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窑火”续华章 “陶瓷名镇”启新程 磁灶“三大品牌”崛起之路
正青春,共成长。18年来,晋江经济报携手晋江各部门、镇(街道)开设专栏、合办专刊,记录了晋江的每一次发展,见证了晋江的每一次蜕变。
本期“新磁灶”专刊,我们讲述磁灶建陶产业、乡村、民生“三大品牌”的成长故事,回顾磁灶镇党委、政府在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征程中的担当作为。
品牌一 磁灶陶瓷
创新赋能 产业持续升级
2023年,磁灶镇获评“中国陶瓷名镇·磁灶”荣誉。这是继“中国陶瓷重镇”之后,磁灶收获的又一张“国字号”名片。从“重镇”到“名镇”的跨越,也是磁灶陶瓷品牌崛起的印证。
磁灶陶瓷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宋元时期,磁灶窑的陶瓷生产日趋成熟,无论是生产规模、工艺技术,还是品种数量等都得到长足发展,进入空前的繁盛期。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金交椅山窑址为代表的磁灶窑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点,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点的地方窑口。
1978年,磁灶陶瓷迎来第二个春天,沉睡多年的磁灶窑炉再次燃起熊熊窑火,并迅速成为中国建陶产业主要聚集基地。鼎盛时期,磁灶陶瓷企业遍地开花,占全镇产业比重90%以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从事建陶业。
近年来,受环保、经济等因素影响,磁灶陶瓷产业发展遭遇瓶颈。为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再创辉煌,磁灶镇党委、政府携手建陶行业以“创新”为抓手,打出系列“组合拳”。
苦练内功 创新智造
为破解环保难题,磁灶镇启动实施淘汰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的产业升级战略,在倒逼建陶企业大力实施技改、苦练内功的同时,淘汰、转移一批产能落后的企业,进而实现产业的优胜劣汰。
与此同时,磁灶镇携手商协会、企业及专业智库打造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借力专业智库、高等院校的力量,为建陶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提供助力。晋江市政府与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展开战略合作,打造建材陶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力功能技术攻坚,推动建筑陶瓷转型为“功能陶瓷”,并尝试跨界能源、机械、汽车、电子、化工等工业陶瓷领域,引领产业创新升级。
在政府引导下,借力创新驱动,磁灶建陶产业告别单一的外墙砖为主导的局面,转为品类齐全、配套完善的重要产区。尤其是地铺石(厚砖)、仿古砖、木纹砖、薄板、中板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甚至出现了全国性品类隐形巨头。
近年来,陶瓷行业专业化品牌日益增加,磁灶众多陶瓷企业不懈求索,凭借拼创新、拼效益、拼管理,走出“质的增长”新路径。如,国星陶瓷以“工匠精神”专注打造企业擅长的品类,最大化发挥“产品+渠道”的优势;华泰陶瓷着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在企业生产、管理上不断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
勤修外功 提质增效
4月1日至3日,第六届中国(晋江)国际家装建材博览会暨2024福建建博会圆满落幕。展会共吸引23个国内省份,以及11个国家和地区专业采购商到场参观采购,共计客流量87182人次,达成意向交易额112.9亿元。
晋江家博会历经5届沉淀与积累,打破福建省目前无建材全产业链展会平台的现状,提格升级为“福建建博会”,以陶瓷产业为核心并扩大至家居建材全领域国际性家装建材产业展。展会的提格升级,可看作是晋江、磁灶围绕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在平台搭建上的又一次创新。
近年来,磁灶镇持续在陶瓷产业做大做强上下功夫,积极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努力实现产业规模、质量双提升。
在拓宽营销渠道上,磁灶镇先后打造天工陶瓷城、海西家居建材城、世华陶瓷城、东山建材城、扩兴建材城五大专业市场,引导建陶龙头企业抱团出海,赴菲律宾参加海丝商品博览会,并与菲律宾环球建材城合作,打造菲律宾晋江建材陶瓷销售中心专区,在菲律宾晋江建材家居展销中心内设立磁灶建材陶瓷展销专区开展合作,助力晋江陶瓷走出国门、打开海外市场。
作为全国四大建陶生产基地之一,在“晋江经验”的引领下,以磁灶陶瓷为主的晋江建陶产业实现逆势增长,规模、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去年产值超600亿元,正朝着千亿级产业稳步迈进。
大招频出 品牌重塑
2023年,晋江市“磁灶陶瓷”产业发展大会举行,正式启用“磁灶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授权首批9家企业。
“磁灶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不仅代表磁灶,更是晋江的商标名片。它是有“魂”的区域品牌,在于1500多年的制陶历史,更在于陶瓷背后的文化底蕴。
借力磁灶窑址的世遗品牌效应,磁灶持续深挖千年制陶历史底蕴,从建陶产业延伸文旅产业,以“世遗+文创”切口为“磁灶陶瓷”赋能,形成多种业态相互渗透、互为支撑的产业集群,让磁灶陶瓷产品更有韵味。
从鼓励企业打造品牌到抱团发力塑造区域品牌,晋江市、磁灶镇两级政府大招频出。
为推动“磁灶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市场化运营进度,晋江市制定《关于促进“磁灶陶瓷”地理商标推广的若干政策措施》,大力支持企业规范使用商标和开展品牌宣传,通过地区品牌的保护、推广和运营帮助本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磁灶镇政府联合磁灶商会按照《“磁灶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制定《“磁灶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严把陶瓷产品质量关,将“磁灶陶瓷”品牌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全面提升建陶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核心竞争力。
2023年9月,由晋江磁灶陶瓷冠名的动车从上海虹桥站首发;同年12月,磁灶陶瓷品牌宣传广告在北京丰台动车站和福州站同步亮相。借助中国高铁这张“国家名片”的加持,“磁灶陶瓷”区域品牌的塑造迈出关键一步。
品牌二 磁灶乡村
整镇推进 迈向全面振兴
