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海尾的30个日夜 ——记晋江市城市管理局驻海尾抗疫“福狮先锋队”
海尾面朝江边,与海毗邻,环境优美,空气清新。1个月前,海尾成为晋江疫情较为严重的村,牵动着大家的心;如今,海尾又恢复以往的平静与祥和。30天,对于一个新生儿是满月,对于海尾是重生。2022年3月22日,晋江市城市管理局与这座优美的滨海村落结下了生死同归、命运与共的情缘。
受命 连夜奔赴战场
“市里命令我局驰援陈埭海尾,局预备队全体人员按预案做好出动准备,在岗待命!此令,十万火急!”3月22日11点,晋江市城市管理局接到上级指令后,立即在局“战疫预备队工作群”发出这条“预先号令”。之前,该局主力已先后奔赴2个健康管理中心、江滨南路交通检验点和陈埭疫情路面综合执法组等多条战线。面对新任务,该局立即调整“兵力部署”,以“预备队”为基础,调整替换交通检疫卡口骨干人员,不分男女、老中青、正式干部职工协管员,形成3个梯队40多人的人员出动方案。
当晚7时许,第一时间进入海尾村摸情况的局抗疫先遣人员给“后方指挥所”发出第一条指令:“第一梯队立即赶往海尾!”环卫中心干部苏培林原本负责转运站工作,但他主动请缨:“陈埭更需要人手,让我上!”指挥中心负责人郭春乔表示:“我已归队,我是党员我先上!”年轻女干部刘格燕、陈晓瑞也站出来,要求代表“娘子军”出征。7分钟后,在局训练基地整装待命的14人组成第一梯队,在郭春乔和苏培林的带队下,冒着大雨火速赶往海尾村。
临时组建的村防控工作专班,连夜召开“战前”会议,面对1.2万人的行政村,内有几百户商铺和上百家企业,困难远比想象中大得多,现有工作力量捉襟见肘。于是,翌日凌晨3点,城管局“后方指挥所”再次接到驻海尾“前方指挥所”的指令:“立即调集后续所有人马,天亮驰援海尾!”全局能上的人全上了,如何抽调人马,又如何做到精锐全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采取压缩交通检疫点执勤人员、整合全局值班岗位、女同志全员压上等方法,经过连夜换岗,将局科级干部、中层骨干、优秀年轻干部、军转干部和能干的“娘子军”调整支援海尾。早晨6点,24人兵分两路奔赴海尾。
克难 全力稳住局面
面对海尾村建筑如织、分布错落和人员基数大的复杂局面,如何做到快速封控、精准隔离、高效指挥?由市城管局人员为基础与镇工作点、村两委及陆续赶来支援的部分市直单位、街道、企业抽调人员共同组成的村防控工作专班一边分头摸情况,一边召开“诸葛亮会议”,共同寻得一剂“良方”:成立村防控办公室,将全村有机划分成7个网格、组建8个工作组、建立“1+4”工作机制,逐步摸索出六项工作措施,即组织扁平化、管控网络化、摸排信息化、服务差异化、消杀立体化、保障自主化。
路虽然趟开了一条,但干起来还是困难重重。第一天,核酸检测人员8000多人,第二天9000多人,第三天达到上万人,海尾村到底有多少人,瞬间在所有人心中升起迷雾。海尾村工厂多、人员居住挤、房间没门牌,摸排难度很大,工作人员为彻底摸清人员底数,想尽了办法。第一网格队长、局党组成员张恒星是这样做的:白天,带着队员逐栋楼入户登记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和房间;晚上,带着队员逐一进行线上查询核酸检测情况,几天下来,所在网格1900多人全部登记造册,每天核酸检测无一人落下。“有人吗?工作人员登记信息。”这是局公用科负责人王少荣连续工作一天一夜的状态,说话已经有气无力,甚至累得蹲着登记信息。他逐家逐户敲门摸排,利用上门发放物资、入户核酸采集等时机,一次次核实人数是否准确。综合协调组蔡聪颖看着大家手工登记统计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于是召集同事们一起研究“金山表单”微信小程序,形成表单二维码,村民可通过扫码登记信息,大大提高数据收集效果和效率。每天晚上11点多,在综合协调组总能看到“城管双姝”刘格燕和陈晓瑞依然忙着汇总各式各样的数据,数据在她们手上从未出错过。
民以食为天!1万多人的生活物资保障,成了海尾专班每天最重要的任务。环卫中心主任纪荣思是海尾人,配合陈埭镇下沉干部丁安颖干好后勤保障工作就顺理成章地落在他的肩上。全镇都被封控,物资都很急需,“如何把物资搞进来,发下去?”这是作为物资保障组副组长的他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3月26日,封控第4天,平台商品被一扫而空,各家储粮都所剩不多。作为“粮草官”的他比谁都急,一边联系更多商超平台进入海尾,一边建议专班领导动员社会各界捐赠物资。在各级政府和专班领导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天,一批批爱心捐赠生活物资顺利进入海尾村,这里有政府的配发、企业的捐赠,也有爱心人士的慷慨解囊,这些物资成为当时海尾村民的“救命粮”。第二天,海尾村菜农张乐铁得知村民缺蔬菜,主动联系工作人员,把自家种的花菜、白菜、大白菜等约4000斤蔬菜全部捐给了海尾村。他的善举得到了接力,“张氏三兄弟”联合捐菜、钓鱼场老板收购周边村菜园子蔬菜免费送海尾……一时间,海尾村民实现了“蔬菜自由”。
