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林镇教育考察团问道申城
晋江新闻网10月25日讯 16日至20日,晋江英林镇英林心公益慈善基金会教育组组织全镇中小学、幼儿园等单位校领导组成英林镇教育考察团,赴上海市黄浦区交流学习校(园)建设管理及“跨学科·项目化”教学实践等领域的先进做法。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交流、观摩课堂教学、参观校园、研讨交流……五天时间里,考察团一行27人不断探寻如何推动“跨学科·项目化”在英林落地开花结果、如何做好学校长远规划、如何激发教师学以致用等问题。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一路悟。考察团一行先后前往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初级中学、上海华东模范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小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黄浦梅溪小学、黄浦区奥林幼儿园、黄浦区汇龙幼儿园等地,考察学校建设、管理、教学实践等方面典型经验,并在梅溪小学、劲霸公司上海总部举行心得研讨会,通过复盘考察内容,对照英林当前教育资源、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效等现状进行剖析和交流,探讨如何推动英林镇教育高质量发展。
“上海的办学理念清晰,继任者大多能持续贯彻落实;教育理念更加前沿,尤其是‘跨学科·项目化’教学领域,特别注重学生全方位知识结构的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在探索和提升教研工作上更有耐心,尤其是采取课题化模式,愿意花2至3年时间科学、系统地实施具体项目。”昨日,英林镇教育中心主任吴旭初表示,上海之行是一场“头脑风暴”,特别是在大境初级中学,聆听了“指向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讲座,大家深受启发。如何改变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是英林基础教育发展要面对的课题。英林镇教育中心将围绕乡村基础教育“大先生”计划,通过适岗期教师规范化培训、教育教学实验团队组建和推进“跨学科·项目化”等举措,鼓励广大教师坚定从教信念,开阔教育视野,转变思维方式,争做乡村基础教育“大先生”,提升英林教师专业发展“造血”能力。
“办学特色差异化、学校管理精细化、教育成果精品化。”英林中学副校长张润泽用“三化”总结上海之行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他告诉记者,走进上海,发现校园没有最小,只有更小,比如大境初级中学占地面积仅7亩,设有33个教学班、1245名学生;奥林幼儿园就更小了,但他们把校园空间的应用做到了极致,且设计温馨、细节考虑周全。上海校长对学校管理精心、精细,亲力亲为,用心的程度让人敬佩不已。同时,上海注重挖掘区域资源,如大境初级中学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动,推进外语特色教学;梅溪小学以学科为轴,贯穿小学阶段,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充分利用地域文化,推进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就英林而言,周边有福州大学晋江校区、晋江职校,有完中、市直实验小学、知名企业,有红色文化、乡贤文化,如果能盘活区域资源,加强学校互助,做到资源共享、镇域协同,那么英林教育的发展定能再上新台阶。
英林中心小学校长洪荣华表示,上海之行可以借鉴两方面:一是上海学校对于环境空间的优化利用做到了极致,实施环境创设课题化和环境育人课程化,并借助科技信息技术来弥补空间的不足,提升教育效能;二是校园文化及课程建设,此次重点考察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以问题驱动为导向,通过加强学科拓展、学科融合来促进学生综合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并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与研究,非常值得借鉴学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林镇有关负责人表示,考察学习收获的是经验和思路,凝聚的是力量和智慧。大家要把办学教育建设、基础设置建设、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真经”,转化到日常的校园管理、课堂教学、师资建设等实践中,争做“情怀深、视野广、思维新”的乡村基础教育“大先生”,助力英林镇打造区域基础教育新样板。
(记者 王昆火)
- 战略合作+品牌联盟 做好“产业强镇”文章——晋江英林镇党政商代表团赴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侧记2023/10/23
- 英林镇启动基础教育“大先生”计划2023/10/15
- 英林镇开展主题教育第二期读书班现场教学活动2023/10/15
- 英林镇召开会议 贯彻晋江市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座谈会精神2023/10/14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