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十位厦门名师点评2020高考试卷 解析高考命题趋势

www.ijjnews.com   厦门日报  2020-07-09 16:02
  

  【语文】

  陌生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点评人:厦门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刘远军

  ●试卷特征:试卷结构稳定,注重学科素养

  初步浏览试卷,会发现2020年高考全国I卷和2019年试卷结构相同,题型基本相同。试题材料也是从立德树人出发,选择传统文化和当下热点,从多维度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这种“味道”的考题学生此前大多见识过,给学生的第一感是试卷保持稳定,契合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现实需求和新旧高考交接期的学科需求。

  但真正进入做题状态,还是有少部分考生觉得难。相对2019年,今年的试卷确实难一些。试卷难度稍加,区分度会更好,这是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重要功能。另外,所谓难,是因为和考生的心理预期有落差。比如,文学性阅读让人看得似懂非懂,题目的问法让答题技巧毫无用处;今年最大的热点“疫情”在试卷中直接体现的并不多,甚至作文似乎和疫情毫不相关。这让“准备充分”的考生有措手不及之感。但考热点和回避热点都是高考的正常操作,作为考生,不为“题形”所惑,“配方”变了,“味道”还是那个高考的“味道”,把握高考考题的本质才是根本。

  立德树人,为国选材是高考的使命担当;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是出题依据;基本能力,核心素养是考查的目标;这些都是近年考题不变的“真理”。防套作、去套路一直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追求。认真做一做今年的考题,学生会发现,高考其实并不需要多少答题技巧,考的就是语文的硬核能力:阅读和表达的基本素养。(厦门日报记者 谭心怡 整理)

  【英语】

  彰显文化内涵讲究实际应用

  ●点评人:厦门一中高三英语备课组长陈利利

  ●试卷特征:突出语言的运用功能,试题兼具公平性和选拔性

  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试题符合英语学习增加阅读量的趋势以及英语命题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原则。要求学生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四个方面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来看,今年英语学科的高考命题有以下特点:

  一、选材上,该试卷突出文化内涵,提倡健康生活,崇尚科学,强调人文关怀。阅读理解B篇阐述作者喜爱书籍的感悟,在重读中不断思考并提升自己;C篇介绍竞走运动及其与跑步的不同之处;D篇介绍科学家让植物发光,甚至利用树木代替电线杆进行照明的研究。七选五是一篇说明文,讲述如何接纳自我。语法填空讲述嫦娥四号无人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的重大事件。短文改错语篇讲述作者第一次做西红柿炒鸡蛋的经历;以上文章在选材上总的来说,依旧贴近现代学生的生活取材,符合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讲究实际应用的特点。

  二、语法考查上,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今年此题型与往年相比难度降低)涉及的考点与往年一致,都侧重于基本用法,没有偏难怪题。学生只要平时按照学校老师的指导进行复习备考,都能轻松作答。

  三、今年的书面表达别出心裁,打破了之前高考全国I卷书面表达都是写应用文的传统,让学生以“The Person I Respect”为题写一篇短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体现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厦门日报记者 何无痕 整理)

  【数学】

  结构略有变化突出数学本质

  ●点评人:厦门一中文科数学备课组长 廖献武

  ●试卷特征:坚持素养导向,突出数学本质,重点考查能力

  今年试题突出对数学本质的考查,全卷试题简洁明快,没有偏题、怪题,难度比去年略有降低。重点考查数学能力,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坚持素养导向,体现高考数学的科学选拔和育人导向作用。

  试卷结构在保持整体稳定的前提下略有变化。过去连续四年都是三角函数在选择、填空题中考查,数列在解答题中考查。今年改成了解答题中考查三角函数,而数列放在小题的第9、10、16题中考查。数列考查难度增加不少,而三角函数的考查在题量和难度上比去年下降很多,选考不等式难度降低,题面更简单。

  今年试题坚持立德树人,倡导“五育并举”。如第3题,以世界建筑奇迹古埃及胡夫金字塔为背景,设计了正四棱锥的计算问题,将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与世界文化遗产有机结合,体现了美育教育。又如第17题,以工业生产中总厂分配加工业务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应用所学概率统计知识对现实社会中实际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体现了劳动教育。

