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培育留得住、用得上的“田专家”“土秀才” 今年20人被评为“晋江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0-09-18 18:25
  

  日前,2020年晋江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结果已经出炉。此次评选工作通过申报材料审核、人员信息征信、确定初评名单、确定正式名单、提交会议研究等5个程序,决定授予朱荣欣等20名同志“晋江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荣誉称号。

  推动乡村振兴关键因素是人才。为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培育人才,晋江市已连续两年开展晋江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工作。两年来,晋江市立足于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育,着眼于优秀人才培养,切实增强领军人才示范带动作用,创新开展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活动,每年评选一次,目前累计评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50名。

  本次评选主要有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技能带动型、社会服务型及优秀村主干、乡镇农技干部等6种类型。参选者均长期在晋江市农业农村从事劳动、生产、经营等工作,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贫脱贫攻坚、农业农村改革等重点工作中,热心带领农民群众发展致富,取得突出业绩,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评选工作侧重考虑年轻一代新农人群体,为晋江农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开展评选工作主要目的是通过培育典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晋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坚持立足各自工作岗位,积极创业创新,为晋江市农业农村发展建言献策,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深入开展。

  在第三个农民丰收节即将来临之际,本报将对其中5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先进事迹进行展示,旨在用优秀人才的事迹,鼓舞、引领和带动更多农村实用人才成长,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个人事迹

  吴声栋:复旦博士返乡追逐生态农业梦

  人物名片

  

吴声栋

  吴声栋:198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学历,晋江市含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人才聚则事业兴。这些年,在晋江市政府的努力下,各类人才持续不断涌入晋江,为晋江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今年刚从复旦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毕业的吴声栋博士也选择回到晋江、回到农村,致力于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生产安全、好吃、营养的农产品,并通过电商平台推广给广大消费者。

  内坑镇黎山村有个120亩的农场,种植着水果玉米、甜糯玉米、番茄等各类农产品。吴声栋通过与复旦大学、上海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上海市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合作,找到优质的新品种,并将它们引到晋江进行种植和试验;除了种植优质品种外,吴声栋还不断优化种植技术,试验循环农业,以生产出安全、好吃、营养的农产品。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能让自己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被更多消费者知道,吴声栋参加了晋江首届青年网红主播培训班,他还注册了抖音号——“奔跑的玉米”。通过拍摄短视频介绍农场生活,吸引粉丝,更好地将农场生产的农产品销售出去。

  “抖音日活跃用户数超4亿,在这庞大的日活跃用户数背后,潜藏着大量的目标客户。”吴声栋说,他目前粉丝已有1600多人,发布的短视频最高已达到600万的播放量,具有一定潜力。

  在经营自己农场的同时,吴声栋还很热心地为其他农场提供技术服务,帮助身边农户推广销售农产品。目前与吴声栋合作的农场或个人有5家,销售的产品有橄榄、蜂蜜、百香果、芭乐、红米等。

  感言

  我本科和研究生时期学的专业是药学,读博的时候,导师说,病从口入,如果大家都能吃上安全、好吃、营养的农产品,加上适当的锻炼,身体会很健康,也就不需要吃那么多药了。然而现实是,在实验室研究药的人很多,在田里研究优质农产品的人却很少。农业上特别缺的是年轻人。

  博士几年,我跟着导师了解了农业,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毕业后立即回到晋江内坑创业。我们的目标是选育出品种优良的农产品,摸索出生态安全的生产方式,最终再把技术推广开来,把产品推到市场。在这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许多困难,但我们努力去克服,也获得了很多人的帮助。

  此次能获评晋江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我感到非常荣幸。这是对我目前所做努力的一种肯定,能够激励我不断进步。我一定不辜负这份荣誉,不忘初心,助推晋江现代农业发展。

  个人事迹

  刘泽洋:致力推广农业文化的“90后”小伙子 

  人物名片

  

刘泽洋

  刘泽洋:作为一名“90后”新型职业农民,大学毕业几年,刘泽洋在自己的农业生产领域已经小有成就。他思路宽、敢尝试、勇创新,致力于打造一、二、三全产业发展的生态农场,目前公司主要种植胡萝卜、甘蓝、甘薯等农产品。

  近年来,刘泽洋发现晋江胡萝卜市场品种过于单一。为了解决种子价格昂贵等问题,他积极与院士专家合作进行新品种试验,并成立了福建省福禧种子有限公司,进行新品种推广,力求突破晋江胡萝卜市场品种单一的瓶颈,降低农户的种植成本及投资风险。

