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 海峡新闻 >> 福建新闻 >> 正文

匠心茶人林秀国:每一片茶叶会说话

www.ijjnews.com来源:闽北日报2019-10-09 17:19
  

林秀国指导学茶人评茶

  “你们喝喝我泡的茶。”25日,在秀杆茶叶的茶室里,林秀国指着一款肉桂向众人推荐道。邀请好友品茶,畅谈工艺,已经是他的生活常态。

  从小闻着满街茶香长大,如今又制茶20多年,林秀国对茶叶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小时候经常看着父亲在生产队做茶,他还常跟我讲怎么做茶。”林秀国回忆着,“制茶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门生存的手艺,还有一份亲情的延续。”

  带着这份情怀,他逐渐熟悉着茶叶。1986年,林秀国进入武夷山茶场工作,做出了人生的第一片茶。1993年,全国掀起下海经商创业高潮,林秀国也不例外。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和茶相伴一生。

  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2年,武夷岩茶被国家确认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正是在这一时期,林秀国看到了武夷山茶产业的前景,开始了他和这片叶子的不解之缘。

  经过多年的发展,林秀国和他的“秀杆茗茶”在武夷山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特别是他的焙茶技艺,得到众多茶人的认可。

  “最多的时候,我的焙间里有两万斤茶在碳焙。”说起焙茶经,林秀国打开了话匣子,焙茶是个细活,三天两夜,80多个小时,文火慢炖,完全靠人工控制。焙得好的茶,底叶是活的,叶底舒展后,有一层蛤蟆皮。如今,林秀国不仅焙好自己的茶,有空时还帮其他茶企代为焙茶,或担任技术指导。用林秀国自己的话说,一年有80%的时间都在焙间里。

  “料是茶的基础,工艺是关键,时间是升华。”林秀国笃定每一步骤都很重要。茶的味道包含的内容太多,尤其是当茶的品质达到一定高度后更加如此,“武夷岩茶的制作多达二三十道工序,虽然繁琐但并不高深。从0分做到90分不难,但从90分做到100分就很难。”林秀国谨遵传统工艺,严格把关,从原叶采摘到包装出售,一一过细。

  2016年,林秀国推出了一款手工肉桂—“178肉桂”,一经面世,立即受到欢迎。通过茶友相传,越来越多的茶商前来商榷合作事宜。面对订单,林秀国很清醒:“我不求做百强,只做百年。我希望我的茶‘小而美’。”他不过量生产,而是坚守品质,专注做好每一片茶。

  “大红袍是大家的品牌,需要我们都来守护,来推广,做到最好。”林秀国从不局限于自我天地,在品茶过程中,向人推荐不同企业生产的好茶。他还时常买来其他商家制作的茶,撕掉外壳,冲泡着与茶友们一同品鉴,畅所欲言,彼此学习经验,也不断创新工艺。

  “一泡好茶,在冲泡的过程中,就能慢慢释放出它的内涵。”林秀国说,自己茶叶以实销型为主,炒作会给茶客和经销商形成过大压力。作为一个传统茶人,自己所制作的每一片茶叶自然会说话。

  茶是岁月的味道,历久弥香。林秀国给他的一款茶取名“九思一涧”,包装上留着““视思明,听思聪,言思忠,色思温,貌思恭,忿思难、疑思问,事思敬,见得思义”的字样,时刻提醒着自己坚持品质,坚守做茶人的情怀。

  ☉李茜/文 邱汝泉/摄

陈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