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新晋江·兴农村】三代人 一“碗糕”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4-01-30 08:49
  

正在制作碗糕的洪乌耍

  时间:1月27日 星期六 天气:小雨 地点:晋江罗山街道缺塘社区

  “碗糕要开始做啦!”接到碗糕店老板娘发来的信息后,我拉上同事,赶到位于缺塘社区文景雅苑的一家碗糕店。

  刚进店,我就看到老板林时允和70岁的母亲洪乌耍,两人正忙得脚不沾地。林时允一边把米浆放入准备好的纸杯中,一边说:“做碗糕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通过他的介绍,我了解到,做碗糕要提前两小时泡大米,然后将泡好的大米倒入打浆机打成米浆,再按照比例加红糖或白糖缓缓搅拌,随后加上酵母继续搅拌均匀。“碗糕的发酵环节非常关键,发不够不会‘笑’,发过头了也不会‘笑’。”

  “最近天气冷,米浆不容易发酵,我们就用电暖器增加室内温度。以前,都是用暖被裹着米浆桶促进发酵的。”说起做碗糕的点滴,洪乌耍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我做碗糕的手艺是我婆婆手把手教的。”洪乌耍说,当时她嫁到永和,就跟着婆婆做碗糕,“那时候,家家户户逢年过节蒸碗糕。后来,很多人嫌做碗糕太烦琐,干脆直接买碗糕。”几十年间,婆媳两人每到重要节庆便做碗糕卖给厝边,名声也逐渐扩散开来。

  后来,洪乌耍的婆婆去世,儿子林时允并不想接手这门手艺。“早些年,我是做电商的,但是这几年电商生意并不好做。”林时允经过深思熟虑,在8个月前决定捡起奶奶的手艺——做碗糕。

  这个决定得到了洪乌耍的全力支持,“家里的碗糕店算起来开了有六七十年,如果就这么断了,也是可惜。”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林时允认为,既然要做碗糕就应该批量生产,奶奶和妈妈早年老式柴火灶制作的碗糕不仅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也不够卫生;其次,老式碗糕出锅后很快便会发硬,口感欠佳。于是,他们一边采购电蒸箱,一边反复钻研改进碗糕的配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尝试,他们终于制作出令顾客赞不绝口的碗糕,“我们发现米浆经过2至3轮反复发酵,口感更为Q软。”

  正说着,蒸箱里的碗糕熟了,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儿,同时散发着浓浓的米香。稍微冷却后,洪乌耍热情地拿着碗糕让我们尝试。撕开纸杯,轻咬一口,口感松松软软,甜度适中,唇齿间弥漫着清新自然的米香。

  春节临近,寓意“发”和“笑口常开”的碗糕是晋江人必不可少的点心。洪乌耍说,平时店里一天可以卖两三千个碗糕,目前已经有不少客人提前预订,预计春节前几天每天可以卖上万个。

  (记者 曾舟萍)

标签:新晋江|兴农村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