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硬软件协同 推动服企柔性化改造“2021中国服装数智化转型万里行高峰论坛”首站在泉州举行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1-06-11 17:57
  

  晋江新闻网6月11日讯  近日,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中国服装优质制造商联盟共同承办的“2021中国服装数智化转型万里行高峰论坛—泉州站”活动成功举办。安踏、特步、三六一度、乔丹、七匹狼、卡宾、九牧王、劲霸等300余家知名服装企业的企业家代表参加。

  企业数智化转型已成为中国服装行业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推动行业供应链数字化、中台化、智能化发展进程,加速中国服装产业的全链路、全流程、全要素数智化转型,支撑和推动运动服装在可持续时尚、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本次论坛围绕“数字变革、智造无界”,汇集了近100名跨境平台、顶层架构、智造设备、系统管理、仓储物流等方面的专家,贯穿了服装行业生态圈中的制造、管理、物流、零售、贸易等各个环节,连续进行了22场的专题演讲,亮点纷呈。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院长杨金纯表示,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这里走出了安踏、特步、三六一度等众多中国知名服装企业。泉州、晋江企业家务实进取,在服装数智化转型方面思想开放、需求强烈,因此活动选择泉州作为“中国服装数智化转型万里行高峰论坛”的第一站。数智化转型不仅仅是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升级转型,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转型、管理者的转型,期望大家通过论坛活动能够获取新的知识和技术,带领企业在数智化转型道路上稳步前进。

  随后,来自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SHOPEE等跨境平台的负责人分别分享了各自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差异和优势,用详实的海外市场数据帮助企业合理规划商品品类、数量、价格等。

  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技术咨询服务总监徐丙顺从数智化转型的顶层规划和选型角度,分享了若干服装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执行要素和痛点;并指出,转换思维模式,比实施智能制造本身更重要。

  “商品管理是服装零售的神经中枢系统”,广州耐石科技、上海赛趋科软件、广东志华软件、杭州览众数据科技等企业的专家,结合大量鞋服品类的具体案例和各自产品特点,提出了商品运营管理全链路的各类精细化解决方案。

  3D数字化产品研发是当前服装行业的热点话题和关键技术,上海百琪迈(PGM)、浙江凌迪、武汉亘星等企业在这方面都各有优势。他们分享了柔性材料设计和模拟、3D数字模拟建模等大量精彩实例,创新的三维虚拟研发大大缩短了企业的研发周期,先进的数字化缝前技术为企业带来从成本到效率质的飞跃。

  上海柚凡科技、上海意利信息等企业从供应链数字化的角度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如何打通上下游供应商、内外部组织高效协同、打造低成本数字化板房等务实的解决方案。

  服装行业的生产管理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之一,广州春晓、广州亿澳斯、上海派程等企业都在这方面深耕多年,在生产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都有着诸多数智化转型的成功案例,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路的智能制造落地解决方案。

  作为服装智能制造生产设备的头部供应商,浙江衣拿、厦门顺丰海、纳捷科技、海柔创新等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各自的核心产品和领先技术,涉及智能吊挂系统、智能验布排料、智能裁床、智能仓储物流等各个领域。专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出,硬件与软件的协同,整个系统的整体规划和转型,会进一步推动服装企业的柔性化生产改造。

  耐克大中华区前服装采购与制造精益总监、上海冠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赵丹提出,企业实现智能制造和数字化,需要稳步推进数智化转型,打造强大的精益管理基础,培养出合格的人才,稳定生产流程。

  与会企业纷纷表示,本次论坛活动有效推动了当地乃至全国服装产业上下游各渠道间的链接,为下一步服装企业数智化转型夯实了基础。

  “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将不断深入服装产业集群地,持续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规避数智化转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数智化转型加速器的作用,为服装企业持续赋能。”活动主办方表示。

  (记者 施珊妹)

标签:2021中国服装数智化转型万里行高峰论坛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谢飞明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