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变害为利 造福人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木兰溪的先行探索》在福建省干群中引起热烈反响

www.ijjnews.com   福建日报  2019-12-26 17:41
  

  一任接着一任干 厚植绿色发展优势 

  《变害为利 造福人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木兰溪的先行探索》在我省干群中引起热烈反响 

  25日晚,在木兰溪防洪工程开工建设2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播三集专题节目《变害为利 造福人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木兰溪的先行探索》,在我省干群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擘画、亲自推动治理木兰溪水患,全面实现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唯有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厚植绿色发展优势,才能更好地推进新福建建设。

  “木兰溪治理,是一个变害为利、造福百姓的生动实践。”收看专题节目后,省水利厅干部纷纷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和在福建工作期间的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两大协同发展区,守好治水安民的初心,担起兴水惠民的重任,补短板、强监管,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我省水利改革发展再出发。

  “第一时间收看了专题节目,深切感受到木兰溪20年来通过生态治水的沧桑巨变,生动诠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从“谈洪色变”的历史创伤,到“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景,木兰溪治理成为“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书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样本。身为环保人,我们将坚守使命,牢记嘱托,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解决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抓好落实,厚植绿色发展优势,让福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木兰溪20年接力治理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唯有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才能实现绿色永续发展。”省林业局干部职工收看专题节目后表示,全省林业部门将继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百城千村、百园千道、百区千带等“三个百千”绿化美化行动,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绿色幸福指数。

  省农业农村厅干部职工收看专题节目后表示,木兰溪治理是新中国水利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优化了人居环境,带动了百业兴旺。福建将继续全面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梯次推进生态村建设,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与打好蓝天保卫战,打造“绿盈乡村”品牌。同时,持续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完成 “一革命四行动”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的治水理念和生动实践,对我们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罗源县水利局总工程师陈从容说,近年来,全县生态水利项目建设不断增多,按照木兰溪治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思路,着力将水利工程变成推动发展、增进福祉的“发动机”。为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罗源在全省率先实现水利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争取让水利工程早竣工、早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动木兰溪流域综合整治,使之变害为利,造福于民,成为中国最美河流之一。南安市位于晋江中上游,横跨东西溪流域。治理得好是优势,治理不好则会水患频频。”南安市梅山镇党委书记黄西岳说,在大力实施“两溪一湾”安全生态水系综合整治中,全镇大力开展保护水资源的教育活动,营造全民护河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推动治理木兰溪水患,变害为利,造福人民。下一步,和溪镇将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户清扫、村收集、镇转运的每日保洁模式,彻底改变生活垃圾清运不及时现象。同时,成立3支河道漂浮物应急清理队伍定时清理河段污染物,并落实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确保河道畅通、水质良好。”南靖县和溪镇党委书记、龙山溪和溪镇段河长庄忠鹏说。

  (福建日报记者)

标签:习近平|热烈反响
稿源: 福建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