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处微景观讲述金井塘东“变身记”—— 巧用方寸地 留住乡与愁
昨日清晨,晋江金井塘东村,68岁的蔡再传一醒来就赶紧到门口转两圈,看一看新建成的微景观,扫一扫原本就挺干净的地板,再给花木浇浇水,满意地欣赏几分钟后,他才恋恋不舍地打开小卖部的门,开始一天的营业。
蔡再传家门口的这处微景观有个好听的名字——乡·侬。15日下午,这处微景观被评为“魅力塘东 乡村营造”微景观设计赛一等奖。这也是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和塘东村两委、党员,以及蔡再传携手合作,经过近两个月精心“浇灌”后,所收获的一颗幸福“果实”。
而这样的幸福“果实”,在塘东村还有很多。
村民心路变化—— 从担忧拒绝到惊喜满意
“原本这个地方,我种了一棵丝瓜,每年能长上百根丝瓜;下面铺的石条,原本是打算盖猪圈用的。”蔡再传笑着说,一开始,村里来动员说要做微景观,他是不太乐意的,因为丝瓜要挖掉,能做成什么样子心里也没有底。但经不住村干部的“三顾茅庐”,蔡再传最终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意了。
15日下午,经过学生2天时间打造,蔡再传和妻子眼前一亮,“这也太好看了吧!”在等待评选时,他和妻子就主动清洗地板、给花草浇水,开始照顾这个新“果实”。
“这次设计赛的10个微景观我都看了一遍,感觉我门口的微景观是最漂亮的。你看,这棵辣椒是我后院的,我建议学生种的,果然很漂亮。”蔡再传兴奋地介绍。
看着自己的参赛作品,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艺术设计系环境设计专业大四学生闫雨婷和团队很是满意。“在学校,老师给我们看了地块照片后,我们就希望能在方便村民生活的同时,打造出有地方特色的微景观。”闫雨婷说,蔡老伯家门口原本石条乱堆砌,种菜的泡沫箱底也腐烂了,考虑到老伯还是想保留这些元素,他们在设计时就把这些元素融进去。在搭建过程中,也得到了蔡老伯的支持和帮助,不管团队需要什么,他都积极提供。
“比赛刚结束,就有村民来说,希望在自家门口也打造一个微景观。”塘东村党支部书记蔡松群笑着说,从初期的观望到现在的主动要求参与,村民思想上已经有了变化,这对于塘东村未来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房前屋后变身——
从旱厕猪圈到花园乐园
红砖、稻草、陶罐、海蛎壳、鲍鱼壳、麻绳、鲍鱼盆……近两个月时间里,用最简单又最具闽南乡土韵味的材料,在塘东村两委和村民的支持配合下,10支学生团队把污水处理池变成休闲场所、破房子变成好景观、杂物堆变成“小公园”,“倚山画居”“厝落”“花田喜地”……看着一个个设计作品完美呈现在房前屋后,塘东村民直呼“不可思议”。
记者了解到,“魅力塘东 乡村营造”微景观设计赛于9月开始筹备。主办方希望,能以村庄微景观创建为载体,探索“大学生+党员+群众”共建模式,引入高校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同时调动党员和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
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塘东村,保留有从明清以来的红砖古厝130多栋,是中国传统村落,也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和闽南著名侨乡。塘东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颜艺鸿介绍,在筹备初期,镇村两级和学校老师在考虑如何守护好塘东整体风貌上花了不少时间,对地块的选择慎之又慎,最后挑选了村民房前屋后的杂物堆、菜地、旱厕、猪圈、残墙等作为设计地块,村两委再各自认领一处地块,动员村民共同参与建设。
塘东村驻村设计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园林景观教研室老师张倩倩在看到10处完工的微景观后也感叹,“超出了预期,学生、党员和村民无缝衔接,互助互动,产生了很好的共鸣。每年我们都会带队出去,但这次带领10支团队,如此大规模的活动还是第一次,镇村配合度和呈现效果也非常好。”
虽然微景观设计赛告一段落了,但这只是塘东村推进生态宜居建设的新起点,记者了解到,对于这10处新的微景观,塘东村已做了安排,将由村两委成员各自认领一处,做好各个微景观的后续管护工作。今后,塘东村将围绕基础设施提升、绿化美化、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为村民打造美丽、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记者_蔡培仁 通讯员_许金盘 洪霆 文图)
- 2020年领航“金”英金井镇企业高端研修班第三期举办2020/10/12
- 金井开展安全生产入企宣讲2020/10/23
- 金井镇第28届基层篮球赛 石圳队夺冠2020/10/29
- 金井镇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政策宣讲2020/11/01
- 金井一村民“黑户”30年 民警帮圆“身份梦”2020/11/1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