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南方防汛形势如何?防汛难点在哪?——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回应热点

www.ijjnews.com   新华社  2020-07-20 19:17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 当前,全国防汛进入“七下八上”阶段,防汛形势严峻,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太湖及淮河流域防汛形势较为紧张,防汛抗洪工作压力较大。目前,上述地区防汛现状如何?防汛难点在哪?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应急指挥专员张家团前日对此进行了回应。

  ◎长江中下游汛情和险情总体可控

  受近期强降水影响,17日10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达到5万立方米/秒,“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

  “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对长江中下游会造成什么影响?

  张家团分析说,从上游来看,截至18日12时,三峡入库流量维持在6.1万立方米/秒,库水位达160.78米,基本达到洪峰流量。当前三峡水库自身防洪库容还有125亿立方米,如果继续来大的洪水,通过三峡和上游40多座大型水库群的联合调度,科学拦洪错峰,上游洪水基本可控。

  其次,从中下游来看,受近日上游和区间来水影响,18日上午长江汉口以上干流和洞庭湖水位在缓涨;中间九江江段以下,以及鄱阳湖水位在缓慢下降;下游安徽段水位在缓涨。

  据介绍,近期以来,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均在保证水位之下。目前,长江中下游五省累计发生各类险情2500多处,其中长江干堤险情108处,均得到有效处置,无重大险情发生。

  “这段时间以来,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的汛情和险情总体上处于可控状态。”张家团说。

  张家团表示,目前看,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防洪的主要风险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长江中下游和两湖地区水位已经超警半个月左右,堤防长时间高水位浸泡,容易出现滑坡、塌陷、管涌等险情,估计中下游高水位还要维持一段时间。

  二是长时间巡堤防守和应急处置,加上在高温或暴雨的恶劣环境下工作,巡查抢险人员人困马乏,容易出现麻痹和厌战心理。

  ◎太湖及淮河流域防汛形势较为严峻

  6月中旬以来,受持续降雨影响,太湖水位持续上涨,6月28日达到警戒水位,7月17日达到保证水位,目前超保0.05米左右。据预测,近期太湖流域降水会趋缓。

  张家团分析说,当前,太湖及周边的防洪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克服长时间高水位防守的压力。目前,太湖及周边水位已超警20多天,虽然到现在太湖大堤及周边还没有发生大的险情和灾情,但堤防长时间浸泡,也很容易出险。

  二是如何加大湖区及周边河网排水力度。由于这一带河网地势比较平缓,内外河水位差小,加上受长江洪水顶托,排水很慢,未来太湖及河网地区较长时间内还会处于超警状态。

  受连续降雨影响,这两天淮河也出现了明显涨水过程。上游干流王家坝水文站17日晚达到警戒水位,淮河发生今年1号洪水。18日上午,王家坝水文站已超警0.31米。

  据预报,未来3天,淮河流域部分地区仍将有大到暴雨。受其影响,淮河上中游干流维持超警状态,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较大洪水。

  “虽然目前淮河干流大部分河段水位还不高,上中下游水库还有较大的防洪库容,但随着后续降水增多,必须高度重视淮河的防洪,特别要重视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和中小型水库的安全,加强城市内涝防御。”张家团说。

  ◎当前重点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据介绍,针对当前南方防汛态势,国家防总和应急管理部连日来多次召开会议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当前防汛救灾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强化防汛救灾各项部署,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

  国家防总18日发出通知,要求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和人员转移避险,全面做到应转尽转,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进一步落实防范措施,统筹做好方案预案、队伍物资、蓄滞洪区运用等各项准备;强化巡查防守,全力抢险救援;落实救灾安置措施,精心谋划恢复重建。

  张家团说,当前要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要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牢固树立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思想;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巡堤查险,强化责任落实;三是要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做好险情预警和受威胁地区人员转移;四是要提前预置抢险救援人力和物力,随时做好应急处突准备。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了解到,入汛以来,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共参加各类抗洪抢险救援6841起,出动消防指战员7.78万人次、消防车1.17万辆次、舟艇6355艘次,营救疏散被困群众11.2万人。

  据介绍,应急管理部结合汛情灾情风险研判,已在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淮河、松辽流域等7个重点区域19省(区、市)部署37架直升机,开展堤岸巡护、决口封堵、物料运输等救援任务。

标签:南方防汛
稿源: 新华社  编辑: 谢飞明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