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集群赋能 活力强劲 四十年接续发展 东石伞业撑起新天地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2-06-18 09:19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走进县城看发展》系列节目第一站来到晋江。在25分钟的直播中,制伞业作为外来人才在晋江创业实现梦想的一个缩影,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现在,晋江制伞业创业群体中新晋江人占比超过25%。40年来,在晋江东石镇,制伞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优,实现了全产业链“晋江造”。“全球三把伞,一把东石造。”东石目前有制伞企业400多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产各类成品伞近6亿把,伞业产值超百亿元。可以说,一把伞撑起了东石和新晋江人致富的一片天。  

  在“晋江经验”的引领下,东石镇出台了“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若干措施,进一步做强做优制伞产业集群,为发展增添强劲活力,赋能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石伞业何以无中生有?

  ——以敢于尝试的爱拼精神和互帮互带的淳朴民风,一家接着一家干、一村接着一村干。特别是1986年台资企业富兴公司的引进,有力推动了东石制伞业的快速发展,并开始围绕制伞延伸产业链。

  1982年,东石镇梅峰村的蔡正赏、蔡正勤、蔡正乐三兄弟,率先在村里兴办“梅峰来料加工厂”(“太阳城”的前身)。从来料加工起步,东石镇有了第一家制伞工厂。

  “当时村路还是坑洼土路,窄窄的,大型运输汽车进不去,要用推车把产品拉到马路上装车。晚上没有路灯,到处漆黑一片,只能靠手电筒照明,条件非常艰苦,但大家每天的工作激情和拼搏精神都很高涨。”现已80多岁高龄的蔡正乐回忆那段创业历程,深感来之不易。

  梅峰来料加工厂后来一度更名为晋江旭东五金雨具有限公司,其生产的“旭日”牌晴雨伞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遍大江南北。在旭东公司的示范带动下,梅峰村的雨伞加工制造厂家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成为远近闻名的制伞专业村。现在的梅峰村,还有很多家庭以个体手工作坊形式,参与到制伞产业链中。

  1986年,萧清伦把台商独资伞企富兴公司引进东石萧下村,并先后带来制伞用的高频焊管机、中棒机、冲床等设备。规模较大、设备先进的富兴公司,很快吸引了东石的很多年轻人。几年后,掌握了制伞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一些人,依托富兴较为完整的伞具产业链配套,从富兴出来自己办厂创业。这个阶段,东石制伞业已从来料加工逐渐发展为自主生产。

  富兴公司的引进,不仅推动了萧下村制伞业发展,使萧下村获得中国“制伞第一村”的美称,还带动周边村镇的伞业迅速扩充。据悉,晋江有100多位制伞企业的老板,都是当年从富兴公司走出来的,其中,不下20位的企业规模还比较大。

  晋江安海和盛雨具有限公司创始人黄丽芬,也是当年从富兴公司出来创业的。她高中毕业就到富兴上班,前后工作了20年。“当时身边的很多同事出来自己创业,而且取得不错成绩,我也就产生了创业的想法。”回想过去,黄丽芬仍充满感激。

  而对于员工辞职创业,富兴公司的创始人萧清伦是很支持的,且力所能及地在订单、资金、设备等方面帮助初创者。在龙头的带动和辐射下,东石萧下、金瓯、梅峰、龙下、塔头刘等村的伞业蓬勃发展起来。上世纪80年代末,东石形成了多个远近闻名的制伞专业村。

  金瓯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金瓯人从成品伞小买卖起步,先后经历了家庭作坊式加工、工厂化生产、现代企业规模发展等阶段,逐步把金瓯村发展成一个集成品伞、伞具配件生产与贸易于一体的专业村,全村9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伞业及其配套行业生产。有人曾经这样描述金瓯村:车到“山前”必有厂,有厂必产晴雨伞。

  而王清鸿又是金瓯村的代表。时间回溯到1991年,当时年仅二十出头的王清鸿,靠着一股拼劲,在金瓯村创立了晋江鸿祥雨具有限公司。彼时的石狮,衣服鞋帽伞具市场十分红火,全国各地都来这里拿货。王清鸿一人身兼多职,白天在工厂忙于生产加工,晚上还要开着四轮小货车把货送到石狮。慢慢地,他开始在全国各地的多个市场设立办事处,逐渐把制伞事业做起来了。 

  东石伞业何以从有到全?

