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晋江新闻网 > 晋江新闻 > 社会民生 >正文

晋江“村BA”百年的热爱与传承

www.ijjnews.com来源:晋江新闻网2023-07-15 10:56
  

  晋江新闻网7月15日讯 “回去要把猪分给大家!”12日晚,福建省2023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在晋江市英林镇东埔村落幕,晋江池店队最终捧走了冠军,奖品是一头刚刚杀好、重约300斤的猪。这场比赛吸引了超6000名球迷现场观战,超过310万人次在线观看。而这仅仅是晋江篮球的一个缩影。

东石镇萧下篮球场举行2023福建“村BA”小组赛。记者 秦越 摄

 2023福建“村BA”决赛现场,池店队球员魏小榕在比赛中上篮。记者 秦越 摄

  传承百年,一颗小小的篮球在晋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晋江人业余生活的爱好,更代表着晋江人爱拼敢赢、永不服输的精神信念。早在上个世纪初,晋江就有了“村BA”的雏形,一直延续发展至今,篮球已经成为晋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晋江的历史上,曾经诞生出多位球技高超的篮球选手,他们演绎着自己的传奇故事,也传承着晋江的篮球文化。

  启蒙

  华侨带来先进篮球理念 “村BA”雏形初现

  上个世纪初,晋江有许多华侨在菲律宾。当时菲律宾对外交流较多,篮球水平比国内高,篮球理念也更先进。据《福建体育科技》记载,1910年前后,一批旅菲侨胞回乡,为晋江带来了先进的篮球技术。

  经过20年的发展,晋江篮球开始有了比较稳定的组织,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1946年,菲律宾篮球强队“群声队”的蔡文章、蔡连科决定从菲律宾返回晋江,为晋江的篮球发展出一份力。蔡文章、蔡连科为晋江带来了新颖的篮球技战术,再度提升了晋江篮球水平。

  1940年到1949年,篮球运动蓬勃开展,晋江人喜爱篮球之风就此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晋江的篮球活动更加普遍。这期间,晋江队外出频繁,足迹踏遍福建大地,远征香港、汕头、台湾等地,所向披靡。同时,也有球队频频造访晋江,切磋球技。这就是晋江“村BA”的雏形。

  在这支晋江队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黄柏龄。虽然黄柏龄不是晋江人,但从小在晋江长大,并练就了一手国际闻名的“单手停空跳投”绝招,在民间篮球赛场少有敌手。

  上世纪60年代初,福建省体工队组队参加全国第二届运动会,当时队中的施维啸、蔡衍华、陈渊源等球员都来自晋江。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晋江龙湖镇的施维啸原本在华东地区代表队,为了让他回归福建队效力,福建省体工队还用一名排球运动员与华东地区代表队交换。这支实力强劲的福建队,最终获得了福建队全运会历史最好成绩——全国第七名。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贺龙评价福建队是“小个子打大个子”。

第8届晋江县运动会(资料图)。

  传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晋江“村BA” 奖品是缝纫机和纯金奖牌

  首任晋江市文体局体育科科长、现任晋江市农民体育协会秘书长黄孔融,是晋江篮球传承发展的见证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孔融还是一个孩子,他记得那时候每到过年,晋江都会举办很多篮球赛。当时的他都是骑着自行车到处去看比赛。

  黄孔融回忆,当年的晋江篮球赛,各村都要邀请实力比较强的选手,有时候还会从莆田、厦门等地邀请篮球好手。在那个自行车都不常见的年代,主办方却是用汽车接送这些队员来比赛,可见主办方对比赛的重视程度。用黄孔融的话来说,“不早点邀请,好的选手就被别人请走啦!”

