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昔日石材村 今日美丽乡村 英林龙西村的“丑小鸭”变身记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0-09-12 09:53
  

  从“丑小鸭”变“天鹅”,近10年的时间,晋江英林镇龙西村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随着石材产业退出历史的舞台,美丽乡村建设进入快车道,仅2015年以来,投入人居环境整治资金3000万元,道路硬化13600平方米,建成9处微景观,曾经的石材村成为“生态美、环境优、百姓和”的美丽乡村。

  龙西村微景观。

  秉持新发展理念

  村民合力改变乡村面貌

  2012年对龙西村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年。这年,在政府的号召下村里20多家石材厂全部退出,结束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

  “那时天空雾蒙蒙的,出门就是一身灰,黑鞋变白鞋。由于恶劣的乡村环境,导致本村许多学生都往邻村小学就读。”回想起当时村庄的场景,龙西村党支部书记欧阳宛莹历历在目。

  面对“满目疮痍”的乡村,龙西村决心改变乡村面貌,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引导村民合力建设美丽乡村。

  “发动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村委会主任洪文默等村两委发出倡议。倡议一经发出,引起了海外乡贤的高度关注,旅菲乡贤洪肇坚等人积极响应,这几年捐钱修建了不少道路、公园等。为了村里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前阶段洪肇坚还主动支持了龙西小学的科技楼建设,他常年关注家乡发展,2000年以来,在家乡捐赠公益事业累计约2000万元,为此,福建省人民政府还颁发热心感谢牌;86岁的旅港同胞洪肇姜累计向村里捐赠200多万元,用于支持乡村建设……

  在海外乡贤的奉献精神和家乡情怀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的参与,特别是龙西古地寺周边的环境改造全面铺开,古地公园、篮球场、党建长廊、生态水池及道路硬化等相继建成,曾经“鲜有人烟”、脏乱差的地方,如今成为村里最热闹的所在。

  正是在一批批这么热心的海外乡贤、村民们的支持下,龙西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以来,投入人居环境整治资金3000多万元,全村道路硬化13600平方米,主干道沿路设置护栏8000多米,拆除违章搭盖3200平方米,对港塔溪上游整治约230米。

  创建乡村微景观

  潜移默化影响村民爱护环境

  发展方式发生了改变,不仅让乡村面貌持续向好,也增强了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

  走进龙西村党群服务中心,墙上5个金灿灿的奖牌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洪文默说:“我们村积极通过微景观来改善美化环境,英林镇开展了五批‘一村一景’暨英林心‘环境生态年’微景观创建比赛,龙西村每批次都获奖,近日第六批微景观刚又获评二等奖。我觉得,获奖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能激励村民推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

  位于村党群服务中心不远处的一处微景观,在第三批“一村一景”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改造前,这里是块废弃的荒地,杂草丛生,垃圾乱堆,脏乱不已。经过村民的积极出借和精心的设计,改造后成为一处可供村民休憩的微景观公园。

  每当傍晚,附近的群众总爱往这里聚。截至目前,龙西村共有9处乡村微景观,让村民有了更多休闲娱乐的场所。“环境变化巨大,以前村里有石材厂,到处都是灰尘,可不敢随便在户外晾衣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已经结束,现在不仅要打造美丽村庄,还要打造高颜值的微庭院。”欧阳宛莹说。

  村民掀起了一股爱护环境的热潮,洪春晓就是其中一个,由于对闽南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石材退出后,他转而开始修建自家庭院。小院由闽南红砖、出砖入石等砌墙围起的,院内放置石磨和石椅,闽南风味十足,闲时街坊四邻都会在这里泡茶闲坐。“这座庭院的闽南建筑的每块砖瓦、每件装饰品,都是我花很多心血到处收集来的,真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逐步消逝的闽南砖雕文化保留并传承下去。”经过2年的时间,洪春晓将家里的庭院打造成一处高颜值的网红景点,并获评市里“最美庭院”。

  在历任村班子及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龙西村获评晋江市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这是激励也是鞭策,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绿色生态理念,建设‘生态美、环境优、百姓和’的美丽乡村。”欧阳宛莹说。

(记者_陈崟 文图)

标签:英林|美丽乡村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蒋妮蒋妮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