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福建首次发现恐龙足迹

www.ijjnews.com   福建日报  2021-01-13 11:46
  

  1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龙岩市上杭县发现晚白垩世(距今约8000万年)恐龙足迹群化石(右图,省政府新闻办供图),这是福建在恐龙及其遗迹方面的首次发现。经初步勘察,该化石产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现已清理出240余枚恐龙足迹,呈现出面积较大、多样性较高、保存较好等特点。

  8000万年前,它们走过这里

  时光回溯到2020年11月7日下午。邢立达刚攀上山坡,老远就看到一个保存良好、清晰可辨的三趾型足迹,足迹末端有着非常明显的爪痕。他惊喜地叫起来:“恐龙足迹!这肯定是恐龙足迹!”

  考察队员聚拢过来,兴奋不已。同行的钮科程说:化石的探寻有时如同大海捞针。每次里程碑式的发现之前,可能是数年甚至数十年默默无闻的积累。谁都没想到在考察的第二天,就找到了恐龙在福建生活的证据。

  有希望就尽力一试

  此前,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了天津、上海、福建、海南、青海和港、澳、台之外,都发现过恐龙化石,包括恐龙骨骼化石和足迹、蛋化石。这些没有发现恐龙遗迹的省、区,多是限于地质条件、区域狭小,调查工作难以深入。

  表面上看,福建位于江西的东边,地理相连,而江西的红层已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和少部分骨骼化石。“在地质上,两地却有着较大差别。”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说,福建东部由于燕山运动,被大量火山岩覆盖,只有闽西和闽北有少量晚白垩世红层。这些红层零星分布在白垩纪华东南地区的大量断裂带之间,比较分散破碎。此前的地质勘探工作并未发现过恐龙化石。

  不过,“闽西红层盆地中包含了大量植物化石和一些双壳类化石,很多证据表明在当时的古环境下,恐龙是可以生存的”。钮科程认为,从理论上来说,福建省完全具有保存恐龙实体或遗迹化石的潜力。综合各方面的条件,在未实现“恐龙梦”的省区中,福建最有希望实现“零”的突破。

  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一家非国有博物馆。2020年9月,省领导在博物馆调研指导工作时,了解到福建与恐龙资源的关系,做出了指示:既然福建省确实有发现恐龙的希望,那我们就要尽力一试。

  于是,在省文物局等部门的指导下,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就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联合科考队,成立在福建寻找恐龙的考察项目。钮科程说,作为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博物馆,能牵头成立科考队在省内组织大规模考察活动,为结束福建一直以来“没有恐龙”的历史而努力,这是荣耀与骄傲。

  次日即现恐龙足迹

  2020年11月6日,考察队第一站来到位于闽西的上杭县。在野外工作之前,队员们查阅了大量的福建地质资料,并结合卫星图,划定了多个预设考察区。

  7日上午,考察队在当地的红层踏勘,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钮科程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邢立达碰头,这两位领队商议:队员们上午都比较疲劳,不如下午就在上杭县城附近的工地寻找一些露头,看看岩性。

  午后,考察队在县城周遭陆续取得一些线索。16时,考察队员苗胜水驾车在龙翔大道实验中学一侧(即上杭县临城镇城南社区龙翔大道西南侧)发现了一个裸露的山坡,大面积的砂岩层面非常醒目。钮科程打趣道:“就这个坡了。这个坡又平整,工作面又大。如果有发现,够咱们干一阵了。”

  下车后,钮科程先攀上斜坡,发现了一些分布较散的泥裂、波痕和虫迹,便呼唤正在坡下的邢立达一行人上来勘察。此时,邢立达正带着学生队员在观察一些垮塌岩石上的虫迹,并惊讶于这些地质遗迹的精美。种种迹象都表明,这里出现恐龙足迹的可能性较大。

  邢立达刚攀上山坡,老远就在钮科程的脚边和当地人挖出的植树凹坑之间,看到了一个保存良好的、清晰可辨的三趾型足迹,足迹末端有着非常明显的爪痕,心想“肯定是动物所留的”。他当场高喊:“恐龙足迹!这肯定是恐龙足迹!”