  在那个年代,晋江的“村BA”已经有模有样。“有的时候冠军是一头猪,大家一起分掉;有时候是缝纫机或者手扶拖拉机;有时候是纯金的奖牌。”黄孔融说,当年的金价不像现在这么高,有的队伍拿了冠军,每位选手都能分到一块薄薄的纯金奖牌。

  随着乡村篮球水平不断提高,篮球人才也源源不断。1977年,回到晋江的篮球人才张良烈身兼数职,其中一职是晋江少体校男子篮球队教练,他把自己在省体工队的所有经验都带回了晋江。在张良烈的带领下,晋江篮球队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农运会篮球比赛,并蝉联“三连冠”。

  “张良烈对晋江篮球发展最突出的贡献,是向省体工队、大专院校、部队等输送了大批人才。”黄孔融介绍,其中就有国家水球队队长王孝天、晋江首位奥运选手李冬英、男篮国家队球员龚松林、CBA知名教练朱世龙等体育人才。

以晋江球员为主组队的福建男篮夺得第三届全国农运会冠军(资料图)。

  绽放

  “村BA”遍地开花 基层村篮球赛已举办29届

  来自晋江永和的施金钻最近很忙,白天要联系各支球队,晚上要组织比赛。施金钻旗下的晋江首家体育竞赛服务民营企业、晋江金钻(飞云天)体育组织服务公司,是福建省2023年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的执行单位。

  “现在乡村篮球赛在晋江遍地开花,最多的时候,每天大大小小的赛事有近百场。以前是集中几个月很忙,现在是常年无休。”施金钻告诉记者。在赛事专业程度上,晋江市村级篮球赛已经逐渐向职业赛事靠拢。施金钻表示,近年来,赛事专业程度不断提高,不仅会分成多个赛区进行比赛,还会为参赛球队设计各自的Logo,“多个赛区同时进行,方便村民在家门口看比赛。Logo的设计融入了各村战队的特点,让赛事更具专业性。”

  7月12日下午五点半,距离福建省2023年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决赛还有两小时,来自永和镇西坑村的蔡秀荫就已经搬着凳子来到球场占位置。这场比赛,来现场观战的球迷多达七八千人。蔡秀荫说,她是做石材生意的,白天卖石材,晚上就来看球。看球也要带“专业”的装备,她说板凳和水壶是最基本的装备,有时候看天气情况还要带风扇和凉垫。

  来自池店镇队的23号球员李小耀夺得了本届福建“村BA”得分王。他告诉记者,池店镇队没有一名职业球员,大家都是白天上班,晚上凑在一起打球。李小耀本人是一名国企工作人员。“一年365天可能有一半的时间在打球,有时候高峰期一天要打两场球赛。”李小耀告诉记者。

  “很多人把晋江的‘村BA’与贵州的相比较,其实大家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的历史更早,群众参与度更高。”施金钻说。晋江最具代表的“村BA”——基层村篮球赛,从1993年开始举办第一届比赛,至今已经举办了29届,从首届16支球队发展至最多51支球队参与。

  晋江市体育局局长许紫竹介绍,晋江全市篮球人口超100万,“家家有篮球、村村有球场、天天看比赛”,是如今晋江篮球的真实写照。晋江每年举办篮球赛超1000场次,国家级裁判来晋江吹哨超百次。

  近年来,晋江篮球后继有人,翁金郎入选了U18国青男篮集训队,林志荣、吴崇棋入选了三人篮球国家U18集训队。其中,林志荣曾代表中国出征2019年国际篮联三人篮球U18亚洲杯,取得第四名;翁金郎入选国家U18男篮12人名单,随队出征2022年亚洲U18男篮锦标赛。他们都是从晋江“村BA”中走出去的篮球国手。

  大腕

  蔡文章、蔡文华:上阵兄弟兵

  上世纪初,晋江涌现出一批篮球健儿,其中成就最高的当数蔡文章、蔡文华兄弟。特别是弟弟蔡文华,他曾经代表中国国家队出征1948年奥运会。

  当时有一批旅菲侨胞回国,祖籍金井镇的蔡文章、蔡文华兄弟正是在那时候跟随父母回到晋江。兄弟俩带回了菲律宾先进的篮球技战术理念,大大提升了当时晋江队的水平。

  蔡文章、蔡文华家里的条件很好,金井的家是一栋高层建筑,有点类似现在的别墅。据说当时晋江的篮球场没有什么训练设备,兄弟俩就从家里搬了许多凳子摆放在篮球场作为障碍物,双手运球绕着凳子跑。就这样日积月累,兄弟俩练就了超凡的运球技巧。