  东石伞业何以从有到全?——牢牢抓住制伞业发展契机,自发补链、强链,2005年前后,冷轧带钢生产线的投产,开启了东石制伞业新一轮腾飞。现在,东石已形成制伞机械、电镀、冷轧钢板、伞骨、伞头、伞布配件及成品伞生产、销售的优势产业链条,发展活力强劲。

  上世纪90年代,完成原始积累后的东石人,流水线工厂开始取代家庭作坊;加上外商在制伞行业的投资,东石制伞业迎来迅猛发展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富兴、东纶、福联这三家生产伞架、伞布等配件的公司,被东石制伞人称为“三剑客”,他们为东石制伞业的集群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的不断发展,2003年以来,东石制伞业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呈现集中化、规模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等特点,且晴雨伞产品从样式设计、材料选择、工艺改造、产品开发等方面已走向更高层次。因此,东石制伞业自发补链延链强链,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2005年是东石制伞业发展的重要一年。这一年,富兴、振华、鸿盛、富鸿等5家企业,新建冷轧带钢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6万吨。与此同时,富裕、振兴等钢槽、铁槽厂的正式投产,也填补东石镇制伞产业在这一方面的空白。

  据了解,钢板是生产伞具配件的重要原材料。在此之前,东石的配件厂都要到省外采购,生产受货期、品质、物流等因素的限制。有了冷轧带钢生产线,一方面,可以定制化服务,生产伞具专用的钢板,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大大缩减了物流环节,产品交期进一步得到了保障。

  泉州市雨相伴伞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制伞专业委员会会长刘基安认为,冷轧带钢生产线的投产,开启了东石制伞业新一轮的腾飞。有了上游原材料的支撑,晋江东石制伞业零配件厂家更加繁荣发展了起来,为东石成为全国伞具最大的原材料集散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前钢板要到省外采购的时候,加工厂的创业门槛就比较高,因为小批量三五吨到省外采购的话,成本要高很多。”富鸿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萧英振告诉记者,东石可以生产钢板之后,加工厂购买三五吨钢材成为现实,一些冲床师傅,买台冲床就可以加入制伞业创业,更多的配件小加工厂也就此发展起来。

  截至2005年,东石全镇已有专业生产塑料配件、伞面布料、伞骨等各种原辅材料、配件企业168家。

  晋江制伞产业链还一直不断优化升级。2007年以来,东石制伞行业新建厂房达15万平方米,伞骨产能以每年15%的速率递增,产量位居全国前茅。东石制伞业从原材料、制伞机械、配件、成品组装到包装、销售和售后服务等配套项目日趋完整,现在已不仅是配套齐全的国内伞具生产基地,还是伞配件的最大供应基地和行业信息交流中心。

  由于产业链配套优势,东石伞业已占领国内市场90%的玻璃纤维成品伞份额,区域内玻璃纤维成品伞月销量达400万至500万打。还有风靡市场的三折自开收伞,东石也占90%以上市场份额,一个月销量超2000万把。

  “三折自开收伞的技术主要集中在手柄。一个小小的手柄,内部结构不少于5个配件,每一个配件都是不同的供应商,但这类材料供应商在东石不少于50家。此外,骨架的结构也相当复杂,有超过20个配件,而这一类材料的供应商在东石有上百家。小到一个弹簧、螺丝钉,都可以很快在东石找到。”福建优安纳伞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翔鹏告诉记者,这就是东石伞业持续创新的优势。 

  东石伞业何以从全到优?

  东石伞业何以从全到优?——凭着敢拼敢闯的勇气,以及对市场的敏锐,东石伞业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打开了外贸之门,并逐渐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1995年,恒顺洋伞公司创立“梅花”品牌,并开启了东石伞业自主品牌产品外销之路。

  1991年春,王安邦只身一人带着两把伞来到广州尝试参加广交会。由于没有进馆证,他连展馆都进不去,不得已只能在门口蹲守。等到午饭时间,他想尽办法与参展的外商接触,推销自己手中的伞,最终成功签下100多万美元的订单。也正是这笔生意,激发了王安邦将伞具销往海外市场的决心。

  凭着敢闯敢拼的勇气,东石伞业打开了外销之门。此后,东石的制伞企业成为广交会等展会的一道靓丽风景,开启了外向型发展的道路。深受海内外用户欢迎的东石晴雨伞,让该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与外商的接触越来越多,一些伞企越来越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1995年,王安邦萌发了创品牌的念头。“按照我的性格和我这么多年的经历,我把品牌取名梅花,这也是因为我喜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诗。”王安邦说。同年9月,梅花伞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晋江恒顺洋伞有限公司成立。

