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推进科学幼小衔接 福建小学一年级新生上课有新变化

www.ijjnews.com   东南网  2021-08-12 15:27
  

  为进一步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落实教育部有关部署,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办人民满意教育,近日,《福建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各地从今年8月底前开始动员到明年6月前,用一个学年的时间完成试点探索。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当前各级层面都已积极行动起来。

  省教育厅部署:幼儿园、小学“双向奔赴”

  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2021年6月28-29日,福建省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专题研讨班在泉州晋江市举办。研讨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分设“走进现场、会议研讨、公益论坛、专家讲座、经验分享、主题沙龙”等六大板块,旨在树立正确教育理念,深入学习研讨教育部幼小衔接文件精神,部署下阶段幼小衔接有关工作。

  论坛邀请了知名教育专家、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到场,通过开设讲座、现场互动等方式,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为家长提供了全方位、多视角的解决策略指导,缓解大家心中的焦虑和困惑。

  会议认为,各地下阶段当务之急是要制定完善工作方案,推动幼儿园衔接小学的同时,小学也要主动向下衔接幼儿园,实现“双向奔赴”,要抓住暑期这段黄金时间,调整一年级的课程教学、环境创设和管理方式,添置必要的图画书、玩具和操作材料,积极创设与幼儿园衔接的教育教学环境,最大程度消除儿童陌生体验和不适应,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安排一周适应衔接课,实现平缓过度

  当前,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相关工作方案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中。记者从学校获悉,学校更新观念,变“幼小衔接”为“小幼衔接”。尊重儿童,正确面对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适当差距”,强调幼儿入小学应当“平缓过渡”而非急拐弯。学校主动衔接福建师大实验幼儿园开展教研,面向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福建师大幼儿园面向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开展“我心目中的小学”创意征集活动,附小根据孩子们的意见开展环境创设,使新环境具有亲切感、友好度。园校合作教研,为帮助儿童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根据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从儿童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制定小幼衔接方案,为一年级新生设计安排了入学活动和衔接课程。

  学校介绍,新生第一周不上文化类新课是学校多年一以贯之的做法,尤其是针对今年一年级的新生,将在学校、班级环境、课程内容、作息安排等多方面做出全面适宜的安排,帮助幼儿在小学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项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小学生活。

  此外,学校表示,坚持零起点教学,在一年级全面取消纸笔测试,开展形式活泼的课程学习活动,以“成长资料袋”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过程。

  福州鼓山中心小学:幼小衔接让孩子提前接触小学环境

  在福州市鼓山中心小学,学校也开展幼小衔接系列活动。学校通过参观、体验、互动、访谈等系列活动,让来访参观的幼儿亲身感受到小学与幼儿园在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不同,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为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学校的音乐室、美术室、石鼓书画社、图书室、机器人实验室、少年军校展览室等功能室,实地感受和体验小学生活。期间,孩子们对鼓山中心小学的独特校园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驻足于班班有美展的展区面前,欣赏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艺术作品;流连于机器人实验室,惊讶机器人带给他们的乐趣;徜徉于书画社中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感受浓浓的墨香气息……

  学校安排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为来访参观的孩子们上了一节主题为《今天我是“小学生”》的展示课,课堂生动有趣,为孩子们展示了小学“穿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的学习生活的行为规范。

  各级教育部门将加大专项治理

  根据我省印发的《福建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小学教师要适当延续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允许儿童适当携带自己喜欢的图书、玩具增强心理安全感,缓解入学焦虑。这也将是今年秋季开学后的一个新变化。

  此外,省教育厅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的不良行为,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记者 张立庆)

标签: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
稿源: 东南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