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晋江乡村振兴日”:新征程上再出发
2023年10月16日,晋江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自2023年起,将每年的10月18日设立为“晋江乡村振兴日”。
聚力“五大振兴” 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
回望过去,晋江立足发展实际,突出抓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不断实现“旧貌换新颜”。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晋江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上铆劲发力。今年,晋江市渔港经济区项目上榜2023年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名单,获中央补助资金2亿元,策划新建8个渔业基础设施项目和5个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2.3亿元。
深沪中心渔港
海洋经济蓄势待发,晋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也在蓬勃发展。以“胡萝卜、花生、青椒、鲍鱼、紫菜”为主的五色现代农业不断提质扩面,其中,胡萝卜自有品种“禧红202”成功培育,福大鲍鱼入选全国水产种业阵型企业和国家级生态农场名单;晋江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省级以上40家,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4个,东石镇获评全国农业特色产业强镇,3个村被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晋江还多措并举,为乡村振兴蓄好人才“活水”。
近年来,晋江坚持构筑“内培外引”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深化高素质农民培训、着力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等举措,促进人才集聚,提高综合素质。晋江全市认定新型职业农民537名、晋江优秀农村实用人才50名、获评泉州农村优秀实用人才22名;在全国首创农村(社区)治理人才认定工作,实施“人才反哺农村”行动,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全国“村BA”东南赛区赛事的举办激发乡村活力,“大美晋江”惠民舞台演出、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巡展等送文化下乡活动层出不穷,安海“三大节庆”、东石闽台数宫灯、围头七夕返亲节等乡村文化品牌打响……一场场乡村文化体育活动,显示出村民愈加坚实的文化自信,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精神力量。
全国“村BA”东南赛区在晋江举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晋江出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培育工作方案,已培育泉州市级美丽宜居村庄14个,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落实“门前三包”等制度。积极开展 “五个美丽”建设,今年以来,建成702个美丽乡村庭院、231个美丽乡村微景观、56个美丽乡村小公园、10片美丽田园、6个美丽休闲乡村。
安海曾埭田园风光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
为建强农村基层组织,晋江在全省首创三级网格实体阵地,建成“党建+”邻里中心75个,把党的阵地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同时,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运作,探索跨镇村集体经济合作项目,2023年1-9月,全市380个村社集体经营性收入1.8亿元,村均收入47.48万元。
2019年,晋江市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县,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典型培育上成绩斐然:2个镇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5个镇被确定为泉州市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五好”示范乡镇创建镇,英林镇获评首批省级重点特色镇;创建5条泉州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线,其中金井线被认定为泉州市第一批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20个村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21个村被确定为泉州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7个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7个村获评泉州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11个村获评泉州市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自2022年开展“百企帮百村 乡贤促振兴”行动以来,策划生成村企合作、乡贤捐赠项目83个,投资超27亿元,目前全市已培育市、镇、村三级“乡村振兴促进会”共12家。
英林西埔村微景观
打好“四张牌”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乡村振兴日’的设立,是起点,更是动力。”晋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高攀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打好乡贤、产业、文化、改革“四张牌”,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打好“乡贤牌”。晋江将开展“百企帮百村 乡贤促振兴”三年行动(2024-2026年),力争至2026年底,筹集乡村振兴项目资金50亿元,打造乡贤促振兴试点村30个、示范村10个、引领村5个。
打好“产业牌”。晋江将通过建设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打造晋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增长极。同时通过做好“五色”农业、高标准农田、“一村一品”“土特产”文章等工作,培育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打好“文化牌”。晋江将持续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乡村文化公园、体育场馆、文体中心等建设,举办更多“村BA”、美丽乡村健康跑、全国大学生村庄设计竞赛等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推动文体旅融合大戏精彩上演。
打好“改革牌”。晋江将继续坚持系统集成理念,做深做实农村改革,重点抓好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等工作,大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不断让集体经济活起来、农民口袋鼓起来。
乡村振兴日的设立只是一个开始。在新征程上,晋江将继续扛稳乡村振兴大旗,把稳舵、加满油、鼓足劲,劈波斩浪,久久为功,奋力擘画美丽乡村新画卷。
(记者 沈茜 秦越)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