  经过五年多的试验摸索,刘泽洋还探索出无公害及绿色食品种植技术,助推公司胡萝卜、结球甘蓝等农产品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9年,其公司种植的甘薯也通过了农业部绿色食品的认证。

  “2016年,我为公司申请注册了‘梓源’商标,实行农产品优品优价,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市场提供健康、营养的农产品。”刘泽洋表示,在那之后,公司每年的经济效益都有5%~10%的增长,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

  此外,公司还通过开展胡萝卜种植现场观摩会,推广农业“五新”技术和蔬菜无公害种植技术,带动周边70名农民就近就业;他还经常组织开展“学生田间学校”,为有志于投身新型农业发展道路的学生打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刘梓洋还精心设计打造梓源农业文化馆,在全国范围内首次集中展示胡萝卜文化及种植过程,收藏藏品100余件,帮助大家更全面认识胡萝卜文化及农业相关知识。

  刘泽洋:男,1994年4月出生,大专学历。晋江市梓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农业技术指导员、信息员

  感言

  很荣幸这次被评为“晋江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这是对我工作极大的肯定,也是我今后做好农业事业的动力源泉。

  儿时记忆中的农业生产很传统,是父母拿着锄头赶着牛,一步一脚印种出来的,是到市场上一步一吆喝卖出去的。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农业生产从种植的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到产品初加工、预冷、销售再到农旅相结合,农业慢慢走出产业单一化,慢慢走向了品质化、多样化。

  世界在不断地更新,我们也在不断地进步。我也从一个毛头小子,成长为一个精神小伙,更是有幸获得了这项荣誉。这个过程中,固然有辛勤的汗水,但收获的是市场对我们的信任,是老百姓对我们农产品的认可,这就无比值得。而我对社会的那份责任心,对农业的那股热爱,也在不断加深。

  加油!晋江广阔的农村天地,一定属于每个热爱乡村的“你”“我”“他”。

  个人事迹 

  徐刚:用巧手筑起特色微景观的新晋江人

  人物名片

  

徐刚

  徐刚:1967年8月出生,初中文化,晋江市英林镇嘉排村村民,长期致力于乡村微景观建设

  在英林镇,提起“阿胖”师傅徐刚,许多人都不陌生。这个来自江西的工匠师傅,是英林镇微景观施工队的负责人,在晋江已经打拼32年,算是半个晋江人。由于他胖胖的身材,憨厚的个性,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阿胖”。

  近年来,英林镇大力推动乡村微景观建设,每年开展“一村一景”微景观创建活动,探索乡村振兴和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的新模式,全镇也由此掀起了新的村建热潮。

  微景观的用地,是村民房前荒地、屋后旱厕,又或是路边倒塌的旧宅。所用的硬质材料也都是名副其实的建筑废料,每个老物件、一砖一瓦都有自己的故事。

  要将故事继续演绎下去,只有借助设计师的巧思与工匠师傅的巧手,这些砖与瓦才能重获新生。

  徐刚作为多年研究探索乡村微景观的创造代表,通过走村串户,多方了解英林镇各村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出英林乡村内涵,因地制宜,把握村庄人文地理元素,盘活闲置房前屋后地块,创作建造了几十处符合各村人文风貌和历史底蕴的乡村微景观。

  “我们建造都以出砖入石的闽南风格为基础,施工过程中,还会通过和设计师沟通,在一些细节上进行更具美感与地方特色的处理。”阿胖告诉记者,由于充分把各村的乡村人文之美、传统风貌和风俗民情相整合,由他主导建造的微景观多次得到群众的赞赏和好评。几年来,在各类微景观评比大赛中,徐刚所创建的乡村微景观作品,先后多次获得市级一、二、三等奖。

  “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谋生,也为了给晋江做些实实在在的贡献。因为我们真心希望晋江能越变越好。”阿胖如是说。

  感言

  作为一名在晋江打拼多年的新晋江人,我很荣幸自己能成为“晋江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我出生于江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9年,那时我还是个毛头小子,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只身来到英林镇嘉排村奋斗。没想到,这一待就是32年。在这里,我安了家,立了业,我也从一个毛头小伙变成一个年过半百的中老年人。这里的大街小巷,既有我流下的心酸汗水,也有我的欢声笑语。我早就把英林当作是我的第二家乡了,对英林镇这片热土有着真挚的情感。我愿在这片热土继续贡献我的力量和智慧,与英林的乡亲们一起见证更美好的明天!

