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战胜:大力传承弘扬“晋江经验” 以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泉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总结推广“晋江经验”,指出“这是晋江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晋江经验’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近年来,泉州与时俱进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在新时代新福建建设进程中,扛牢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担当,发挥民营经济发达、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历史厚重、在外泉商和侨港澳台资源丰富“三大比较优势”,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将园区标准化建设作为重新配置资源要素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主战场,持之以恒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
一、“晋江经验”对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晋江经验”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对泉州实体经济发展的深入总结,是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贯穿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晋江经验”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充分体现。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曾连续六年七下晋江考察调研,系统总结提炼了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晋江经验”,即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服务;处理好有形通道和无形通道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晋江经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深邃思考、积极实践,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晋江经验”深刻揭示了中国民营经济孕育、成长和发展壮大的秘诀,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内容,其内涵与习近平经济思想高度契合、一脉相承。
“晋江经验”蕴含着辩证思维和科学方法。“晋江经验”的总结提出,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科学统筹的系统观念。“六个始终坚持”解决了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路径选择、精神动力、品格品质、环境条件、服务保障等问题,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体现了鲜明的系统观念。“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既对立又统一,充满了善于抓主要矛盾、抓住关键的辩证思维。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辩证思维,正确看待新发展阶段的难与进、危与机,推动民营经济“自下而上”蓬勃发展与党委政府“自上而下”引导服务有机结合,实现改革创新不止步,坚守实体根基不动摇。
“晋江经验”是泉州的发展蓝图和行动指南。“晋江经验”深刻把握了泉州发展的阶段特征,辩证分析了泉州的优势与劣势,指明了泉州发展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前进方向。20多年来,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泉州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223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103亿元,居全国第19位;民营经济占比在“万亿GDP城市”中最高,贡献了“七八九九九”,即七成税收、八成地区生产总值、九成技术创新成果、九成城镇就业、九成企业数量,民营企业数从不足万家发展到42万多家;工业总产值从1698亿元增长到超2万亿元,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9个超千亿产业集群。重温“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要义,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在新发展格局下、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泉州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尤其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局面尚未根本性转变、城市高端要素供给不足、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偏低、制造业发展成本上升等。“晋江经验”最为鲜明的特色,就是紧紧咬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泉州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对泉州作出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部署,把实体经济放在城市发展的首要位置,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努力让“晋江经验”绽放更加绚丽的理论之花、结出更加丰硕的实践之果。
二、园区标准化建设是着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产业园区是实体经济的主要阵地,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泉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大力实施园区标准化建设,发挥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构建优质载体空间,促进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安全环保提升,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园区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撬动逆周期投资。当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主要经济体紧缩政策、输入性通胀压力等多种超预期冲击前所未有,出口、消费拉动经济相对不足。面对市场信心不足的大背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足“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这股爱拼敢赢的劲,通过园区标准化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危中抢机、变中抢机。一方面推动国企敢干,抓住国家财政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央行持续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等机遇,鼓励市属国有集团采取参股、控股等合作模式,参与园区标准化开发建设。另一方面引导民企敢闯,摸清企业拓展市场、智改数转、高端延伸等投资意愿,实行增资扩产项目享受招商引资项目同等待遇,以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民企就地增资扩产。通过国企当先锋、做示范,带动民企跟进、联动投资,实现合作共赢。