2023年,磁灶镇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成为晋江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为磁灶再添一张“国字号”名片。
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整镇推进,再到以“五共”为抓手推进全面振兴,着力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磁灶乡村振兴工作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大道。
党建引领 树立典型
2019年,磁灶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创建名单”。以此为契机,磁灶镇围绕党建引领,集成资源要素,聚力创新推进,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规划要先行。磁灶制定了“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创建工作方案,明确三年创建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紧扣产业发展、商贸物流振兴、生态振兴、爱心乡村等九大方面,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提供了系统性、可操作的指引。
乡村振兴,经济是基础。以“晋江经验”为指引,磁灶镇在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过程中,突出引导有条件的村(社区)立足实体经济发展,进而创造经济效益反哺乡村振兴。其中,大埔、东山、新垵等村的成效最为突出。
除此之外,立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磁灶镇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乡村振兴,让有条件的乡村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其中,苏垵、三吴、洋宅、前尾、太昌、大宅等村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依托强有力的基层党建引领,磁灶镇先后培育了大埔、东山、苏垵3个“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以及4个“泉州市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晋江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应运而生。
整镇推进 协同发展
2021年至2022年,磁灶镇被确定为泉州市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五好”创建乡镇。在此基础上,磁灶镇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整镇推进工作方案》。
以项目为支撑,策划实施镇村项目超200个,全域全员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发挥好组织的保障作用,坚持行动规划引领。
在全市率先超额完成农村集体经济年度目标任务;持续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谋划实施一批特色农业、乡村旅游项目。
新建美丽乡村微景观22处、美丽乡村庭院60个,160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获上级补助;持续发挥好建设的基础作用,着力提振城镇品质、推进产城融合,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
推动金交椅山窑址获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并挂牌中国古陶瓷学会磁灶窑研究中心;持续打好“磁灶窑”世界遗产品牌,深度挖掘磁灶千年制陶历史底蕴。
积极探索“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模式,东山、岭畔、苏垵、洋宅成功创建省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
……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磁灶乡村振兴由典型示范带动迈向全域协同发展、同步振兴。
五共五强 全面振兴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磁灶镇坚持“城乡融合、全域统筹、全员参与、全面振兴”,着力强基础、强配置、强融合、强底蕴、强和谐,持续构建党建共联、经济共富、空间共享、文化共兴、社会共治的“五共体系”,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工贸并进、生态宜居、幸福和谐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
党建共联强基础,持续做优乡村配套建设。2023年,磁灶26个村(社区)累计策划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55个,开工建设项目125个、建成项目79个,完成投资超亿元;2024年,磁灶镇将累计策划实施村级乡村振兴重点项目122个,总投资2.3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亿元。
经济共富强支撑,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2024年,磁灶将继续做好“土地文章”,率先在全市探索“全域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模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000亩,着力推动13个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项目。
空间共享强融合,整镇推进全面振兴。2024年,磁灶镇将加快中心镇区控规入库,实现村庄“两规合一”修编全覆盖;实施镇区周边局部征迁改造,实施“四纵五横”交通路网提升工程,落地30个镇村道路改造提升项目。
文化共兴强底蕴,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2024年,磁灶将继续做大“世遗磁灶窑”品牌活动,加快推进建设金交椅山磁灶窑文创园、“陶艺岭畔”文旅街区、“自在苏垵”乡村慢生活等项目,着力打造“磁小龙”地方研学品牌和系列文创产品,赋能磁灶乡村振兴新发展。
社会共治强和谐,探索乡村善治新模式。2024年,磁灶镇将继续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强镇级社会治理中心“三所合一”模式,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品牌三 磁灶民生
