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顺利合龙:“长虹”卧波 “麒麟”腾飞

www.ijjnews.com   福建日报  2019-09-26 10:21
  

  夕阳下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鏖战6年,在“建桥禁区”的海坛海峡,世界最长的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顺利合龙——

  “长虹”卧波“麒麟”腾飞

  入秋,从太平洋裹挟而来的东北季风如期而至。大风起兮,惊涛拍岸,巨浪翻涌。

  25日10时28分,长17.5米、宽36.8米、高15米、重473吨的钢桁梁被架梁起重机稳稳地提升到设计位置,并同合龙口两侧已架钢桁梁节段精准连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最后一座通航桥——鼓屿门斜拉桥顺利合龙。整座大桥宛如长虹,横卧碧波之上。

  公铁两用大桥建于海坛海峡之间,海坛海峡是世界三大风口之一台湾海峡的组成部分,这里全年六级以上大风天数超过300天;海床面高低起伏,礁石纵横,岩面坚硬无比,被称为“建桥禁区”。

  建设者搏击风浪,在近6年的时间里动用280万立方米混凝土、120万吨钢材,架设起一座世界上最长的公铁跨海大桥,堪称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

  作为在建福平铁路、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大桥通车后,将为平潭综合实验区加快建设“两岸同胞共同家园”、促进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历史选择平潭

  从卫星航拍影像上看,平潭版图犹如一匹腾跃在茫茫东海的麒麟。

  历史选择了平潭。

  作为全国第五、福建第一大岛,平潭东距台湾新竹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更是对台经贸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同时,当地拥有众多避风良港和深水岸段,可建优质港口数十处。

  2009年7月,省委、省政府作出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决定,提出把平潭建设成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14年,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平潭片区是福建自贸试验区的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曾20次到平潭调研,有很深的“平潭情结”。2014年,他再度到平潭考察,特别叮嘱:“实验区是全国独创,要继续探索。”

  曾经“孤悬”外海的离岛,朝着“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海岛生态旅游示范区、两岸同胞共同家园、对外开放重要窗口”的方向迈进。

  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首先要打破的,是交通制约。

  2010年,福建第一座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大桥建成通车,平潭正式结束了依靠轮渡进出岛的历史。

  随着实验区开发开放逐步推进,只靠此单一出岛通道,远远不够。

  能否在平潭岛以北,新建一座跨海大桥,将全国铁路网络引入平潭,构建更加完备的交通体系呢?

  这样的愿景由来已久,却又似乎难以企及。

  “福建的2000多个海岛中,平潭岛风力最甚,每年大于7级风的时间超过200天,约有300天刮着6级以上的大风,一年有效作业时间不到120天。此外,周边海域海床面高低不平,分布着大量孤石、滚石和斜坡。”平潭公铁两用大桥设计单位——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第二设计院副院长段雪炜说。

  恶劣的自然条件带来巨大的建造难度和风险,这里被视为“建桥禁区”。《人民日报》官方微信曾援引英媒《泰晤士报》的报道称,建设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无异于“世界级挑战”。

  中国一个又一个超级工程的崛起,昭示着突破禁区并非不可能。

  10多年来,中国陆续建成了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已从内河走向海洋。

  2009年,福建正式提出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的计划。2010年,项目获原铁道部与福建省政府联合立项批复。为建好福平铁路,南昌铁路局和福建省铁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福建福平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担负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任务。

  新建福平铁路全长88.83公里,北接合福和向莆铁路,是未来京台高速铁路的咽喉。线路从福州站引出,跨闽江、乌龙江后至长乐,以公铁合建桥梁跨越海坛海峡至平潭岛。

  其中,控制性工程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是国内第一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大桥起于福州市长乐区松下镇,经人屿岛、长屿岛、小练岛、大练岛,依次跨越元洪航道、鼓屿门水道、大小练岛水道、北东口水道,在苏澳镇上平潭岛。项目全长16.34公里,下层为时速200公里的双线一级铁路,上层为时速100公里的六车道高速公路。

  (记者 张辉 林侃 吴毓健)

标签:海峡公铁大桥
稿源: 福建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