园区标准化建设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投资成本。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各项工作,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通过园区标准化建设,为签约项目、初创企业提供便利优惠的物理空间,带动园区土地、资金、基础设施等要素优化配置。降低固定资产投入,既提供标准化厂房,又提供对层高、厂房有特殊要求和配套设施等定制,企业可自主选择租、买或者先租后买,减少企业停产造成的土地和厂房空置,提高周转效益。降低供应链配套成本,在园区内布局共享研发、能源、物流仓储等设施,提供原材料集采、协同制造、员工共享等服务,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降低融资成本,搭建产学研金对接平台,推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技改贷、园区贷等融资工具,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园区标准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通过引导企业进园区,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推动企业加速智改数转,引导企业搬进园区“新家”的同时,升级与园区数字化设施适配的新产线、新设备和新应用,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等,提升产品品质和企业市场反应力。促进研发、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进园区,推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企业从生产制造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
园区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老旧园区功能比较单一,与属地政府之间在社会治理、政务服务等方面分工不够明确,既不利于公共服务的有效覆盖,也容易带来安全生产等问题。通过理顺园区政企关系和管理体制,园区把该管的事管起来,把不该管的事放给社会、企业,最大程度释放政府服务效能。促进“低小散”企业进园区,破解厂区混杂问题,对园区电力、通信缆线、路灯、监控、消防管网等,进行梳理规范和必要的迁移改造、缆化下地等,消除安全隐患。对不符合园区要求的非工业用地业主、承租户进行清退,优化园区产业生态。
三、园区标准化建设已成为泉州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泉州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强攻产业、坚守实业、激发创业,通过“建园区”“招项目”“用金融”“搭平台”,从“筑巢”到“引凤”再到“造血”“造生态”,高效整合配置资源,不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抓住主要矛盾,全面梳理工业用地和厂房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土地问题上要长期从紧过日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节约集约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泉州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村工业化起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散落在各乡村的工业厂房,成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但这些工业厂房普遍存在土地利用不集约、亩均效益偏低等问题,泉州在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中,把盘活重构发展空间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测算“五笔账”,明确工业用地用厂房底数和改造提升需求。工业用地存量方面,部分沿海县(市、区)土地开发强度已接近上限,工业用地新增空间不足。园区用地存量方面,现有园区内工业用地、厂房面积占全市工业用地和厂房面积不到一半,存在工业用地“碎片化”现象。低效用地存量方面,以县(市、区)为单元,按照亩均税收低于辖区内平均水平的40%定为低效,全市大量的工业用地属于低效,亟待进一步盘活。提高入园率的用地用厂房需求量方面,围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多进园区的目标,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匹配新增项目的用地用厂房需求量方面,测算新签约重大项目以及现有企业增资扩产的用地需求,重点实施百个试点项目,加快向低效要发展空间,向存量要亩产效益,向增量要投资强度。
坚持系统观念,完善园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多层面的”。泉州把园区标准化建设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系统性工程,通过“七个化”,推动功能单一的老旧工业园区,改造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产业新城。明确新导向,注重规模化与集约化。规模化才能集约化,单位建设运营成本才能降低。通过三年专项工作,由点及面、连片开发,每年整理上万亩用地,新建超千万平方米厂房。采取政府回购、异地置换、企业自主改造、二次招商盘活等多种方式,推动盘活低效用地,加快合并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满足企业增资扩产需求。打造新优势,注重专业化与品牌化。专业化才能品牌化。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运营,引进专业运营商,发挥好运营和招商优势,对自持比例和招商提出要求,引导园区运营从单一物业租售转向“物业租售+产业投资+增值服务”,加快产业业态培育。按照“一县一主题园”,聚焦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力和产业链服务能力,整合专业市场资源,以供应链服务产业链,构筑产业生态。着力新基建,注重绿色化和数字化。落实好双碳战略、排放双控要求。完善园区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快节能降碳和资源循环利用。规划布局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大脑等,建设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带动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追求新目标,注重“产城人”融合化。坚持高标准规划,既做产业也做城市,促进职住平衡,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优化园区外形和功能设计,建设“两体两中心”,即产业综合体、创新综合体、“党建+”生活邻里中心、综合服务中心,配置教育、医疗、酒店、会议中心、展厅、商业等,引入金融、保险、法律、人才服务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打造15分钟便利生活圈,让产业和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打好组合拳,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泉州以园区标准化建设为载体,把实体经济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优化配置,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抓创新促应用。引导大院大所进园区,促进大院大所与园区企业技术供需有效对接,鼓励企业加快物理空间和生产工艺技术“双改造、双提升”,打造创新综合体,构建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力争“十四五”末实现科研投入、高新企业、高端研发平台、高层次人才“四个倍增”。抓龙头、强品牌、铸链条。实施“龙头企业建园区、中小企业进园区”,聚集协同度高、带动性强的关联项目,形成产业链优势和专业优势。推行“一产一策一专班”“一产业一平台一园区一基金”运作模式,加快实现抱团取暖、联盟创牌。抓绿色数字技改。以入园企业引领示范,以智慧园区配套升级,推广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新型智能产品等,引导企业走“品牌+自主设计+规模化定制”路子,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在园区改造过程中,边建设边招商,加快从“项目等土地”转变为“厂房等项目”,带产业规划精准对接优质企业。存量增量一起抓,鼓励企业优先就地就近入园建设新生产基地,对重大增资扩产项目进行项目专员全程代办,在用地、办公场所、人才认定、资金补助等方面予以“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成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市招商服务中心,推行公司化运作,实行“一把手”带头、全员招商,狠抓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要素全方位保障。抓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建立园区安全统筹管理“标准化”和“网格化、信息化、双重预防机制、技术服务、约束激励”等“1+5”工作机制,综合运用“三张清单”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等级动态监管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厂居混杂”“一厂多租”“一楼多企”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
(作者:中共泉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