慈善助力 幸福之花朵朵开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近年来,磁灶镇坚持每年把70%以上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不断健全就业、就学、就医、养老等民生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政府部门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的同时,磁灶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为磁灶民生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共同助推磁灶养老、医疗、教育等民生工程开出幸福之花、结出幸福之果。
养老事业:慈孝文化蔚然成风
“老有所养”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由于磁灶外出经商人员较多,留守独居老人相对较多,年轻人在外打拼有了经济基础,但对家中老人始终放心不下。基于此,磁灶镇提出要发展养老事业,很快受到社会各界和各村居的关注。
从2011年开始,磁灶每年安排3至4个村级养老机构进行培育,并将此列入镇“为民办实事”项目抓落实,以点带面推进村级养老机构建设。
截至目前,磁灶已实现老年人活动中心26个村(社区)全覆盖,全镇建成或在建敬老院22所、居家养老站18个。
近年来,磁灶镇以发展养老事业为落脚点,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为抓手,持续引导辖区群众通过简办、不办婚丧喜事将节省下的资金用于养老事业,不断弘扬社会慈善反哺农村养老的文明新风,形成了特色的慈孝文化品牌。
在慈孝之风的吹拂下,磁灶辖区各志愿团体纷纷策划开展敬老、孝老主题志愿服务;与此同时,通过“大手拉小手”,推动孝老文化的持续传承。
在社会慈善事业的推动下,磁灶积极探索尝试适应各村实际的养老模式,逐渐发展形成了提供日托、全托、医护养老结合等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全面推广“医养康”养老服务新模式,镇、村、卫生院三方联动,为各村老人提供家庭医生上门诊疗服务,进一步充实基层养老服务内涵,让老年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公共医疗:家门口“看名医”
2018年初,磁灶中心卫生院新院建成投用,并加挂晋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牌子,成为省人民医院非行政隶属关系分院,医院各项配套得到显著提升。
在磁灶镇政府和磁灶各界的共同助力下,医院成立泉州首个卫生健康人才基金——磁灶卫生人才发展促进会,并以此为依托设立“名医工作站”,不断向上对接高端医疗资源,邀请医学专家到磁灶坐诊,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
截至目前,磁灶卫生人才发展促进会已筹集人才培育慈善资金930万元,专项用于卫生健康人才的引进、培养。医院“名医工作站”积极对接北上广医疗领域专家,累计签约来自上海、福州、泉州等各级三甲医院专家23人,并实行常态化的定期坐诊制度,实现了磁灶及周边群众“家门口看名医”的期盼。
近年来,为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晋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不仅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进基层服务,更依托磁灶各村(社区)设立“党建+”邻里中心卫生健康服务站、基层卫生所等平台,让群众就近享受便捷的公共医疗资源。
当前,医院正全力创建“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着力从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让磁灶百姓享受到更多因医疗卫生配套提升带来的民生福利。
教育事业:打造“学在磁灶”品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23年5月,磁灶镇教育大会举行,正式吹响了打造“学在磁灶”教育品牌号角。
2022年2月19日,磁灶教育基金会成立。67天筹集2.16亿元的慈善壮举,见证了社会各界心系教育的“磁灶速度”,更展示了磁灶上下发展教育的决心。
近年来,磁灶镇先后启动“教育资源整合提升行动五年计划”和“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行动”,并出台实施“磁灶镇加快教育发展十条措施”,推动磁灶教育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晋江市、磁灶镇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下,磁灶教育配套持续完善,一个个教育项目有序推进:磁灶中学牵手福州一中全力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校园扩建一期工程加快推进;磁灶实验小学陶英校区顺利验收,即将投用;晋兴职校实现部分搬迁,并加快校园扩容建设;晋江五中扩建、尚志中学扩容、磁灶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磁灶镇扬美中心幼儿园如期投用……瞄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磁灶正全力书写崭新的篇章。
志愿服务:文明新风暖人心
每周日上午,磁灶镇“爱心早餐工程”都会如期开展,为早起工作的建设者、劳动者免费提供馒头、豆浆、鸡蛋等早餐。
“爱心早餐工程”是磁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点项目之一,由磁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携手晋爱志愿者协会策划开展,至今已开展100多期。项目运营资金均来自社会公益捐赠。
近年来,以常态化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磁灶镇全面实施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群众通过践行村规民约将省下资金用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形成一种文明新风;全镇69支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队伍、7000多名注册志愿者,每年开展志愿服务300多场次,在社会救助、敬老助老、暖冬助学助困、社区服务、公益宣传等方面积极作为,进一步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文明城市创建赋予了新内涵、增加了温度。
(记者 赖自煌)
- 磁灶镇开展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2024/04/22
- 磁灶镇开展乡村振兴大比拼现场拉练2024/04/12
- 磁灶镇开展第二季度人居环境交叉考评活动2024/04/12
- 磁灶镇“一村一策”确定整治区域及内容2024/04/11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