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 晋江故事】塔头中山学校: 地下交通站 星火燎原地
开栏的话:塔头刘村,位于晋江东石镇东部海滨,是晋江市第一批革命老区村之一。
从1936年到新中国成立,闽中、泉州地区革命斗争的重要领导人先后来到塔头开展革命活动,塔头也培育了一批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点燃了塔头及周边一带的革命火种。
硝烟飘散,薪火传承。塔头刘都发生了哪些值得铭记、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即日起,东石镇塔头刘村党支部将联合晋江经济报推出专栏,带您一起穿越塔头革命据点曾经的峥嵘岁月。
学生参观塔头地下革命斗争史馆。 记者 陈巧玲 摄
语音播报、全景游览、在线解说,近来,在晋江东石镇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仁和红色“纪”忆馆网上展馆正式上线,打开该链接,手指点一点,就能720度VR全景游览塔头地下革命斗争史馆。
这个史馆所在地,曾是塔头刘村刘氏宗祠,也是塔头中山学校的旧址。史馆内,记录着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塔头及周边沿海一带的抗日救亡、武装斗争等故事。
1936年年初,惠安、泉州等地的革命活动遭受破坏后,中共地下党员朱汉膺来到晋江南部滨海乡村——塔头,并与晋南县委取得联系,以塔头中山学校校长的身份为掩护。朱汉膺在这里建立秘密交通站,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并先后安排何邦基、施赣生、苏棠影等一批地下党员来此任教。
同年春,中共南安金淘区委委员李刚也来到塔头,通过朱汉膺联系上了晋南县委,后被推选为晋南县委委员。1937年1月,在李刚主持下,塔头党支部成立。
以学校为阵地,塔头党支部对青年学生和群众进行了抗日救国的教育。李刚亲自编写“抗日基本认识”15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何邦基等教师编写抗日救亡宣传稿件,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向群众演讲。写文章、出墙报、开演讲会、教唱抗日歌曲、发动捐款捐物支持抗战、组织巡回剧团演出……形式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从校内走向村庄,从村庄走向沿海一带,引导一批青年学生、进步村民走上革命道路。
“也是在他们的动员下,我们一批女孩子才有机会走进宗祠,开始认字读书。”今年92岁的老党员、离休干部刘佩香回忆说,当时,塔头中山学校的老师们挨家挨户动员贫苦家庭的孩子入学,特别是动员村里没读书的女孩子接受教育。
学校的桌椅不够,大家就从自己家里搬;老师、前来联络的地下党员的三餐没有着落,乡贤、村民、家长就主动送上大米、地瓜、咸菜等。各年级都在祠堂里上课,班与班之间没有隔断,不同班级老师教学声、学生的读书声交织可闻。
除了教书育人、传播革命思想,朱汉膺等人还创办了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既和群众打成一片,又借此机会传播进步思想。
“我们白天在学校读书,晚上就教农民夜校、妇女识字班的村民认字,当他们的‘小先生’。”刘佩香笑着说,学生们自带油灯火,课本是自编的日常生活用语,包含姓名、村名、称谓等词语,以及简单的算术,一个晚上教识三五个字。“我们还给大家讲故事,教唱闽南歌谣,在金门沦陷后唱的是‘月光光,照金门,咱的好所在,竟成别人的田园,日本鬼是豺狼,残酷迫害,家破人亡。’”
以学校为联络站,闽中、泉州地区革命斗争的重要领导人,如黄国璋、许运伙、何必然等人先后来此开展革命活动。中共惠安特支书记曾炉也常以教师身份来往于塔头,在学校住宿。
随着革命火种越烧越旺,塔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三征”“反清乡”“迎解放”等革命行动,塔头村也成为晋江沿海一个坚强的革命据点。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塔头中山学校的学生中诞生了38名党员,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基层事业培育了一批干部。学生中有4人(3名党员)在革命斗争中牺牲,后来都被追认为烈士。”塔头刘村党支部书记刘永进说。
(记者 许春)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