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文体娱乐 >>正文

热捧和质疑并存,这股“直播健身风”能吹多久?

www.ijjnews.com   中国新闻网  2022-05-07 15:32
  

  前几天晚上,健身达人帕梅拉在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健身,开播伊始便有近30万人进入直播间,热度颇高。但当网友们发现直播间缺少互动,播放的是帕梅拉录播课程时,便纷纷表达不满,“怎么是录播”“坚持不下来”……

  从刘畊宏“破圈”走红,到体育达人直播健身“翻车”;从受热捧,到被质疑,过去这段时间,“直播健身”不断被提及。对这个一夜爆火的模式,不少人心底是否有这样一个疑问:“直播健身风”能吹多久?

  年轻人喜爱的直播健身

  在疫情暴发初期的2020年,经历了4个月居家隔离的杨然(化名)从网上买来了瑜伽垫。跟随健身软件的课程,平日几乎没去过健身房的他开始了居家锻炼。可复工后,下班回家的杨然便选择“窝”在床上休息。直到最近,已经落灰的瑜伽垫才又被他拿了出来。

  “说到底还是自律性不够,没人监督我,自己没毅力坚持下去。”翻看之前在健身软件训练过的课程,杨然无奈地摇了摇头。

  当谈起近日爆火的直播健身,杨然的声音提高了几个分贝。“感觉很适合我。音乐轻快,体育达人和你一起互动锻炼,动力就来了。”仔细算下来,身材苗条的杨然已经跟随直播锻炼近3个星期。

  “直播健身感染力强,互动让我觉得做动作的同时脂肪在燃烧。”23岁的孙瞳(化名)有些害羞地笑了一下。在从朋友口中得知抖音的直播健身课程后,孙瞳刷抖音的频率较之前几乎翻了3倍。“摆起臂、腿抬高!腰间赘肉咔咔掉!”她乐在其中。

  谈到直播健身的火爆,不得不提起刘畊宏的名字。他和妻子自创的《本草纲目》版毽子操,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打招呼方式。整个4月,刘畊宏短视频社交平台粉丝增量超5000万,单场直播点赞人数可达1.2亿,先后近10次登上微博热搜……数据的背后,是对他影响力的证明。

  短视频平台“冠军健身课”活动中,由苏炳添、武大靖等人组成的冠军教练团,以直播形式为网友们讲解如何练臂、练腿、舒缓疼痛。4月28日晚,短道速滑冬奥冠军武大靖的直播健身课程在欢笑声中结束,他在直播中不时“摸鱼”偷懒的举动,让不少网友调侃道:我们锻炼的同时,全程监督武大靖。

  直播健身模式,并不成熟

  然而,与直播健身爆火一同出现的,也有隐隐阵痛。

  武汉一女子连跳3天毽子操后黄体劈裂、不少人表示锻炼后膝盖和关节出现疼痛情况、有网友晒出自己观看直播健身时的画面,只见其躺在沙发上,身旁放满了各类零食……

  加之“帕梅拉事件”,在直播健身快速走红后,虽然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运动狂欢的景象,但又有多少人能在其中体味到科学运动的内涵?有分析认为,直播健身模式的发展并未有众人想象的那般成熟。

  “直播健身的持续性不会很长。”在深耕健身领域多年的专家赵之心看来,伴随着直播健身的迅速兴起,其市场已经形成,但如何能从解决健康问题的角度探索健身的模式才是未来发展方向。

  “特别感谢刘畊宏的出现,在如今疫情环境下,能带来一种新的健身方式。”在赵之心看来,全民健身绝非一朝一夕便能实现,各年龄段群体对于健身有不同的需求。直播健身的出现,让社会对健身的认识提升,这无疑是积极的信号。

  而谈及直播健身是否将成为未来健身领域的新风口时,赵之心用了这样一句话“一浪盖过一浪”。

  “目前很多人参与到直播健身中是出于好玩的心态,并非真正从自身健康角度出发。健身的概念很多,以单一方式去进行可能在一段时间会爆火,但当大家觉得没有意思了,这种模式就会被淡忘。”说到此处,赵之心显得有几分无奈。

  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群体的需求,在市场中开发出更多能解决问题的健身方式是各界在未来需要去考量的。“健身是终生的事情,”赵之心这样说道。

  的确,在疫情尚未消散的当下,能带动众人参与到健身中已然是成功。但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进一步扩大各年龄段参与健身的人数,为不同需求的群体打造多样化健身方式,也是未来健身领域持续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镜头前,刘畊宏在准备着直播时需要用到的课程,杨然和孙瞳还在跟随体育达人们锻炼着。在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全社会继续探索着健身的新模式,而现实也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中国健身行业——依旧任重而道远。

  (刘星晨)

标签:健身|直播健身风
稿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