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跑最美赛道 品池店文化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9-12-08 13:47
  

  “满城深冬浓绿,独她春姿浅红。”美人花绽放的晋马赛道被网友们封为“醉美”赛道。晋江市池店镇的部分路段也是此次晋马赛道的组成部分,与赛道沿途镇(街)共同成就了“最美赛道”的风范。

  作为泉州“南大门”和晋江“北大门”的池店,可不只是道路美,她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自唐迄清有着丰厚人文历史文化积淀,是泉州(古称温陵)海滨邹鲁中一处藏龙卧虎、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的“圣地”,拥有许多名人和古迹。在这里,我们一起来走进池店的几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点。

李五精神:

  明代慈善家李五(1386年-1457年),字俊育,名英,号自然,晋江凤池(池店)人。李五把本地蔗糖运到浙江等地销售,然后运回丝棉,供各家妇女纺纱织布,最后把织成的布匹丝绸销售到海内外,历经数载,成为闽南首富。但他富而不奢,热心公益,耗巨资重修泉州洛阳桥和晋江“六里陂”水利工程,怜贫济困,屡次开仓赈济布施。明英宗钦赐李五“乐 善好施”金匾。

  李五不仅乐善好施,还诚信经商、勤劳致富;注重教化、培育后人;重视孝道、甘为孝子,留给人们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2005年,李五的后人为纪念李五的功绩,在池店村口凤池西路树立了李五雕像,现今这一雕像也成为许多海内外李氏后人及社会的精神“灯塔”。

  李五雕像

吴鲁故居:

现存保存完好的状元府第

  吴鲁是晋江池店人,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登拔萃科,入国子监,也是福建科举时代最后一位状元。历任陕西典试,安徽督学、云南督学、云南主考、吉林学政,兴学育才卓著成效,被诰封为资政大夫。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吴鲁愤而作《百哀诗》,记录所见所闻,被后人比为杜甫的“诗史”,被称“爱国诗人”。其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系三座五开间两落皇宫起闽南红砖大厝一字排开,中间为“状元第”、左侧为宅院、右侧为书房。厝与厝之间 隔有火巷,巷中开有水井,前有石埕,是现存保存较为完好的状元府第之一,为研究福建清代科举和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由于年久失修,故居的书房已经出现了地砖破损、缺失,木柱开裂,墙体损毁等严重情况,今年8月,池店镇决定对这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预计年底完成保护性修缮工作。

  吴鲁故居

江上塔:

见证泉州繁荣海上贸易

  池店江上塔,因位于溜石山上,又名溜石塔。据晋江史书记载:“该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石结构,平面八角,塔尖高擎,共13层。”

  江上塔塔底设须弥座,西向设台阶。塔身呈六面,每面都有“菩萨”“天神”等佛像浮雕。塔身是瘦而高的塔刹,其高度几乎与塔身相当。

  明清时期,泉州民间贸易发达,泉州码头往来船只进入晋江水域,必经溜江码头,江上塔也成了座“航标塔”。坐落于溜江上的江上塔,400多年来见证了当时泉州繁荣的海上贸易。

  江上塔

营边大桥:

桥头看不见桥尾的“隐龟桥”

  这座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的桥,虽然名“大桥”,但长度不长,短短的一段梁式拱形石桥,南北走向,不过二三十米。相传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在朝廷户部做官的陈国道(人称“陈户部”),奉旨到泉州府视察民情。看到遭受水灾,缺衣少食的百姓后,他以户部名义预先向晋江知县暂借仓库里的粮食,赈济灾民,此事被朝中政见不合者从中作梗,于是,陈户部决定,造一座“大桥”,并通过造桥节省了大量钱财,拿去购买粮食,弥补粮仓。营边大桥建成后,陈户部回朝复旨,皇帝询问:“多大的桥,为何造价如此之高?”陈户部答,“这座大桥,桥头看不见桥尾。”原来,修成了石拱形状的桥,自然是桥头看不到桥尾,这座桥也被闽南人戏称为“隐龟桥”(闽南语“隐龟”是驼背的意思)。现今,整座桥除了几条桥板有修葺外,基本上都保留了原来的模样。

  营边大桥

御赐桥:

相传是南宋幼帝下旨修建

  说到了营边大桥,就不得不说说同为“国道”的御赐桥。相传,在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幼帝逃至泉州府,过御辇村时,被溪水阻挡,宋幼 帝便说这里应该要建座桥,方便通行。宋幼帝离开后,当地人集多方力量建起了一座木桥,因为是宋幼帝御口说要建桥,便取名御赐桥。《泉州府志》卷十《桥渡》记载:“元至正间(1341-1368年),僧法助建,凡六百二十间。”御赐桥原长1333米,在过去,御赐桥与顺济桥、安平桥、洛阳桥等桥梁并称为泉州十大古石桥。如今,御赐桥已只有二三十米长,仍然发挥它的作用,给予两岸群众往来方便。

  御赐桥

冷水井:

相传南宋皇帝夸这井水甘甜

  冷水井同样是一个和南宋皇帝“有故事”的井。据传,南宋幼主赵昰逃亡到了冷水井村后,在村口的“相公宫”休息,随从们在旁边找到了这口老井,将井水呈到赵昰面前时,他迫不及待地大口喝了起来。这井水甘洌冰凉,幼主不禁脱口大呼:“好凉爽的井水,真甘甜,真是好水!”赞美之辞溢于言表。因为当时官话里的“凉”与闽南话的“冷”音近,村里便决定把“双和铺”村名改名为“冷水井”村,并一直沿用至今。今年,冷水井所在的仕春村将冷水井周边进行修整。

  冷水井

  如今,仅凭着一点点遗迹,我们无法走进时光隧道,也无法遁入历史长河,可这些历史遗存仍用千年的韧劲展示着自己的风貌。参加晋马的朋友们,在晋马结束后,不妨领着家人,带着相机一起去探索池店的文化古韵,感受池店的文化魅力。

标签: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林俊贤林俊贤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