗下品牌组合已在多个细分领域建立起领导者地位。“多个篮子放鸡蛋”的策略,让安踏集团的众多品牌能够覆盖全场景、全人群、全赛道和消费者运动圈周期,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使安踏集团具备穿越周期的抗风险能力。

  创新研发投入“断崖式”领先

  除了渠道的变革和多品牌布局策略外,安踏集团也在加速补足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为成为世界安踏提供新的动能。

  资料显示,安踏集团在美欧日韩等地建立了五大研发设计工作室,并和全球60多家顶级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上下游3000多家供应商开展联合创新。

  去年,安踏集团整体研发投入超过了国内其他所有体育用品品牌,并呈现断崖式领先态势。

  上半年,安踏集团研发成本支出逼近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超过30%,是另外3家体育用品港股上市公司——李宁、特步、三六一度同期研发开支总和的近1.5倍。安踏集团研发投入力度在中国体育用品企业中继续断层领先。

  持续的研发投入,已为安踏集团带来实际效果。

  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团多项核心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该集团搭建的“全球开放式创新生态网络”进入收获期,多项校企联合创新成果成功完成市场转化。其中,“柔心纱”成为FILA科技心智纱线,生意贡献已达上亿元;“安踏膜”及“氮科技”等科技认知度奠定领先心智。此外,安踏集团为与多所高校联手,积极参与创新材料领域国家重大科技课题攻关,开展行业前沿技术的探索。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安踏集团累计申请国家专利4655件,在中国体育用品品牌中排名第一。

  (记者 柯国笠)

  相关新闻

安踏体育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指数成分股

  晋江新闻网8月28日讯 日前,安踏集团宣布,其上市公司主体安踏体育再度纳入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HSSUSB)成分股,该变动将于9月9日起生效。安踏集团是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唯一入选的企业,表明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领先地位。

  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HSSUSB)为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系列中的权威指数之一,于2011年9月首次推出。该指数旨在甄选出香港上市公司中环境、社会和管治(ESG)表现最优秀的前20%企业,为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提供优质基准。本次共97家香港上市公司被纳入指数。

  近年来,安踏集团在ESG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并取得成效。今年6月,安踏集团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获得科学基础目标倡议组织(SBTi)正式认证。此外,安踏集团承诺到2030年将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温室气体绝对排放量减少42%,并致力于减少范围三的相关排放。该集团在今年4月于上海开设了中国鞋服行业首家碳中和店铺ANTA ZERO,进一步表明其对实现“0碳使命”、将ESG理念深度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的决心和努力。

  安踏集团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赖世贤表示,“安踏集团再度成功纳入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成分股,对我们而言是极大的肯定。我们始终坚信,持续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对企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在追求业务增长的同时,我们不忘履行对社会和环境的企业责任,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未来,我们将继续‘创造共生价值’,进一步实践‘与消费者共生、与伙伴共生、与员工共生、与社会共生、与环境共生’的核心价值观,持续完善和提升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记者 柯国笠)

标签:安踏集团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刘忠琴刘忠琴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