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深沪89岁陈荣谅:“斜杠”老船师的幸福生活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3-11-29 15:06
  

  在深沪东垵社区的居民心中,89岁的陈荣谅是个多才多艺的老人,用现在潮流的说法就是“妥妥的斜杠老人”。他会造船也会制作船模型;他会制作南音乐器,演奏起南音的各种乐器也得心应手;他写得一手好字,抄写的南音工乂谱如印刷的曲谱一般工整;他还会舞太极剑、太极拳,连太极剑的剑鞘都是自己做的……

  情系造船数十载

  陈荣谅是土生土长的深沪人。靠海吃海,60岁之前,陈荣谅的生活离不开一个“船”字。少年时,他从事“斧头路”,在码头给船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1958年,他成为镇里集体造船厂的一名造船工人。

  “到造船厂时我已经24岁了,学习起造船技术就比较辛苦。因为一般学徒都是从十几岁就开始学的。”陈荣谅说,虽然自己一直在做修补船的工作,但却没有系统地学过造船技术,相当于要从头学起,难度可想而知。陈荣谅学习的是传统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这项技艺于201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介绍,福船制造采用固定的工艺流程:一是安竖龙骨;二是傍着龙骨两旁钉“平底”,以增加面积不使船在航行中晃动,便于操作;三是配搭肋骨,用横梁固定,其间还要安上矮座(俗称“装牛头”)并行分舱,装钉隔舱板,完成船的框架;四是钉纵向构件舷板(级船壳板),先钉中腹舷板(俗称“红水蛇”),再从船的底部向上装钉舷板(俗称“走马”)。舷板装钉后,即装盖甲板及甲板边缘,完成船壳;五是搭房,即船老大台、卧室,做舵、做桅、做帆车、锚车等;六是油灰工塞缝、修灰、油漆上画,完成全船。用到工具很多,有斧头、凿仔、刨刀、木钻、钉送、铁锤、钉拔、掘斧、勾钉、锯、墨斗、曲尺、刮刀、灰刮板等。“每一个步骤都是纯手工完成的,那时也没有机器可以替代。”陈荣谅说,这一行一直以来都是由师傅凭借自身经验口口相传的,从船型设计、选料、建造工艺等环节都要跟着师傅一点点地学习。“造船时无需绘制图纸,多是‘图’在师傅心中,造船时凭借经验,造多大船、备多少料,师傅心里均有谱。”

  由于肯学又“目头巧”,陈荣谅很快就掌握了造船技术,从最初只会局部制造,到后期造船的每个环节都能参与其中,他渐渐成了深沪出名的造船师。再后来,他也开始带学徒了,“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苏仁叠便是他的徒弟。

  2005年的时候,陈荣谅与“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芳财,还有苏仁叠等人一起协作制作了七艘古代水密隔舱船模,这些船模如今陈列在深沪文化中心船模馆内,向人们展示和传播着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退休后不再造船的陈荣谅经常会“技痒”,于是他将家中楼梯下的空间打造成了自己的船模工作室,制作一些小舢板模型、福船模型。“虽然是模型,但是全部按照真船的工艺流程去制作,每一块木头都是手工削出来的。”陈荣谅说,因为都是纯手工制作很耗时,70多岁的时候做了一个小舢板模型,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在小小的工作室里,一艘还未完工的福船模型很是醒目,“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不行了,这一艘做一半就停下来了。”陈荣谅说,这艘船已经停工五六年了,“大家都觉得很可惜,我也很想完成它,但渐渐有心无力了。”

  爱唱南音 自制南音乐器

  最爱的造船做不了了,陈荣谅有些小失落。幸好,他有许多爱好,南音、太极剑、太极拳、看书……没有制作船模的日子里,陈荣谅依然把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南音是陈荣谅年轻时的爱好,“那个时候忙着造船,没有多少时间玩(南音)。”陈荣谅说,过去只能是偶尔和爱好南音的朋友一起玩一玩,现在就不一样了,每天晚上晚饭后,老友们都会来到他的家中,和他一起吹拉弹唱。

  在陈荣谅的小会客室里,墙上挂满了各种南音乐器和南音工乂谱,“这些乐器都是他自己做的。”陈荣谅的老友“碰师”说,他们在一起玩南音有二三十年了,大家都习惯一有空就来他这里泡茶聊天,玩南音。“我们用的乐器几乎都是出自他的手,这两把琵琶应该有20多年了。”只见墙上分别挂着“心韵”和“玉响”两把琵琶,还有三弦、洞箫和二弦、拍板等南音乐器。“我们来玩都不用带乐器,到了阿谅这里什么都有。”

  工乂谱是南音独有的记谱方式,与全国许多戏曲音乐曾经使用的工尺谱截然不同,外行人看来如看“天书”。学会看工乂谱很难,要把工乂谱写下来就更难了。陈荣谅嫌弃南音曲谱册里的字太小,他把曲谱抄写到大的纸上,悬挂到墙上方便大家看,一手好字让看到曲谱的人都忍不住赞叹起来。

  迷上太极 老有所乐

  在“碰师”这些老友眼里,陈荣谅是个“杂才”,什么都会,学习新事物也比别人快。

  63岁那年,陈荣谅第一次接触到太极剑和太极拳就喜欢上了,从此,每天早上他都会到深沪文化中心和大家学习太极剑和太极拳,这一练就是26年。如今,虽然年纪大了,腿脚也不如从前利索,但是舞起太极剑和太极拳的时候,他依然可以如行云流水般完成一整套的动作。

  “我就慢慢动,每练习一套剑法或拳法就休息一下。”陈荣谅说,现在自己每天要练一个小时的太极剑和太极拳,“练了20多年了,除了下雨,每天都会去。”陈荣谅手中的太极剑已陪伴了他26年,剑柄被握得包了浆,见证着他26年的坚持。陈荣谅特意给自己的爱剑用木头做了一把剑鞘,和普通的剑鞘不同的是,这把木头剑鞘不是全封闭的,而是一面镂空,如此一来,比普通剑鞘就更轻便一些。

  如今89岁的陈荣谅,每天过着相当规律的生活:早上4点起床,洗漱后,便会背着心爱的太极剑步行去深沪文化中心锻炼身体。练习一个小时的太极剑和太极拳后,早上6点,多数人刚从睡梦中醒来时,他已锻炼结束准备回家吃早饭了……饭后时间他就看看书,弹弹乐器,中午午睡起来,就继续看书看电视,等着晚上老友们一起来玩南音……

  冬日的阳光斜照在会客室沙发旁的小桌上,桌上堆满了书籍,而旁边午休的木床上同样堆满了各种书籍,不仅有南音曲谱,也有易经、鲁班经、正骨口诀等类型的书,“我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想了解一些。”陈荣谅说,有兴趣爱好的晚年生活不枯燥无味,“老有所乐,生活就很精彩。”

(记者 黄海莲 陈巧玲)

标签:深沪|斜杠老人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刘忠琴刘忠琴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