  很快,考察队员在周遭的岩面上发现了更多的足迹。次日,在进一步清扫化石所在的层面后,十个、数十个、上百个足迹逐渐被发现,从而揭开了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的序幕。

  “谁都没想到在考察的第二天,就找到了恐龙在福建生活的证据!”钮科程反复强调,并总结出一条经验,是“由于前期资料准备充分”。

  “最”字频出的惊喜

  足迹点的层面上保存了波痕、泥裂、虫迹等丰富的沉积构造和遗迹化石,显示出恐龙在旱季湖畔(湖岸带或湖滩)活动画面,或饮水,或进食……

  12月15日至17日,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丽霞,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原馆长彭光照,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农业大学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所长李大庆,这3位国家权威专家抵达足迹点进行考察鉴定。

  经过考察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这次上杭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龙及其遗迹方面的首次发现,对福建省的恐龙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此结束了福建省“没有恐龙”的历史。这一发现对于研究闽西距今约8000万年晚白垩纪时期的古环境、古地理、古生态以及全球白垩纪晚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促进福建省相关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不仅如此,这份《“福建上杭恐龙足迹群”专家考察意见》还作了纵横比较:该化石产地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面积最大、多样性最高的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多样性远高于黑龙江嘉荫、安徽黄山、广东南雄、云南楚雄、四川昭觉、浙江东阳等地的晚白垩世足迹点。产出年代上早于江西赣州、广东河源等地的恐龙化石点。大型恐爪龙类行迹为中国首次发现,也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此类足迹。

  此次发现恐龙足迹点面积约1600平方米。目前,考察队已在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层面上清理出恐龙足迹240余枚,包括植食性蜥脚类,大、中、小型鸟脚类,肉食性大型三趾型兽脚类,两趾型恐爪龙类,小型兽脚类等至少8种造迹者(恐龙)。这些恐龙足迹多数保存有良好的行迹,行迹模式清楚,反映了恐龙的行走速度等股行为学信息。

  “上杭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只是福建恐龙化石发现的一个良好开端,考察队将会在近期继续开展福建省的恐龙资源考察。”钮科程说,随着考察的推进,我们希望在福建能发现更多恐龙足迹化石,甚至包括恐龙骨骼化石与恐龙蛋化石。

  (记者 谢海潮)

  摸家底筹建馆

  上杭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党组书记罗剑表示,上杭县将在五个方面加强相应的保护工作:

  一是成立由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上杭县恐龙足迹群保护工作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切实做好上杭县恐龙足迹群保护工作。

  二是聘请恐龙足迹研究科考专家,在全县辖区内开展古生物化石资源调查,以白垩纪为重点,摸清家底。

  三是加强原址保护。在建设永久性保护设施(如恐龙博物馆)之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化石产地,防止人为或自然力破坏。

  四是搭建上杭恐龙足迹保护研究平台,计划在合适时机举办相关研讨论坛,交流恐龙足迹保护相关经验。

  五是做好保护利用规划及项目策划工作,依托现有文化资源,打造自然历史博物馆,推动上杭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谢海潮)

  三层保护24小时监控

  ——记者探访恐龙足迹群发现地

  12日,随着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上杭县发现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的消息瞬间引爆了朋友圈。遗迹会被人潮围观吗?发现地目前情况如何?带着种种疑问,昨日下午,记者赴上杭县进行实地探访。

  上杭恐龙足迹群发现地位于临城镇城南社区龙翔大道上杭实验中学项目建设工地附近。满眼赭红色的破碎砂岩组成的小山丘,在周遭芦苇的映衬下,虽不似远山的苍翠葱郁,却分外显出“龙翔千里”的不凡气势。

  在现场,记者看到,发现恐龙足迹群的地方已经用围挡围了起来,并由保安看守,现场还安装了24小时监控设备进行不间断监控,以满足发掘、保护的需要。

  据了解,对被发现的恐龙足迹群,采取了三层特殊保护:最底层是土工布,用于控温,以保持适当的温度;中间层盖了模板,以防践踏;最上层是防水彩条布,不仅用于防水,还可以起到缓冲和保温作用。这三层保护层还可以隔离光照。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应急保护措施能有效避免足迹群现场岩层流失与风化,为进一步发掘打下基础。

  对于家门口恐龙足迹群的一夜成名,周边群众说,他们也是当天才得知消息的,以往只是觉得这些小土丘与周边的大山不太一样。“现在知道了有这些宝贝,一旦发现有用的线索,我们大家肯定会积极向政府部门报告。”一名村民告诉记者。

  (记者 张杰 通讯员 林斯乾)

  专家的话

  该化石产地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面积最大、多样性最高的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

  大型恐爪龙类行迹为中国首次发现,也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此类足迹。

  这次发现是福建省在恐龙及其遗迹方面的首次发现,对福建省的恐龙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此福建省结束了“没有恐龙”的历史。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专家组

  [官宣]福建的第一次!

