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江安海镇的西北部有一个名为仁寿的村庄,下辖上岭和后桥两个自然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更是安海镇目前唯一一个以烈士命名的行政村。昨日,记者来到仁寿村,为追寻以烈士名字命名的乡村当年的那段烽火岁月,也为见证一个村庄的新生活、新面貌。
铭记先烈事迹
在仁寿村,只要你问起村名的由来,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骄傲地说起本村革命烈士朱仁寿。
据了解,朱仁寿是泰国归侨。1930年,经朋友介绍,他到泉安公司当客运司机。因目睹旧社会的黑暗腐败,再加上本村浓厚的革命氛围,朱仁寿积极加入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压迫武装斗争中。此后,他的家更是成为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的秘密联络站。为了革命,他变卖牛磨,购枪支援,后又远离妻儿,加入游击队参与斗争。
1948年6月,朱仁寿在南安水头街,被国民党大盈乡反动派绑架,不管敌人对他如何严刑拷打,他始终未透露组织半个字,最终被敌人活埋于溪坂溪畔的竹林,牺牲时年仅43岁。
1959年,为纪念朱仁寿,后桥、上岭所在的大队改名为“仁寿大队”,1984年改为“仁寿村”。除了以烈士之名命名村名外,村中原培农小学也更名为“仁寿中心小学”。自此,村庄不仅留下了烈士的名字,也留下了红色的精神。
红色革命火种就在这里点燃,不少有志之士从这里走出,如朱祖摳、朱永中、朱仁前、朱清河、朱江水、朱祖凤等,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仁寿中心小学学生到烈士生平事迹石碑前学习
传承红色基因
昨日,记者来到朱仁寿故居。这座典型的闽南农家古厝,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留守工作团主要活动场所。近期,仁寿村正在加紧推进故居的修缮工作和周边的环境整治提升。目前,故居的屋顶翻新已完工。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保护革命史迹,弘扬红色精神,此前,镇村干部积极与朱仁寿后代沟通,经家属同意,对朱仁寿故居进行修复,创建革命史迹陈列室,作为展示仁寿村红色历史的阵地和窗口。
长期以来,仁寿村都十分重视红色精神的弘扬。在仁寿中心小学,学校结合村中红色历史文化,建设有德育基地,开设乡情和剪纸特色课程,将乡土与爱国教育相结合,成为学校一个特色教育品牌。与此同时,每年清明节前后,仁寿村都会组织党员、学校师生前往烈士墓、烈士纪念碑等地祭扫,缅怀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仁寿村党支部书记朱翠云介绍,今年初以来,仁寿村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契机,组建起了仁寿村红色文化研讨工作群,并通过走访挖掘红色资源,不断丰富仁寿村红色文化内涵,也凝聚起了推动乡村发展的合力和共识。目前,仁寿村革命斗争的史料收集工作已基本完成。
据了解,下一步,村庄将加快推进革命史迹陈列室的建设,并以仁寿中心小学学校红色教育为基础,培养“红色故事”讲解员,在青少年学生中厚植爱党、爱国的情感。同时,通过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让村庄在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凝聚发展合力
崭新的党史村史展示墙在阳光的映射下泛着光,整洁的村道上不时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微景观建设、路灯改造、公厕建设等一个个村建项目如火如荼推进……走进仁寿村,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据了解,近年来,仁寿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干,推动全民共参与的方式,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围绕房前屋后脏乱差、基础设施老旧等问题,有序推进拆搭盖、清垃圾,提升基础配套,绿化、美化村中环境等一系列工作,得到了村民的积极支持和响应。
在仁寿村刚完工不久的党群服务中心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现场,可见色彩鲜艳的手工墙绘给老旧墙体、裸房换上了漂亮的“新衣”。与此同时,党史村史展示墙、有声图书馆、红色文化长廊等也营造出了老区基点村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丽乡村的良好宣传氛围。
朱翠云表示,今后,仁寿村将持续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不断提升乡村“颜值”。同时,还将加快村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按下乡村振兴“加速键”。
(记者 林伊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