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泉”民开讲】泉州申遗团队成员解读世遗泉州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21-11-10 16:55
  

  “‘泉’民开讲”之“云说世遗泉州”专场宣讲录制完成

“云说世遗泉州”专场宣讲录制现场(林劲峰 摄)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在大家感到骄傲自豪的同时,也有许多人好奇和关注:泉州这次为什么能申遗成功?申遗过程有哪些跌宕起伏的感人故事?申遗成功对泉州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泉州的世界遗产点有哪些价值?广大市民怎么更好守护和传承这些遗产?8日下午,“‘泉’民开讲”之“云说世遗泉州”专场宣讲在泉州广播电视台录制,邀请泉州申遗团队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为我们解开这些疑惑,带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家乡泉州——世界遗产之城。

  “很多人只知道泉州申遗,申遗、世遗、非遗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泉州能够申遗成功,世界文化遗产和我们城市又有什么关系?”作为本场宣讲的串讲人,致公党泉州市委会专职主委、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丁毓玲把团队多年来参与申遗工作的认识、感想和体会,一一与大家分享。

  在解答泉州为什么能从众多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世遗城市的问题时,丁毓玲很自信地说:“因为泉州有历史,有遗存。”她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评估,重在物质,有的城市历史记载非常丰满,但是历史的物证不存在,依然没有资格申报世遗。而泉州的历史遗存与历史的记载相互印证,真实可信。

  “泉州系列遗产整体具有高度的完整性,22处遗产点间存在着密切的功能、社会、文化、空间关联,它们所构成的遗产整体,完整地体现了宋元泉州海外贸易体系的整套流程和核心环节;完整地体现了支撑海外贸易各项职能运行的多元结构及其文化共存特征。”第二位登场的主讲嘉宾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副馆长林瀚对“泉州世界遗产的价值”进行了详细阐述。他巧妙地用一张地图,让观众化身外来船商,从外海沿着水道溯流而上,生动地展示了这22处遗产点之间在功能、空间、社会、文化上的紧密关联。经过他对22个遗产点的一番梳理,让平时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地方陡然间生动了起来,仿佛让人看见了它们背后尘封的那段辉煌岁月。

  如今泉州申遗成功,但很多人也清楚泉州的申遗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关于泉州的申遗历程,第三位登场的主讲嘉宾泉州博物馆馆长黄明珍通过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带大家进行了回顾。从她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泉州从2001年就开始启动申遗工作,直到2021年申遗成功,整整20年的申遗之路,申遗的主题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转变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整个过程可谓经历了一波三折,融入了历届党委政府、众多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心血。“泉州20年的申遗之路确实不容易!”她的讲述让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党委政府、专家学者的责任,普通民众在这方面也是一支强大的民间力量。丁毓玲介绍,在泉州申遗团队中就有这样一个人,他不是专家学者,也不是政府工作人员,但是这几年他与申遗团队一起工作,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就是泉州申遗的主翻译、泉州市留学生联谊会副会长曾国恒,他在现场讲述了他和世界遗产的缘分。他的讲述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每一位市民都可以是世界遗产传播的文化大使,这座城市需要更多的“我们”。

  记者看到,前来录制现场的观众中有不少世遗讲解员和机关干部,泉州申遗成功给他们的工作也带来更大的动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向世界讲好世遗泉州的故事,4个代表分别带着自己的问题与几位主讲嘉宾进行现场交流。

  泉州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上个月召开的泉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实施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创建工程,让文物“活”起来、让城市“热”起来,让优秀传统文化“动”起来。下一步,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大遗产保护宣传教育,让保护文化遗产成为公众高度自觉,汇聚保护遗产整体合力,一起奋力实现建成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的美好愿景。

  (记者 张晓明)

标签:泉民开讲|世遗泉州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