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70岁“造脊”工:晒到中暑 隔天继续干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0-07-17 10:19
  

  “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系列报道⑤

70岁的庄玉坤,头顶烈日在屋顶上工作

  14日下午3时,室外温度34℃。晋江梧林传统村落龚显蹈宅,70岁的庄玉坤从屋顶的燕尾脊处下来休息,草帽遮盖下的脸庞黝黑。

  老庄告诉记者,老宅属于“迁移修复”类型,他已经在老宅的屋顶上干了一个多月了,主要负责“造脊”。“造脊最关键的是放线,放线的时候要注意燕尾脊的宽度、高度、分中,这些就全凭经验了。”老庄说,有时候屋顶的瓦片比较滑,为了能更好地造脊,脱下鞋子干活会更方便。当被问及这样会不会烫脚时,他笑笑:“我不怕热,也不怕冷,就爱做这个”。

  老庄说,他从16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在各种古建筑工地上做小工,慢慢也就喜欢上造脊了。他最骄傲的是,曾参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武庙、晋江五店市红砖古厝的屋顶修复。

  不一会儿工夫,老庄又敏捷地爬上屋脊,看了看早些时候造的燕尾脊,再根据燕尾脊的造型略作修复。

  老庄的工友告诉记者,就在前两天,因为天气炎热,老庄中暑了,在家休息一天之后,又回到龚显蹈宅。“休息太长时间,会误了工期。”老庄说。

  和老庄一起共事的还有几位老师傅。58岁的庄国清戴着一顶草帽,蹲在脚手架上,双手不停地忙活着,当工友喊他喝水的时候,他一口回绝,“在屋顶干活不方便,早上7点上工,就一直干到中午11:30,不喝水的,这样可以减少上上下下的麻烦。”另一边,林腾奇坐在一个铁桶上,专注地堆剪,穿着长袖衬衫的他掩盖不住黝黑的皮肤,后背已被汗水浸湿。

  一个小时的聊叙中,记者已经把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一口闷”,还觉得不够解渴,但眼前的这些工人们却没有丝毫懈怠,专注于自己手头的工作。

  “看着这些古厝被修复起来,心里就很高兴,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是留住乡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林腾奇的话,代表着古厝修缮者们的心声。

  (记者_阙杨娜 秦越 文图)

标签:高温下的劳动者|造脊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