  王安邦注册了susino(梅花)等商标后,开始以自有品牌产品出口海外。21世纪初期,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东石伞企以自己的品牌在海外直销。除了梅花伞业的“susino”品牌在欧洲外,佳乐美公司的“季节风”品牌在东欧也实现了品牌直销。他们通过海外直销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也在不断提升,在销量同等的前提下,利润可增加50%以上。

  据梅花伞业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颜金练介绍,得益于品牌的成功打造,梅花伞在巴西等国家,同等产品每一把伞可以多卖两三美元,且客商云集。截至目前,梅花伞业在全球建立了近10万个销售网点,产品销售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佳乐美的品牌直销能很快在海外市场上崭露头角,产品开发能力是核心。” 晋江市佳乐美洋伞有限公司董事长萧清江对记者说,佳乐美引进台湾研发人员,源源不断地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比如自开收伞这款产品就是公司打开市场的一把利器。

  但东石伞具自主品牌输出意识的集体觉醒,还源于2008年那场国际金融危机。在这之前,东石伞具80%为外商贴牌,因金融风暴造成大量库存。企业要彻底摆脱被动局面,就必须做自己的品牌与渠道。于是,在2010年前后,佳乐美、集成等20多家伞业龙头企业,开始了大规模的自主品牌输出之路。

  踏准市场节拍成长壮大的晋江伞业,也获得业界高度认可。早在2003年10月,其发祥地东石镇就被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伞都”称号。如今19年过去,“中国伞都”这块金字招牌依旧闪耀。面临其他制伞基地的步步紧逼,东石制伞行业与政府互动,抱团发展,在科研创新、标准化、自动化、品牌建设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成效。

  “中国伞都”这一产业品牌,与企业自主品牌交相辉映,互相成就。在产品品质及品牌效应的双重驱动下,东石制伞业摆脱了危机,向更高的山峰攀登。2007年,梅花伞业成功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在内地上市的制伞企业;2015年,集成伞业在香港成功上市。 

  东石伞业何以优中升级?

  东石伞业何以优中升级?——主动求变,在工业设计上不断发力,积极拥抱智能制造。面对新冠疫情和更多不确定的未来,解决用工难、用工贵及自动化程度不高等行业痛点,也就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2018年科创平台的创建,以及2020年制伞业首家智能工厂的建成,推动晋江伞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

  在晋江伞业不断做强做大的同时,产品同质化等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因此在工业设计上不断发力,成了一些领先企业的首选。龙头伞企积极引进各类高级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加速产品升级换代。目前,晋江伞业拥有防紫外线涂层伞、自开自收伞等专利产品超500项。设计研发投入比较大的福建集成伞业有限公司、梅花(晋江)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获评福建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工业设计如今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的伞不仅是遮阳避雨的工具,也是个性的表现,这就需要从设计的角度更多地进行挖掘,开发一些新颖有创意的产品。”福建集成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集表示。

  晋江伞业在工业设计上发力的同时,还不同程度地进行生产线自动化提升。恒溢公司研制出钢槽自动生产线、自动中棒机;太阳城公司研制出钢槽自动生产线和自动印花机;腾兴公司研制出机械手代替手工取塑料配件的机器;集成正在探索机器合片……这些设备的研发极大提升了晋江伞企乃至整个行业的机械化水平。

  行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旺盛。2018年成立的海峡(晋江)伞业科技创新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立项,对制伞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进行多次探索和研究,最终形成可行性方案。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建模,即将投入试验性生产。

  海峡科创中心机械工程师许进鹏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预计明年下半年,我们这个样机就可以投入正式生产。一条生产线原本需约20人,改为智能生产线后,只需要一到两个技术人员就可以了。”该中心总经理丁敬堂告诉记者,该设备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会降低很多的劳动成本,企业的利润就会更高了。

  而2020年制伞业首家智能工厂“福建聚赢伞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更是有力推动东石伞业智能化生产进程,为东石制伞业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据了解,该工厂将伞中棒装配过程中10多个繁杂手工工序完全用机器替代,全天候生产,一条线可替代八九名工人的工作量,节省90%以上用工。这个工厂不仅自动化程度高,未来还将结合5G技术,打造成全球最大的高端伞中棒生产加工基地。

