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晋江新闻网 > 天下纵览 > 国内国际 >正文

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www.ijjnews.com来源:《求是》2023-01-17 17:14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既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

  一、“六个必须坚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系统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世界观也就有了方法论意义。世界观侧重说明世界“是什么”,方法论侧重说明“怎么办”;世界观决定怎么去“想”,方法论决定怎么去“做”,二者统一于人的实践。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十年,正是在这一科学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六个必须坚持”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其中,人民至上是根本的价值立场,自信自立是内在的精神特质,守正创新是鲜明的理论品格,问题导向是源头活水,系统观念是基本工作方法,胸怀天下是特有的大视野大境界。

  “六个必须坚持”虽然是第一次作为一个整体集中提出,但其主要内涵贯穿体现在“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全部内容之中。比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阐述的“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都是坚持人民至上的体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等,都蕴含着对系统观念的运用;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坚持胸怀天下的体现。“六个必须坚持”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一脉相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其中就有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胸怀天下等。

  “六个必须坚持”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为我们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进一步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供了“金钥匙”。

  二、深刻领会“六个必须坚持”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

  “六个必须坚持”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理哲理,只有搞清楚这些“理”,才能更好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真正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坚持人民至上之“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坚持“一个都不能少”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又或是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都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本色和根本立场。无论时代和条件如何变化,人民始终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

  坚持自信自立之“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国际歌》的歌词生动彰显了共产党人自信自立的精神气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坚持自信自立,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守正创新之“理”。守正才能不偏离正道,创新才能顺应时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通过守正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守正就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但不是刻舟求剑,还要往前发展、与时俱进,否则就是僵化的、陈旧的、过时的。”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创新才能更好地守正,只有创新才能使所守之“正”与时俱进,获得强大生命力。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守正创新,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同时,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坚持立破并举,以巨大勇气和魄力推进各方面改革创新,使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问题导向之“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正是基于对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彰显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

  坚持系统观念之“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个系统,小到个体生命,大到浩瀚宇宙,都是如此。因此,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出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坚持胸怀天下之“理”。马克思把人类幸福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哪怕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仍然矢志不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将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不断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充分彰显了胸怀天下的深厚情怀。

  “六个必须坚持”既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脉相承,又来源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经验总结,具有坚实的真理力量和强大的实践力量,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好、把握好、运用好。

  三、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前进道路上,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越需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更好地将其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理论素养、道德修养和履职尽责的本领。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掌权用权,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制定目标任务,要落脚在“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创造政绩,要懂得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创造政绩;评价工作,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当官行事,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随时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做到道不变、志不改。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征程上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要增强问题意识,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正确解决问题,瞄着问题去、迎着问题上。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等,都离不开系统观念的运用。要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深刻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执笔:周文彰

陈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