  12日,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龙岩市上杭县发现晚白垩世(距今约8000万年)恐龙足迹群化石,这是福建在恐龙及其遗迹方面的首次发现。经初步勘察,该化石产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现已清理出240余枚恐龙足迹,呈现出面积较大、多样性较高、保存较好等特点。

  【专家说】这次发现“非常震撼”

  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邢立达介绍,此次在上杭发现有植食性蜥脚类,大、中、小型鸟脚类,肉食性大型三趾型兽脚类,两趾型恐爪龙类,小型兽脚类等至少8种造迹者(恐龙)。其中,肉食性兽脚类为三趾型,并有着非常尖锐的爪痕;蜥脚类脚印由前后脚印组成,都像大型的圆坑,一些后脚印还有粗壮的爪痕;鸭嘴龙类脚印的后足迹为三趾型,脚趾形似三叶草的叶片,爪痕非常粗钝。

  这么高的多样性集中在1600平方米的区域,邢立达用“感到非常震撼”来强调此次发现的重要价值。

  【专家说】今后可能还会发现化石

  自然资源部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彭光照表示,从地质资料得知,福建恐龙生活的中生代地层出露非常广泛,尤其是与江西、广东毗邻的闽西地区一些盆地,比如上杭、连城、武平、漳平、永安等,地表出露的大多是恐龙那个时代的陆相沉积地层,与发现大量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的江西赣州、广东河源等地区的沉积环境差不多。这次上杭恐龙足迹群的发现,是福建恐龙化石发现的一个良好开端,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包括恐龙骨骼,甚至恐龙蛋化石)被发现。

  【专家说】植物化石证明古环境

  恐龙化石的保存需要连续的陆相沉积岩。福建省只有闽西和闽北有少量晚白垩世红层,而且比较分散破碎。因此,在福建发现恐龙化石的难度很大,过去长期处于“空白”阶段。

  但是,闽西红层盆地中包含了大量植物化石和一些双壳类化石。“很多证据表明在当时的古环境下,恐龙是可以生存的。”福建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认为。

  (记者 谢海潮)

  恐龙足迹化石

  恐龙足迹化石指的是恐龙在柔软泥沙地面上行走足迹所留下的化石痕迹,称为“遗迹化石”。恐龙骨骼化石则是恐龙死亡后,尸体的骨骼、牙齿、甲板等较坚硬部分受地质作用保留下来形成化石,也叫“实体化石”。

  两者是恐龙在不同性质、不同埋藏环境状态下形成的,一般情况下,在较小范围的同一地层中,恐龙足迹和恐龙骨骼化石不会同时出现。但在面积较大的区域、不同沉积环境或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中,两者有可能共存。

  不同于恐龙骨骼形态学,恐龙足迹有一套自己的分类系统。不同大类的恐龙,其足部骨骼结构差异很大,这些独有的特征会反映在脚印的形状上,由此可以判断造迹恐龙是肉食性还是植食性。根据脚印的轮廓及形状,恐龙可以区分为兽脚类、蜥脚类、小型鸟脚类、禽龙—鸭嘴龙类、剑龙类、甲龙类和角龙类等。

  (记者 谢海潮)

  感谢执着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歌曲《真心英雄》脍炙人口,皆因歌词唱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成功的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福建首次发现恐龙足迹化石,也是这个道理。

  在中国大陆,福建此前是少数几个没有发现恐龙化石的省份之一。不过,福建的邻省江西、浙江和广东等地,都曾发现恐龙骨骼或恐龙蛋化石。福建具有与它们相似的地质层,理论上应该有可能发现恐龙化石。这种观点,一直存在于福建的科学界。

  2004年6月的一则公开报道显示,福建博物院自然馆工作人员林平认为,恐龙化石的形成需要有沉积岩的盆地,而且盆地要有足够的面积和深度,“福建有几个地方具备形成恐龙化石的条件,沉积岩厚达几公里”。不仅如此,林平还明确指出,福建具有相似土层最有可能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是闽西北,如三明的清流、宁化和龙岩的永定、上杭等地。这次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就在上杭县。

  福建实现恐龙化石发掘“零的突破”,首先应感谢有关部门的执着,“既然福建省有发现恐龙的希望,就要尽力一试”。其次,考察队出发前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查阅了目标地区的大量地质资料,并结合卫星图,划定了多个预设考察区。考察队将第一站设在上杭县,就是因为前期科研认为这里的可能性最大。事实证明,科研工作者的方法和方向是对的。

  有了执着的努力,成功便水到渠成。

  (记者 吴恩儿)

标签:恐龙
稿源: 福建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