  今年试题还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如第17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通过数学模型的形式考查学生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厦门日报记者 谭心怡 整理)

  【数学】

  难易得当稳中有变

  ●点评人:厦门双十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长 张 卓

  ●试卷特征:坚持以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

  2020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I卷,试卷结构与往年一致,题目难度难易得当,整体看选填部分比较好入手,难度不大。

  这次考试非常注重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比如选择题第12题,如果正面突破就比较难,选择用特值带入的方法就能很快得出答案。大题第17题、18题比较常规,大题第19题、20题、21题难度比较大。其中,第19题是一道概率问题,一般来说概率问题要比统计问题难,且这题还要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平时要多注意知识的积累;第20题解析几何,如果知道是极点与极线的关系,就很容易知道定点的坐标,这样一来对于后面做题的方向以及提振信心是非常有帮助的;第21题是一道变异的端点值为0的问题,与熟悉的题目很像又有点不一样,考查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第22题、23题是选做题,第22题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出现了四次方,这可能是个拦路虎,平时比较少遇到;第23题非常常规,很好解题。总体来讲,整张试卷难易得当,结构稳定,稳中有变,坚持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体现了高考数学科学选拔和育人的导向作用。(厦门日报记者 翁华鸿 整理)

  【政治】

  围绕时政热点坚定文化自信

  ●点评人:厦门双十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长 任 连

  ●试卷特征:以稳为主,在题型与结构、呈现形式与风格等方面,体现时代性、价值性与人文性

  命题围绕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着眼扩大开放新举措,彰显时代性,引导学生形成政治认同素养,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如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数据被列为生产要素、第二届进博会等重大时政热点,既体现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又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试题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第20题展示亚洲辉煌的文化成果、第40题讲中医药文化等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发展,坚定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学科坚持以人为本,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如第22题考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在育人方面的价值。第38题讲消费,体现了关注老百姓的经济生活,第39题讲村民自治,体现了关注老百姓的政治地位。(厦门日报记者 陈 璐 整理)

  【历史】

  稳中求新以史育人

  ●点评人:厦门双十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长 陈建玲

  ●试卷特征:突出传统文化,凸显学科核心素养

  与往年试题相比,命题的基本理念不变,稳中求新,鲜明体现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注重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试题的命制以主干知识为载体,首先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历史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如第24题的分封制,第25题的《步辇图》,第27题的清代族谱,深入考查学生对历史记忆与时代使命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实现了跨学科,整体考查学生综合人文素质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水平。其次注重对问题意识的考查,如第42题,以宋代的历史著作及其反映的历史时代特征为例,要求学生“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综合性地考查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引导中学历史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2020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启示我们在日常的中学历史学习中,注重“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厦门日报记者 陈璐 整理)

  【化学】

  难度下降大多题目回归基础

  ●点评人:厦门双十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长林 丹

  ●试卷特征:综合疫情和化学学科前沿发展领域的问题

  化学全国I卷整体试卷难度比去年有所下降,大多数题目回归基础,少数难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信息解读和分析能力。试题有和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消毒问题,也渗透化学学科前沿发展领域问题,展示了化学学科在现代生产生活领域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学科价值。选择题方面,常规题型多设置了新的情境背景。第10题新情境试题,给了一个有机反应图示,考查学生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第13题电解质溶液题,将pH变化曲线、分布系数三条曲线同时呈现在一幅图中,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大题方面,第26题工业流程题考查黏土钒矿制备NH4VO3,设置的是常规的问题,且没有计算题;第27题实验题,以电化学实验验证不同化合价铁的氧化还原能力,此类实验探究以往较少出现。最后一个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设置“铁电极表面活化”的新情境,考查学生基本离子的检验问题;选考题第35题选取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为素材,前三小题都是非常基础的问题,第四小题非常规晶体计算,需要学生认真观察晶胞结构,结合均摊法计算解决问题。(厦门日报记者 翁华鸿 整理)

  【生物】

  难度略有下降风格稳中有变

  ●点评人:厦门双十中学高三生物备课组长林荣坤

  ●试卷特征:重点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理论与生产、生活的结合,实验与探究能力的掌握情况

