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文体娱乐 >>正文

2021冬博会开幕 集聚全球优质冰雪资源助力北京冬奥

www.ijjnews.com   人民网  2021-09-04 11:55
  

  9月3日,2021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以下简称“冬博会”)在北京首钢园开幕。

  冬博会创办于2016年,由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和国际数据集团主办。“实现与国际冬季运动资源对接,拉动中国冰雪产业发展”是冬博会始终秉持的宗旨。经过6年的探索与发展,这一盛会的国际影响力和产业渗透力不断提升。本届冬博会再次聚集全球冰雪领域精英和优质冰雪资源,加大力度推广冬季运动,深入探索冰雪产业发展新契机,为即将开幕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提供全方位助力。

  今年,冬博会继续合并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并同期举办。2021冬博会展示区域近2万平方米,包含8大展示区12大类展示内容,同时举办20余场论坛及配套活动,并邀请意大利作为主宾国,发挥冬季运动强国的冰雪优势,促进国际冰雪交流再升级。大会吸引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500多个品牌参展,260余位演讲嘉宾、上万名专业机构代表到会,通过展览展示、主题论坛、产业对接、专场活动四大板块充分释放“冰雪魅力”,完美诠释“冰雪力量”这一主题。

  今天上午,2021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开幕式暨主论坛举行。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刘敬民主持开幕式暨主论坛,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韩子荣致辞,现场宣读了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发来的贺信。

  托马斯·巴赫在贺信中向主办方表示祝贺和感谢,并预祝2021年冬博会取得圆满成功。他表示,本届冬博会汇聚冬季体育产业,标志着中国在其伟大的体育史上续写新篇章又迈出重要一步。“再过几个月,北京将开创世界体育史新篇章,成为首座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在和平、团结和友谊精神的引领下,成为凝聚全世界的契机。整个奥林匹克大家庭正翘首以待这场庆祝人类多元而团结的全球庆典。”

  国际奥委会委员、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通过视频致辞。他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冬奥组委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前期筹备工作。北京奥运遗产和可持续工作成效显著,北京首钢园的改造就是一个鲜活的典范。奥运不仅推动了北京基础设施建设,还显著提升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将带动3亿中国人民参与冰雪运动,这些都是非常成功的故事。相信北京冬奥组委一定会做得非常好,相信北京一定能够成功举办一届精彩的冬奥会。

  韩子荣在致辞中指出,本届冬博会延续“冰雪力量”这一主题,并纳入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展,在服贸会这一更加开放、更高层次的平台上,冬博会必将迸发出更大的活力。“希望社会各界以共迎冬奥为契机,共聚冬博为平台,以共谋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交流合作,促进冬季运动普及,为全球冰雪产业共赢发展贡献力量。”

  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副部长马利欧,国际滑雪联合会主席约翰·埃利亚施,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雪车联合会主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委员伊沃·费里亚尼,国际滑冰联合会主席扬·迪克玛,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委员凯特·凯斯尼斯,国际冬季两项联盟主席奥莱·达林,国际奥委会委员、奥地利国家奥委会主席卡尔·施多斯,奥地利蒂罗尔州州长古恩特·普拉特,捷克驻华大使佟福德,奥地利驻华大使馆商务处北京代表处负责人、奥地利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白明浩,吉林省吉林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路,陕西省榆林市副市长杨向喜,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库等现场致辞或发表了线上演讲。

  主论坛上,嘉宾们围绕“冬奥会加持,冰雪行业将迎来‘破圈’时刻”主题展开圆桌对话,深入探讨如何抓住冬奥机遇有效推动冰雪行业影响力破圈、探索冰雪产业突破式发展的新路径。亚洲数据集团副总裁张莉现场分享了《2021年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的最新数据与核心洞察。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长、总裁徐玉长发布了《2021年中国冰雪旅游指数》,并解读数据背后的趋势变化。 

  据悉,除主论坛外,2021年冬博会还将于9月3日至5日举办平行论坛及专场活动,包括奥运城市发展论坛、体育科技创新创业大赛、青少年冰雪普及论坛、冰雪潮流趋势论坛、冰雪旅游发展论坛、冰雪教育论坛、雪场运营管理论坛、场馆设计与营造论坛、冰雪营销论坛、科技冬奥论坛等专题论坛。

  (记者 胡雪蓉、李乃妍)

标签:2021冬博会|开幕
稿源: 人民网  编辑: 蒋妮蒋妮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