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习近平回信精神:支部引路 群众共富
93年前,全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龙岩永定区湖雷镇上南村的万源楼诞生。如今,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带领村民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支部引路 群众共富
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回信的消息传到龙岩永定区湖雷镇上南村,大家欢欣鼓舞,倍感振奋。这几天,村党总支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万源楼旁的村部,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回信重要精神,纷纷表示要拧成一股绳,共同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村党总支书记熊秀兰坚定地对大家说:“习总书记对闽西老区人民也十分牵挂,我们一定要牢记嘱托,发扬老区优良传统,继续加油干。”
93年前,全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上南村的万源楼诞生。如今,万源楼已化身为革命历史纪念馆,各个展厅用翔实的图文资料共同串联起那段红色记忆。
1926年初夏,阮山、林心尧等进步人士从厦门秘密返回永定,在万源楼成立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闽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永定支部,阮山当选为书记。此后,中共永定支部采取边培养、边教育、边发展的方针,不断壮大党的地方组织。
“当年他们为什么冒着杀头的危险也要建立党组织?就是要为穷人谋出路!”阮山的侄儿、今年72岁的上南村老支书阮治平说,“不管斗转星移,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变,为老区人民谋幸福的心始终如一。”
阮治平告诉记者,1984年自己担任村支书时,上南村还穷得叮当响,连村部办公场所都是向村民租的。为改变落后面貌,党支部通过贷款和自筹资金,凑了5万元在湖雷办起第一家机砖厂,还带领大伙办烟花厂,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此后,上南村因地制宜发展林下养殖、特色农业种植等优势产业。去年,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7000元。
“党支部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用组织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极大地改变了老区革命基点村面貌。”湖雷镇党委书记邱小梅说,乡村振兴吸引人才回流,夯实基层党组织阵地堡垒。目前上南村共有3900多人,其中党员106名。
“上南是永定的人口大村。2008年我们成立了党总支,下设蛟龙、万源、毓秀三个党支部,有效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群众有事找党员,更方便了。”熊秀兰说。
“一理通来百理通,十个人有九个穷,九家穷人齐团结,何愁革命不成功。”这首阮山创作的《救穷歌》在当地至今广为流传,说的是共产党人善于团结群众。近年来,上南村引入文旅项目,转型发展乡村红色旅游。“项目落地以来,因工程修建、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产生的矛盾纠纷不断,难免影响内部团结。作为基层党组织,我们必须争取群众理解,将矛盾化解在最基层。”熊秀兰说。
为此,上南村成立说理室,由党员干部作为说理员。有矛盾纠纷发生时,村民心里的“郁闷”可以及时说出,邻里间的“疙瘩”也能解开。迄今为止,上百起村民纠纷得以调解。2018年,上南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实在不好意思!不该用作风水地,应该留下谋生田。”6月初,村民阮顺华想修缮祖坟,却因占用其他村民的农田引起纠纷。村党员将说理室搬到他家里,开展移风易俗教育,晓以利害,成功说服其放弃扩建祖坟的念头。
为群众解忧纾困,不止于调解矛盾。走进村口的永定正发食品有限公司,记者见到建档立卡贫困户阙晓梅。“我因病致贫,不能出远门打工。过去靠天吃饭,辛苦一年只够糊口。多亏了村两委大力引荐,能在家门口的豆豉加工厂打工,每年增收2万多元,当年就脱贫了。时间也自由,不耽误照顾老人小孩。”她说。
这等好事从何说起?公司总经理陈礼东接过话茬:“我家祖辈在村里做豆豉,但一直是家庭工厂或小作坊形式。苦于产量上不去,厂子做不大,品牌叫不响。2014年,镇村两级党员干部通过征地拆迁,动员村民一起为我们建新厂腾出空地。搬进新厂后,年产量从原先的300万吨增加到2000多吨,带动20多名村民就业。”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如今,这家公司已是永定区龙头企业,拥有干豆豉、湿豆豉、香辣豆豉、儿童豆豉等20多种产品,去年还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支部引路,群众共富。如果全靠自己,这些变化想都不敢想。”陈礼东说。
“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拥护和信任是在解决大事小事中形成的。传承红色基因,争取更大光荣,让鲜红的党旗永远飘扬。”邱小梅说,下一步,将以万源楼景点为中心,完善红色旅游区规划,融合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特色旅游小镇,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记者 刘必然 张杰 通讯员 刘永良)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