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泉州牛年春节:就地过年 一样过出浓浓年味

www.ijjnews.com   东南早报  2021-02-18 15:48
  

  编者按 

  百节年为首。新年,寄托着无限的希望,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然而今年有许多人为了防疫,选择就地留在泉州过年。政府部门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将百姓冷暖放在心上,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就地过年,两种情感交汇在一起,让今年的“年味”更显浓郁、醇厚。从“就地过年”的安宁喜庆,老百姓过年方式的变化,折射的是社会治理水平与温度的提升。向每一位不回家的人说一声谢谢。心中有家,哪里都有中国年的团圆氛围,哪里都有对岁月静好的期盼与守候。

安溪一家企业除夕当天为非闽籍务工人员准备了丰富的福利

  川妹子在泉团圆

  闽味川味12道菜吃出别样年夜饭

川妹子吴小芳一家的年夜饭,有闽菜有川菜。(陈玲红 摄)

  “只要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在哪过,都是年!”35岁的吴小芳是四川广安人,去年她留在泉州成为助力抗疫的一分子,今年再次响应号召,和家人在泉州过年。她把妈妈和公公都接到泉州,和姐姐一家、弟弟一家凑在一起共13口人,热热闹闹地吃了顿年夜饭。12道年夜菜,有川味的腊肉,也有闽味的老鸭汤、海鲜等,深受家人喜欢。

  “在我们老家吃年夜饭一定要有汤圆,自己包的汤圆一般有核桃仁、花生碎、芝麻、红糖等,寓意团团圆圆。”吴小芳说,汤圆一般是年夜饭开饭前的第一道“前菜”,一定要吃。

  吴小芳自2003年到南安水头工作以来,至今已经18年了。2006年,她认识了同为四川老乡的巫延宏,两人在水头结婚生子,一直生活到现在。去年疫情期间,吴小芳在泉州为隔离人员购物送货,经常一天扛着20多斤的米和菜爬了十几楼。今年,响应号召她继续选择留泉过年。

  “两年没回去,还是很想家的。我们老家过年有一个传统就是舞狮队会舞狮到每家每户去拜年,然后大家把彩头放进狮子的嘴巴里,寓意吉祥如意。”吴小芳说,这是她想念的家乡过年习俗,今年在外过年,团圆的味道不能淡。“所谓团圆就是大家坐在一起吃吃饭、唠唠嗑、打打麻将时那种放松、亲切的感觉。”除夕当天,她把姐姐一家三口、弟弟一家三口都请到家里来,一家人做了12道菜。她说,除了川味,老鸭汤也很受家人欢迎。“我和我老公都很喜欢闽南菜,海蛎煎、紫菜褒、炒米粉、醋肉等,要不然我们也不会在泉州一待就是十几年。”吴小芳说。

  (记者 陈玲红)

  品家乡小吃喝泉州好茶

  安溪尚卿400名学生留泉过大年

  孩子们吃着妈妈做的家乡红豆糯米团,喝着泉州铁观音,一家人其乐融融。(柏峰 钹钹 摄)

  午后的天台,冬天的阳光暖洋洋地趴在藤铁桌上,嫩绿的铁观音在杯盏中尽情舒展开来。来自贵州遵义的周春林一家,享受着这难得的闲适时光。妈妈做的家乡红豆糯米团,爸爸泡的泉州铁观音,电商协会送来的飞行棋,便是孩子们在泉州最好的团圆年。今年,安溪尚卿共有400名这样的学生留在泉州过大年。

  周春林到泉州已经十几年了,近些年来,他们一家人一直租住在安溪县尚卿乡翰卿村。尚卿乡是名闻遐迩的藤铁工艺之乡。今年周春林开始尝试着做电商,而妻子胡灿琴则在藤铁工艺品公司上班,以保证有稳定的家庭收入。家里的几个孩子,都在尚卿读书。今年,孩子的爷爷奶奶在老家养了两头猪,准备等他们一回家过年就杀。但今年形势特殊,各地纷纷出台鼓励就地过年的政策。没有犹豫,周春林当即决定留泉过年,接到儿子电话的两位老人也非常支持。