  生产方式向智能化发展的同时,东石伞业的行销方式也向“互联网+”升级。

  6月10日,“制伞圈App”线下晋江振东店正式开业。“制伞圈App”是一个借助互联网打造的制伞行业新生态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在线上实现信息交互。采购商不再需要传统的方式,一个个市场跑,而是在线下采购之前,就已经在线上做好功课,缩短了采购和决策的时间。

  在东石镇振东开发区,东石伞业电商产业馆也正在加紧内部装修。这是近来东石镇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培育壮大制伞业电子商务平台,助力东石伞加快打开国内市场的破题之举。“场馆建成后,我们将招引伞企进馆陈列,并对接阿里巴巴1688平台和相关会展商,定期举办晴雨伞展会,搭建网络直播基地及选品平台,提升东石伞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东石镇党委书记洪建立表示。

  “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产业互联网平台价值加速释放。”黄文集认为,产业互联网平台四两拨千斤,在这一轮的转型升级浪潮中,供应链平台的打造对于行业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进一步提升“中国伞都”的竞争力。

  东石伞业何以传承有序?

  东石伞业何以传承有序?——伴随父辈事业成长的二代,传承老一辈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决心把伞业留在东石,而且还要做强做大。今日,王翔鹏就任晋江市伞业行业协会会长,意味着“创二代”已登上属于他们的奋斗舞台,一股充满朝气的力量正在崛起,产业新面貌已然呈现。

  2010年以来,东石制伞行业开始不断有年轻力量的加入,不仅有新的年轻创业者,很多“创二代”也开始接过“接力棒”。

  福建优安纳伞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翔鹏,2012年从英国留学归来,怀着一颗把父业做强做大的质朴的心,一头扎进制伞行业。他带着先进的理念和更宽的视野,下车间、跑市场。

  站在父辈的肩膀上,王翔鹏把精力集中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研发,以及生产线自动化上。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优安纳研发的“伞布自动化轧边装置”,是科技部立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目前,该设备已投入使用。它将伞布输送到边缘卷布机构、超声波机构、收布机构依次进行卷边、轧边、收布等工艺处理,完成伞面花边的轧边,可完全替代传统人工手动缝纫,节省30%人工成本,是制伞行业的一个重大技术突破。

  “产品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赢得市场;而生产设备必须持续升级,用自动化、智能化代替人工,行业才有未来。因此,加强研发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根本动力。”王翔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与王翔鹏同村的王卿泳,在2015年接手梅花伞业股份有限公司。接班前,王卿泳曾在一家进出口公司工作,后选择回家带领这家传统伞企转型。在王卿泳看来,伞具也可以是时尚的一种搭配,在设计上不仅仅是图案上的变化,也可以让伞面有更好的触感、更创新的功能、更高的防晒指数等。他认为,通过跨界与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可以产生出一种全新的使用体验,而不是只停留在伞行业里面。2020年,王卿泳被评为“第十八届福建省优秀企业家”。

  接班一段时间后,“创二代”作为晋江伞业新一代中坚力量,演绎着不同的精彩。这期间,很多新晋江人也加入制伞行业的创业中,据称占比超25%。

  “接触制伞行业是因为我父亲,他年轻的奋斗史都留在了东石。近30年来,他就在富兴公司做机修。为了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我的创业地也选择东石,从事制伞业模具生意。”晋江晟雅雨具有限公司总经理牛小辉说,伞具是他童年绕不开的记忆。小时候,每逢寒暑假,他都会从河南老家到晋江东石跟父母小聚,从小就在制伞车间“摸爬”,对这个行业比较熟悉。

  2010年大学毕业后决定创业的牛小辉,毅然来到晋江东石,并将创业项目锁定为制伞业,从事配件生产。“一方面是对这个行业有一定的认识,毕竟从小就跟父母‘泡’在车间;另一方面东石是全国最大的伞具制品及制伞原辅材料生产和出口集散地,有非常完善的制伞产业链,是制伞业创业的热土。”牛小辉说。

  在东石镇党委政府推动下,今日,晋江市伞业行业协会成立。“相比协会的前身晋江市东石伞业公会,有更多的年轻创业者加入进来,新增会员单位企业100多家,其中不乏新晋江人创办的伞企。”东石镇镇长李德铭说,该协会还吸收制伞业上下游企业及相关服务商加入,共同做强、做优晋江伞业。

  (记者 曾小凤 董严军 陈巧玲) 

标签:东石|伞业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刘忠琴刘忠琴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