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店75岁李振兴:一个修车铺 一个快乐“据点”
自行车曾是人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骑自行车的人多,家家户户都有一辆甚至好几辆的自行车。那时,自行车维修铺也成了“香饽饽”,每个村镇的交通要道处总会有一家自行车维修铺。它或许不大,但对于骑自行车的人来说,一定很熟悉。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的普及,以及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自行车维修铺也随之减少。如今,在晋江,过去随处可见的自行车维修铺变得寥寥无几。不过,在咱厝池店镇池店村,有一家开了53年的自行车维修铺依然门庭若市,每天修车铺门口都坐满了人,热闹非凡。
在池店,如果你说要修自行车,人们都会跟你说去找“车仔贡”。为什么?“因为他的技术好,价格又便宜,还经常不收钱。”李五纪念馆副馆长李桂林80多岁了,他是看着这个铺子从无到有的,对李振兴和修车铺很熟悉。
今天,《晚晴》周刊带大家去听听这个有着半世纪历史的修车铺和它的主人的故事。
53年的老修车铺
池店镇池店村李五纪念馆大门的左侧,有一个不起眼的修车铺,房子是20世纪80年代的风格,老旧的石板房顶上浇筑着水泥屋顶,修车铺只有十几平方米,在街上各式各样的店铺里很容易被人忽略。但是,人们只要走到这条街上,却都能第一眼注意到这个铺子,为何?因为这里每天都笑声不断,人气十足。而在人群里,人们也很容易就分辨出谁是铺子的主人。
这个自行车维修铺铺子没有名字,他的主人叫李振兴,人们都叫他“车仔贡”。李振兴今年75岁了,自1971年开始,他便在这里维修自行车,一干便是53年。“我从学校出来后就跟着叔叔学修车,学习了几年就自己出来支了个摊子帮人修车。”那时,李振兴才20岁出头,每天都泡在修车摊上,有活就干,没活就研究技术。后来,他买下修车摊对面原邮电所旁一座小棚子,简单地盖了瓦,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1981年,把瓦顶改成了水泥板,就一直用到现在了。”40多年过去了,小店依然保留着过去的模样,十几平方米的地方放满了各种零件和机械。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骑自行车的人多,那时李振兴每天有忙不完的活。“高峰的时候,一天到晚都在铺子里忙,好不容易回家休息了,还会被叫出来修车。有好几次,那些要载货的三轮车夫凌晨四五点就跑到家里要维修了。”李振兴说,修自行车是个累活、脏活,要有力气,更要有技术,二者缺一不可。拿最常见的补车胎来说,一个流程下来就要十几道工序,费时还费劲。
“那时补胎才1毛5分钱,后来涨到3毛钱、1元钱,现在要5块钱了。”李振兴见证着价格的变化,也见证着自行车行业的变迁。自从电动车开始流行起来后,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现在一天就修两三辆,有时一辆也没有。不过无所谓了,我也老了,乐得清闲。”
早在十多年前,李振兴的家人就让他休息了,他的儿子也从事修车行业。“他修理摩托车,就在街那边。摩托车和自行车不一样,我也不懂,帮不了忙,就守着这个老铺子就好了。”
人们眼中的“雷锋”修车铺
修车铺所在的地方不远处便是池店中学、池店中心小学,过去学生都是自己骑自行车上学,很多学生都会来这里修车。“他经常都是义务帮人修车,也因此大家都叫他‘小雷锋’。”50多年来,李振兴一直都是平价收费,“过去到他这里来打气从来不收费,现在还是这样。”因此,这个修车铺也成了人们眼中的“雷锋”修车铺。
时光流逝,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毕业,李振兴的修车铺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他已记不清自己到底维修过多少自行车了,只知道,自己的工具箱换了一个又一个,“原来是木头做的,维修时经常要拖来拖去的,很容易坏。”换了几次木箱子之后,李振兴干脆自己设计做了一个铁箱子。如今,这个铁箱子伴随着他二十多年,依然很坚固,就像这个老修车铺一样,坚定地守在这个街口。
“有很多学生都还记得我这个修车师傅,哪怕我不认识他们。有一次我手机坏了去修,老板一定要给我打折,说以前上学时都是来我这里修的车子。”“还有一次我在门口修车,有个人走过来说,’这么多年了你还在修车啊,我都从学生变成奶奶了,这个店还在,太好了。’”李振兴说,像这样的人有很多,每当有人说过去来这里修过车,他都很高兴。
修车铺成老人快乐“据点”
“我一辈子就守着这个修车铺,没有做过其他事。”李振兴笑起来有点憨憨的,朴实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如今,骑自行车的人也少了,来修车的人就更少了,一天就修个两三辆,但是他还是雷打不动每天早上7点30分便准时来开店门,因为这个没有招牌的修车铺,已经成为远近村庄老人的快乐“据点”。
“每天早上8点到11点30分,下午2点30分到6点,这里总是坐满了人,我们和打卡上班一样,很准时。”来这里“话仙”的李大爷笑呵呵地说道。他说,不仅本村的村民会来这里“话仙”,连周边浯潭、潘湖、小霞浯、唐厝的老人也会来。“我们在这里下棋、看报纸、话仙,很开心。”
“大家喜欢来这里聊天,我也很开心,就尽量给大家提供一些方便。”每天修车铺门口少则六七人,多则十几二十个,屋檐下总坐满了老人。李振兴为了方便大家,准备了许多椅子、茶水,为了方便大家看报纸,还特意在大门旁边装了一个报架,报架用铁焊的,那个铁片经过常年的擦拭,已变得锃亮。
“主人做人好,有人缘,大家就喜欢来。”李桂林说,从20多年前开始,这个修车铺就成了附近老人“话仙”的“据点”。修车铺十几米远就是村里的老人活动中心,可是大家都喜欢到修车铺这里坐,“每天这里人比老人会的人还多。”20多年来,这里成了老人们闲暇时间的好去处。
“大家都很关心我,有时,我有事没来开门,还会有人到家里去看看。虽然现在修车的人少了,但是我很开心这个铺子还能为大家带来快乐。”李振兴说,只要大家还来,他还能走动,这个铺子就会一直开下去,“欢迎大家都来‘话仙’。”
(记者 黄海莲 叶许意)
- 池店曝光12起市容环境卫生违法案例2024/03/27
- 池店龙池路今日施划停车位2024/03/27
- 晋江市领导到池店调研企业和项目2024/03/26
- 池店举办“‘河’我一起,‘净’行到底”主题活动2024/03/25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