1万多人的村,将近9000多户,很多“新晋江人”居住没有门牌,如何打通“最后一米”,将物资精准配送到每一个村民手中,成了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的难题。再苦再累,也要把物资送到群众手里,这是每位工作人员内心的信念。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许恩得所在网格疫情最为严重,村民1900多人,大部分是新晋江人,还有很多老人不会线上订购,配送物资更是难上加难。“我们还年轻,有身体,每天少睡几个小时就把物资配送完了。”这是许恩得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连续三天睡眠不足3个小时,也因此被称为“铁人恩得”。
在海尾村专业消杀队伍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退役军人高志达主动请缨加入临时消杀队。他穿上防护服,背上喷雾器,进入确诊人员的房屋进行消杀。他仿佛又回到了30年前,手持钢枪,在演训场上冲锋。在他的带动下,海尾的消杀工作每天都没有落下,虽然每天要背着30斤左右的桶长达十几个小时,但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落下一个角落。
3月26日晚,从工作专班传来了“海尾村首日清零”的好消息,这更加证明了工作专班之前走的路、做的事是正确的。
解难 打造全民战“疫”
随着封控的持续,这样那样的问题逐步凸显。而再多、再难的问题,只要群众有需要,城管人都会及时出现。在海尾村,晋江市城市管理局的每个人都可以很自豪地喊出:“我在城管局,我是城管人。”
村民生病就医是常见的事,但驾驶员许啊荣却做到了随叫随到,为患者一路“保驾护航”。已是凌晨零点,他接到出车任务,要去市医院接一位患有癌症的老人回村,他二话没说,立即出发。他是一名协管员,但却有着同样的担当和责任,从来都是坚决执行。他说:“每一次出车就像一场战斗。平安归来,就是胜利。”
“您好,我看到您帮村里一户人家的10头牛找到吃的了。我家在鞋都路41号,养的3头牛也快断粮了,可否也帮忙想想办法?”4月10日晚,晋江市城管局驻陈埭海尾专班物资组副组长纪荣思,收到了村民留展华发来的短信。随后,又有另外3户养牛人陆续找到纪荣思,希望帮忙解决饲料问题。在海尾村养牛人中流传着一句话,“解决牛饲料就找纪荣思”。从一户到五户,从10头牛到18头,从几百斤饲料到1000多斤……纪荣思也因此被同事们叫成“牛司令”。在他们的队伍里,还有为菜农销售蔬菜、运送肥料的“菜老板”程似锦,为高考考生打印复习资料的“护考使者”傅绩曦。在他们看来,村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群众着急的就是他们要做的。
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海尾村民的点赞和理解。这里没有埋怨、没有暴躁,更没有争吵,而是出奇的平静。他们和村民们慢慢地步调一致、相互配合,如同战场上背靠背的战友一般彼此信任。
决战 迎接胜利曙光
这已经是第10天全员核酸阴性,全村都在默默地祈祷,一定要挺过去!
作为工作专班的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反而工作越做越细,自我要求越来越严。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气:“决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的失误,让全村的努力前功尽弃!”他们连续三天开展“清扫行动”,坚决做到不漏一栋房、不落一个人。白天送物资,晚上对清单,确保核酸不遗漏一个人,实现真正的清零。清扫完毕后,紧接着连续三天的凌晨零点入户核酸,无论大人小孩还是老人,都自觉深夜起来核酸检测,就像经过特殊的训练一样,张嘴、伸舌,动作是如此的连贯。原本漫长的入户核酸,在海尾村却是连贯顺畅的。1万多人,2个小时全部检测完毕。
4月4日晚,是第一批海尾解除隔离人员回家的日子。为保障1000多解隔人员进门有人接、回家有人管、吃住有保障,村防控专班专门成立了居家健康监测工作专班,由城管局吴志安和王雅芬负责总协调,各网格一对一负责。为了迎接村民们的平安归来,网格工作队已早早地做好各项准备:消杀住所、打好食物“爱心包”、备好医用包,让隔离归来的村民一进门就有回家的感觉。在他们居家健康监测的7天里,工作人员还每天入户对其进行核酸检测、测体温、送餐、送中药,切实做到健康居家、幸福居家。隔离人员在凌晨回家是常有的事,但无论多晚,吴志安和王雅芬每次都早早地在村门口列队等候,直至把每一名隔离人员送到网格负责人手中。执法大队队员张君梁自进村起就下沉网格,白天忙着网格内入户服务,晚上登记解隔人员的居家健康数据,他把各种表格在桌面上摊成扇形,被戏称为“天女散花”的填表法,为的是确保检测数据的零差错。
就这样,第11天全员核酸全阴、第12天、第13天……对于他们来说,每一天既是惊喜,也是挑战。最终,4月16日海尾村顺利解封,他们赢得了这场战“疫”,也赢得了海尾村民的心,无愧于“福狮先锋队”称号。
(通讯员 程似锦 黄世军 记者 朱艳)
- 陈埭镇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动员会召开2022/04/25
- 签约金额1.66亿元 陈埭镇助企纾困专场融资对接活动举行2022/04/25
- “你们全力以赴,我们全力辅助” 晋江法院陈埭法庭:做好后勤保障 服务一线抗疫2022/04/25
- 避免漏检和重复检 海尾村推出“五色核酸卡”2022/04/26
- 陈埭镇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大整治行动2022/04/26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