  “去年我们被困在老家一个多月,心里非常着急。”胡灿琴还记得很清楚,当时防疫形式严峻,大人没法返泉上班,没了收入心里着急,更重要的是担心孩子被困在家回到泉州后学习会跟不上。所幸后来疫情稳定,孩子回泉根据政策隔离后,也赶上了开学。“防疫人人有责,其实也没有必要非要折腾,等暑假一样可以带孩子回去。”

  趁着春节放假时间,胡灿琴给孩子们做了他们都喜欢的家乡小吃红豆糯米团。一边吃着红豆糯米团,一边喝着泉州铁观音,还有电商协会送来的新春大礼包,一家人团团圆圆,过了个幸福年。

  今年,在安溪尚卿乡,共有400名学生随着家长一起选择留泉过年。“为了减轻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防控压力,同时也为节后的复工复产提前做好准备,尚卿乡多措并举,积极动员各企业开启留人模式,鼓励员工留泉过大年。”尚卿乡副乡长章丽香介绍,根据摸底,尚卿乡有规上限上企业22家,在建工程53个,其中省外务工人员1560人。安溪县鼓励省外务工人员留泉过大年的措施出台后,尚卿乡立即开会,决定在县里补贴1000元基础上,再追加500元。一系列措施鼓励下,该乡留泉过年的省外务工人员比例超过八成。

  “学生除了家里有特殊情况的,基本都留泉过年了。”尚卿中心学校副校长李火坚介绍,尚卿中心学校共有外省籍学生168人,其中163人留泉过年。而在整个尚卿乡,共有435名外省籍学生,其中400名留泉过年。当地的电商协会,给这400名学生送上了价值125元的“爱心大礼包”,除了有基础的防疫物资,还有漂亮的书包、学习用品、积木、飞行棋、跳绳等益智类玩具。当地的爱心机构,还慰问了家庭比较困难的留泉学生,每人发放500元慰问金。

  (记者 许钹钹 王柏峰)

  云团聚+最暖年夜饭 台商区职工感受留泉温暖

  为让留守在“第二故乡”的外来务工群体度过一个祥和、温暖的新年,泉州台商投资区总工会在新春之际推出暖心“九大礼包”,还准备了“最暖年夜饭”和“云团聚”,真正让留下来的外来务工群体就地过个好年。

  今年为了疫情防控,不少在台商投资区工作的非泉州籍职工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就地过节的倡议,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对于那些春节坚守一线岗位及留泉过年的职工,“娘家人”准备了“最暖年夜饭”,让他们在“第二故乡台商区”感受留泉温暖。

  除夕当天,台商投资区总工会为环卫工、保安员、快递员、执勤交警等一线在岗人员精心准备了暖心年夜盒饭,感谢他们为台商区的发展作出的贡献。赵阿姨是来自贵州的一名环卫工,她说:“感谢工会对咱们环卫职工群体的关爱,2021年新的开始,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幸福地生活!”

  另一边的企业食堂,同样也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氛围。台商投资区总工会将一桌桌热气腾腾的饭菜送进中国中车、消防大队、建设项目工地等20家留泉过年职工较多的企业和单位,让留在台商区过年的大陆职工和台籍职工在第二故乡感受到浓浓年味。两岸职工也围坐在一起,现场与家人视频连线,云团聚,话新春,寄语2021。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和职工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变成了冬日里最温馨的时刻。

  据介绍,除了配送年夜饭,台商投资区总工会还准备了定制红包作为伴手礼,内含1元硬币、医用口罩及留泉服务宣传材料,为职工送上温情关怀。

  (记者 许奕梅 通讯员 吴丹丹)

  一改30年圆桌聚餐

  华大外籍学子年味不减

  华大留校学子一起吃年夜饭(龚翠玲 吴嘉晓 朱红梅 摄)