  不得不说的是在1948年,蔡文华曾经代表中国出征奥运会,带领中国篮球队打了5场比赛,其中一场以125∶25大胜伊拉克队,创造了奥运会篮球比赛最悬殊比分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大腕

  19岁龚松林一战成名:农运会决赛投中9个三分球

  “福建球王”龚松林曾经多次入选中国男篮集训队,大家所熟悉的几乎都是在CBA赛场上的龚松林,很少有人知道,龚松林的“成名战”是他代表福建队参加第四届农运会的决赛,那场比赛,他一人投中了9个三分球。

  第四届农民运动会于2000年在四川绵阳举行。当时的福建代表队以晋江籍篮球运动员为主体组队,包括龚松林、朱世龙等。在小组赛中,福建男篮一路凯歌,当年只有24岁的朱世龙大放异彩,场场表现抢眼。而年仅19岁的龚松林在小组赛中则表现平平。

  福建男篮顺利杀入决赛,对手是东道主四川男篮。为了给福建男篮和晋江健儿加油,时任晋江市体委竞赛科工作人员的黄孔融,组织了大批晋江球迷前往绵阳,给福建男篮加油。“当时晋江有许多乡亲在成都经商,我们组织了大几百号晋江老乡到绵阳,还做了很多横幅准备给晋江球员助威。”但令黄孔融没想到的是,到了赛场门口,看到如此大规模的助威团,主办方竟不让大家进球馆。经过反复沟通协商,最终主办方只允许少数球迷代表进入。

  “当时大家都急坏了,在外面的人不知道里面比赛的情况。还好那时候有大哥大,外面的人只能用大哥大和馆内的人联系,随时了解比赛情况。”黄孔融说,那时候手机通讯费很高,但那天没人在乎,每隔几分钟就打一通电话。

  “进了!又进了!”话筒中兴奋的呼喊声不断传来。就在那场比赛,原本存在感不强的龚松林却大放异彩,一个人投中了9个三分球!龚松林精准的外线投篮频频撕裂东道主四川队的防守。就在那场比赛,年仅19岁的龚松林一战成名,带领福建男篮勇夺农运会男篮冠军。

  大腕

  不服输的施金钻:让晋江“村BA”更闽南化

  “哇,好一记‘如来神掌’!”场上一个精彩的盖帽,场边响起了施金钻风趣的解说。晋江近年来的乡村篮球赛,有很大一部分是施金钻组织的,他对于晋江乡村篮球有着充分的发言权。

  从1995年就开始做篮球裁判的施金钻,见证了晋江篮球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体育设施条件的逐渐提升,晋江各个乡村的篮球场建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参赛运动员的水平也逐年提升,群众对篮球比赛的激情更加高涨。“晋江的篮球赛应该始终把比赛和闽南特色相结合。”他举例道,比如说晋江的村级篮球赛,几乎每场比赛都有一位解说员。他们用闽南语向观众介绍对阵双方的情况,播报最新的比赛进展,还时常用风趣的言语调侃球员,为比赛增加独特的氛围。诸如施金钻之类的“金牌解说员”,经常会受到远近比赛的邀请,在当地小有名气。

  晋江“村BA”和贵州比,哪个好?最近施金钻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作为晋江“村BA”的组织者之一,施金钻今年曾去贵州看过“村BA”。“贵州那边四五个村才有一个篮球场,我们晋江几乎每个村都有球场。”在他看来,贵州的“村BA”虽然很热闹,但是政府参与主导的比较多;反观晋江的“村BA”,大多数是村民乡亲自发组织的,普及程度更高,市场运作化程度更高,历史也更悠久。

  “晋江人的性格就是不服输!通过我们的努力,晋江的‘村BA’一定不会比贵州差。”在施金钻看来,晋江的“村BA”和贵州相比,似乎多了一点气质,这种气质可能就是闽南人爱拼敢赢的性情。

  (记者 田津 林小杰 刘泽宇)

蒋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