  个人事迹

  蔡清峰:有着浓郁乡村情结的“农二代

  人物名片

  

 

  蔡清峰

  蔡清峰:1991年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晋江市东石镇梅塘农业综合场业务能手

  从城市到农村,从房地产行业到农业,对蔡清峰来说,虽是一种挑战,却也在情理之中。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本就是一名“农二代”,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他对农村那片田野的特殊情感和牵挂,早已刻在他的骨子里。

  2013年,蔡清峰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毕业后,并没有马上选择从事农业,而是来到泉州,就职于一家房地产企业。在城市高楼大厦间穿梭奔波,见到了形形色色的城市样貌,但让蔡清峰魂牵梦绕的,始终是那片从小生活长大的农田。

  一边是高楼大厦、绚丽繁华的城市生活,一边是自然淳朴、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经过慎重考虑,蔡清峰还是选择了回家当农民。

  于是,带着让农田更好、让农产品更安全、让农村更美的愿望,蔡清峰回到了家乡东石,跟着父辈学起了种田,真正成了一名“农二代”。

  自回乡从事农业工作后,蔡清峰致力于种植高质量、高标准的农作物。目前已成功让农场种植的胡萝卜,多次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的年检、换证,并且让农场种植的葱也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农作物的高品质、高标准,让农场的产品在采收季节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销售价格,其售价常年居于同地区同产品的前列。

  这些年,蔡清峰每年都会到各个地区寻找先进的农业经验,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再结合本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探求更好的经营道路。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农场于2019年被认定为福建省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蔡清峰个人也多次获得业务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农产品的高质量,是对公众食品安全的负责。”蔡清峰表示,安全、健康、营养始终是他从事农业生产坚持的原则,如今他也正进一步探索绿色食品的生产,力求让农场生产的农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

  感言

  我脑海中对儿时的记忆,总有这样的画面:农田里,父母亲在田里干农活;加工厂里,父亲借着别人的机器给稻米脱壳;凌晨的菜市场里,母亲在吆喝着卖菜……

  在我的记忆中,从小到大,父母一直在田里忙碌着。现在我长大了,没有贪恋大城市的繁华,而是选择回到家乡,接过他们的担子,带着他们朴实的愿望,继续在田里忙碌着……我喜欢这样的生活,喜欢这片亲切的农田,这是一个让人愉悦、欢喜的地方。

  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如今我在农业生产上的努力被肯定,获评“晋江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我感到十分激动。今后,我将继续发挥自己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农二代”的优势和能力,在农业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为晋江农业农村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个人事迹

  施胜友:汇聚农心抱团发展的带头人

  人物名片

  

 

  施胜友:1970年3月出生,大专学历,晋江市友佳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1996年,施胜友从福建工程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后,便回到家乡深沪,扎根于农村,开始了与三农打交道的漫漫长路。

  从事种植业以来,施胜友在农田里细心耕耘,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2004年,他承包华山村山埔地180多亩,2009年注册成立晋江市友佳果蔬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490亩,不仅让合作社成员尝到了收获的喜悦,还带动了周边非成员农户256户。

  成立合作社后,作为“大家长”,施胜友积极带动农户开展农业生产,分享市场行情、分析经验,探索发展思路,尽量降低市场风险。同时,他积极进行品牌建设,为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成员科学种植、规范管理,在提高蔬菜品质、增加经济收入、拓展市场等方面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步子踏顺了,经验更足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合作社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随着经营面积逐步增加,经营业绩不断提升,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施胜友所在的合作社先后获评“2013年度晋江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4年度泉州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017年福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福建省泉州农学会2019-2022年度创新驱动服务站”。施胜友个人也获评高级农艺师职称。

  走上抱团发展的新 路子后,施胜友始终怀着发展合作社、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热忱之心而不断努力着。“要做一个合格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我就必须不断完善合作社内部的管理制度,提升合作社的凝聚力,想方设法壮大发展合作社,增加农民收入。”

  感言

  这次被评为晋江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我衷心感谢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多年来的鼓励与支持。作为“靠天吃饭”的产业,农业产业周期长、见效慢,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抱着急于求成的心态来做农业。做农业要有奉献精神,要有使命感,农业只属于有情怀的人。

  大自然既孕育了我们,又时不时来“惩罚”我们。有时一个台风或一场暴雨就会毁掉我们的身家与财产。在大自然面前,做农业的我们是渺小的,在社会面前,我们的使命又是崇高的。毕竟,我们在为全人类解决衣食住行中的“食”的问题,它是头等大事!

  作为一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我将把我的所学用于不断引领农民一步步走在致富的征途中,让生我养我的农民不断得到实惠,为晋江的三农事业添砖加瓦!

  (记者_沈茜 文图)

标签:晋江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谢飞明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