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是“晋江经验”的动力源泉,敢为人先是晋江的城市基因。
一直以来,晋江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五年来,晋江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以上,集聚院士工作站19家、各类高层次人才超5000人…… 注入并延续“科技基因”的晋江,正源源不断地释放动力,焕发着新的生命力。
在入驻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晋江分园的海洋工程研发中心,工作人员在做实验。 记者 董严军 摄
平台集聚
创新生态有活力
今年4月,柒牌牵手中科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推动的5G+AR智能仓储项目启动。这一项目是柒牌智能生态圈智能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现批次、疵点可视化管理,可实时查看库存变化,同时植入5G+AR眼镜,实现拣货路径导航。
对于新的合作,柒牌集团供应链副总裁施丽贞表示,这一基于“5G+AR+AI”技术打造的新一代仓储智能管理系统,将极大提高面辅料仓储分拣效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柒牌数字化应用水平。
近年来,扎根落地晋江的中科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深入鞋服企业,在机械装备领域,牵手盛达、晋工机械,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机械升级;深入卫生用品领域,携手上市新秀海纳智能,解决行业铺料均匀度难题;深入原辅料领域,与浔兴拉链合作无间,提高拉链头智能生产效率;深入体育装备领域,携手舒华推出APS系统,满足其“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市场需求……
中科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只是晋江引入的众多高端科研平台之一。在传统产业蝶变、新兴产业落地生根的过程中,晋江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市发展战略。晋江党委政府不遗余力,通过引进高端科研平台、出台针对性政策等多种方式,打造创新生态。
如今,晋江六大新增长区域建设已全面铺开,三大本硕高校版图正式成型,9家高水平科研平台形成多核驱动,集成电路产业铸链成势,发展后劲更强、动能更足。
对标先进
产业发展闯“新路”
荣膺国家创新型县(市)、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入围首批科技抗疫先进成果转化“百城百园”行动名单、国家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名单……这是晋江取得的阶段性成绩。
但对标昆山、江阴、常熟等地区,晋江仍需更多努力。
今年,在泉州晋江考察团赴长三角开展“对标先进、创新超越”主题学习调研中,苏州工业园区的高新产业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苏州看到了很多高科技产业,很羡慕。比起从零开始,我们更应该发挥优势,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入传统行业的发展中,让机器人加入制造业生产,让新材料加入新产品开发。”利郎公司董事长王冬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兴业皮革公司董事长吴华春则认为,未来,整个市场将面临新一轮的消费升级,晋江要多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宽传统产业发展新渠道。同时,通过智能化技术改造晋江传统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品牌。
如王冬星、吴华春所说,晋江的企业家们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企业、所在的产业都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前进,才有可能踏上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
晋江要走的这条“新路”是要立足已有的产业基础,更好地耕耘晋江产业的“一亩三分地”,进一步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落地生根聚才、引商、造环境。
以人为本
人才扎根无后忧
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是推进晋江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不久前,以晋江福大鲍鱼水产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省级科技特派员、厦门大学高级工程师骆轩博士为主要负责人的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海水养殖优势种类的种质创新与推广应用”正式通过验收。
正是有了骆轩这样高端人才的加入,助力企业从传统的鲍鱼养殖企业成功转型发展为国内领先的鲍鱼种业企业。目前,企业已形成年产新品种鲍苗1000多万粒、种鲍50万粒以上的规模,推动产业更好、更快地转型发展。
对于入孵三创园的RFID项目代表、福建兴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廖智文而言,晋江是其事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我们的产品已经在很多国际国内品牌上得到应用。”廖智文表示,晋江有众多运动鞋服品牌,“他们在数字化发展方面也在不断推进,我们相信,未来依托晋江产业基础,持续开发产品,拓展晋江品牌的国内国际市场。”
近年来,晋江市坚持“人是第一要素”,坚持以人为核心,努力造好产业生态、造优城市环境,让每个人在晋江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全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如今,越来越多人才聚集、扎根晋江,为产业发展、城市繁荣注入源头活水。
(记者 柯雅雅 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