  试题围绕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及相互联系的理解进行设计,要求考生用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对相关的生物学问题作出解释或进行推理、判断;理解所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对现象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并能运用这些实验所涉及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相关问题。例如第2题考查种子呼吸作用,第5题考查遗传定律及伴性遗传等。

  试题强调生物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考生自觉地从生物学视角思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践及科学探究等情境中的问题。例如第1题考查新冠肺炎病毒繁殖的机理及其预防措施;第32题考查利用遗传学理论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培育性状能稳定遗传的作物品种的措施。

  试卷还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例如第3、4、6、31、37和38题,考查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结果分析等。而第30、31、32、37题是都出现了“原因是…”的综合分析推理题,要求考生在给定条件下,综合运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和方法,解决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问题。(厦门日报记者 陈 璐 整理)

  【物理】

  凸显建模能力彰显学科素养

  ●点评人:厦门一中高三物理备课组长洪泽俊

  ●试卷特征:难度略有下降,试题新颖,命题角度有变化,区分度良好

  从整体上来看,202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结构稳定,难度略有下降,更加注重对物理核心概念和规律的考查,重视鉴别考生的物理学科素养。试题重点考查了运动学、力与运动、运动中的功能关系及动量与冲量,对这些关键能力的考查分布在力学、电磁场、电磁感应等物理必备知识中,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深入理解物理知识,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具有良好物理思维,单纯的刷题并没办法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

  从内容上来看,试题情境化设计进一步加强,试题载体主要为生活实践问题情境及学习探索问题情境,重点考查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建模、解决的能力,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提高。

  生活实践问题情境主要如下:选择题第14题涉及汽车安全气囊,要求学生能抽象出具体模型,找出安全气囊能挽救生命的原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安全观;选择题第16题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荡秋千,让人回想起美好童年之时,也要能运用圆周运动相关知识进行求解;此外,试题中还有我国自主研制的重型运输机,生活中多普勒效应的应用等,这些都要求学生能从生活实践问题中提炼出物理模型,并利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主要如下:选择题第17题涉及电容器的充放电问题,要求学生熟悉电容器的构造,知道其原理以解决问题;实验题第22题为常见的伏安法测电阻,只有平时对伏安法的原理及误差来源掌握到位,才能准确体会题中“点触法”的精髓;实验题第23题为学生没有做过的“验证动量定理”,但是原理与学生做过的分组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几乎一致,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进行知识的迁移;计算题第25题结合电场考查受力分析、平抛运动、功能关系及动量与冲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总而言之,今年的高考试卷有利于物理基础知识能融会贯通、物理关键能力突出的学生取得高分,也有利于引导物理教学转向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厦门日报记者 何无痕 整理)

  【地理】

  试题稳中求新不刻意追求热点

  ●点评人:厦门一中高三地理备课组长 陈春敏

  ●试卷难度:凸显能力立意和高考选拔功能,难度较预期的大

  地理试题延续全国卷一贯风格,精心选择体现时代精神、建设成果、地域特色的素材,渗透立德树人德育目标设计不同试题。如第1-3题以陕西延安黄土沟壑区的综合整治成果,体现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引导学生形成绿色生产生活理念,并从自身做起,自觉为美丽中国建设做贡献。第43题北京“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充分挖掘我国多姿多彩的自然、文化景观中蕴含的地理原理,引导学生树立主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

  今年试题稳中求新,更注重回归地理学科本质,不刻意追求热点话题,凸显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考查。试题采用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如第4-6题东北平原城市住宅小区规划、第7-8题人工岛建设、第36题葡萄种植方式等生产生活实际,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整合学科知识与能力,横向联系、纵向贯通,探索和解决问题。今年两道综合题都比去年少了1个小问,信息材料较往年少,试题改变以往某个具体区域为背景的风格,以较大的时空尺度考查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以及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如第36题顺坡垄种植葡萄的方式在温带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对比分析,需要逆向思考种植区的降水特点;第37题根据图文材料分析玄武岩地貌演变过程等。试题既体现对农业区位、地质作用等知识内容考查,同时体现出对学生快速准确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辩证分析、逆向思维、语言表达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学生会感觉入题较难。

(记者 何无痕 整理)

标签:高考|命题
稿源: 厦门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