  因疫情影响,今年华侨大学一改30多年来传统“年夜饭”集中圆桌就餐的形式,改为领取套餐。贴心的年夜饭和多彩的除夕活动让留校过年的师生倍感温暖。

  “学校准备的年夜饭里有虾有鱼,还有我们北方人过年必吃的饺子。将家的味道浓缩在了饭盒里,学校的心意的的确确让我们这些留校的同学感受到了温暖。”家在河北的材料学院学生梁莹说,第一次留校过年,一开始她是有一点害怕的,但后来跟学生处的老师一起办活动,还交到了新朋友。学校还为大家准备了年夜饭和新年红包,让她觉得很暖心。“这种过年仪式感也年味十足,这个寒假意义非凡。”

  来自安哥拉的卡超同学今年第一次留在中国过年。他不仅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还在楼管阿姨的指导下捏出了标准的闽南红粿。

  据了解,除夕当天,华大学生社区、各学院等为留校同学准备了包饺子、制作闽南红粿、写春联、猜灯谜、看春晚等丰富的文化活动,来自海内外的同学们共同度过了不一样的中国年。

  (记者 龚翠玲 吴嘉晓 通讯员 朱红梅)

  在娘家过年

  “闹热”中蓄力新征程

  今年,苏女士和洪先生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泉州过年,感受泉州的浓浓年味。

  “出嫁整整10年了,今年第一次在娘家过除夕‘打边炉’,两个孩子和表兄妹一起打打闹闹,儿时的年味扑面而来。”苏女士的二宝快周岁了,今年和婆家“请假”,一家人在泉州过年,回到娘家重温儿时的年味,温馨亲切。正月初二,苏女士就带着孩子们来到泉州西街,让孩子感受古城的文化氛围。

  另一边,久别家乡的晋江籍青年学者洪鑫诚也在泉州过年。洪先生说,今年在海外和各省就地过年的乡亲多了一些,车牌号上的“中国地图”虽凑不太齐,但民俗在年轻一代传承,年味不减。“对于村里人来说,回家过年既是起点也是终点,从认同和归属上,到哪儿都离不开自己的原乡,他们的闯荡从这里找到意义。”洪先生说,这个年让他体会到老家农村消而不逝的传统,新一年的征程就在温馨和“闹热”之间悄然蓄力。

  (记者 吴水保 郑瑞卿)

  接母亲来泉团圆

  同享自助年夜饭

  近40名外来务工人员同享自助年夜饭(奕梅 摄)

  “今年把母亲接来泉州和老乡一起过年,特别热闹!”除夕夜,阖家团圆守岁时,泉州台商投资区的工人杨勇一家六口和老乡、同事们围聚一堂,参加由公司准备的团圆自助年夜饭活动,在打拼15年的“第二故乡”迎接别样春节。

  杨勇是一家公司的组装车间主管,15年前,他从贵州安顺老家外出打工,就直接来到泉州打拼,从此扎了根,如今养育的3个孩子都在泉州上学。

  “本来是准备要回家过年的,但为了支持防疫,我和妻子选择留下来。”杨师傅说,他是家中独子,父母都留在老家。去年春节,疫情突然而至,他们没能回家看望老人。今年,他把母亲接来泉州团聚。

  “公司给员工亲属安排了团聚宿舍,提供了米、油、面、礼包,留泉过年吃住不愁。”杨师傅说,厂里给母亲单独安排了一间宿舍,生活都挺便利。母亲从老家带来当地特色腊肉和辣椒。

  除夕夜,公司食堂热闹非凡。“在和员工沟通后,公司提前采购了鱼虾肉等各色食材。今年共有员工和家属近百人留下来同吃年夜饭,因留厂员工多来自贵州,菜式以贵州菜为主。”该公司人力总监介绍。身在异乡,年味不减,一顿团圆自助年夜饭,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泉州“娘家人”的温暖和热情。

  (记者 许奕梅)

标签:牛年春节
稿源: 东南早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