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网评】4.68亿个人信息泄露 谁来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9-11-28 19:39
  

□吴择

  近日,#4.68亿个人信息泄露#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阅读量超1.9亿。据央视新闻报道,江苏淮安警方通报,依法打击了7家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公司,涉嫌非法缓存公民个人信息1亿多条。公安部针对此案暴露出的行业乱象,全面开展了打击整治工作。截至目前,警方共立案侦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2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88人,缴获公民个人信息4.68亿余条,涉案金额9400余万元。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引发了媒体和网民们的热烈讨论。

  这不是个例,不少人平日里频频收到房地产、信贷、保险、培训机构、中介等的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烦恼,更让人缺乏安全感,一些网友称:“感觉自己如同在裸奔”。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有85.2%的被访者个人信息曾经被泄露。

  近年来,大数据风靡全球,网络中存储着且不断流动着庞大的用户信息。信息社会时代,资讯即是金钱,大量公民个人身份信息泄露,成为不法分子的发财捷径,让人气愤的同时,更多的是无奈。不法分子获取的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号、姓名、身份证号、家庭地址、银行征信信息、就医病例、GPS手机定位、车次航班等行踪信息,甚至连身份证照片都被非法获取。一些犯罪团伙,不只是贩卖公民个人信息,还进行网络放贷和软暴力催收,更有甚者,利用基础信息获取更多信息,从事电信诈骗,或为绑架、抢劫等暴力犯罪提供现实帮助,危害巨大。

  个人信息泄露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在于非法获利空间巨大,且缺乏有效的监管,犯罪成本低。甚至,立案需要原告证明因果关系,许多受害者不知道究竟是谁侵害了自己的个人隐私,应该起诉谁。许多案件由于被告不明,最终无法立案。如何才能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应从立法、执法监管和公民个人三方面入手。

  在立法方面,我国目前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并不完备,尚未出台专门立法,对于泄露个人信息的处罚缺乏系统性,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比较零散,而且量刑偏轻,同时也缺乏对保管个人信息不力单位的责任追究。对此,应尽快完善公民个人信息立法,对个人信息给予充分的法律保障。社会各界现在对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呼声日益强烈,已经纳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此外,《网络安全法》和《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此前已陆续颁布,《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已经完成了公开征求意见。

  在执法监管方面,有了法律法规的保障之后,执法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和追责力度,严惩不法分子和保管个人信息不力单位。江苏淮安警方破获此案以及其他案件证明,尽管执法难度大且有技术难点,但并非毫无办法。不仅要让“有心人”不敢犯,更要让他们不能犯,在加强执法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不给不法分子钻空子的可能。

  保护个人信息不仅要依靠法律和执法者,公众自身也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防范个人信息泄漏,留心生活细节,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切莫贪图小利而因小失大,谨防钓鱼网站或软件APP,不轻易透露、提交个人信息。此外,公众还应加强举报意识和维权意识,不要怕麻烦,及时举报,将收到的诈骗、骚扰信息或电话,以及发现的网络违反犯罪线索,及时反馈给相关执法部门,而当遇到侵犯个人隐私的情况,则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权益。相关部门也应开通、完善举报渠道,并加强宣传,让群众在第一时间快速举报。

  只有立法、执法监管和公民个人协力,三管齐下,对不法分子形成威慑和强有力的打击,才能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

标签:网评|个人信息泄露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