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坑土垵雷公石红色景区“变身记”
村民出钱又出力 建设村庄绿色生态事业
晋江新闻网6月17日讯 昨日上午7时30分,晋江内坑土垵村民张龙抱准时来到村里的雷公石红色景区,为绿植浇水、监督施工整治进度,一直忙到下午6时才回去。
从去年11月开始,这样的日子就成了张龙抱的常态,作为土垵慈善协会的一员,张龙抱不仅没有领取报酬,还捐出了5000多元支持景区建设。8个月的时间,虽然皮肤晒得黝黑,但他乐在其中:“为了村里的事业,为了大家的生态环境,我们多做一些是应该的。”
去年11月,土垵村雷公石红色景区启动建设,这是土垵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战场”。8个月里,堆积20多年的工业垃圾被清理掉了,20多个石窟被填埋了,如今,山上还种上1000多棵小树苗。“脏乱差”变景区,这巨大的变化背后与村民的齐抓共管不无关系。
据了解,雷公石是土垵村一处奇特的自然景观,在一处小高地上,由三块石头叠加而成,屹立不倒。20多年来,不少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以至这里工业垃圾成堆,青山变成垃圾山,处处散发着恶臭。
去年,张文献担任土垵村委会主任后,便想着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将雷公石改造为一处景区,命名为雷公石红色景区,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让村民有个好的休闲去处。
张文献的这一建议得到土垵村慈善协会及村民的支持。让张文献感动的是,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围绕雷公石红色景区整治,土垵村开启了村民齐抓共管的人居环境整治之路。
垃圾被集中清理掉后,从今年4月起,裸露的山上不时迎来身穿红色志愿马甲的土垵村慈善协会会员,他们挖树坑、扶树、填土、浇水,在景区内种上了樱花、蓝花楹、黄花风铃木、香樟等绿植共1000多棵,雷公石红色景区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看着雷公石环境一天天向好,村民们更加积极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今年5月初,土垵村慈善协会发起捐款活动,协会会员、村民纷纷捐出善款:500元、1000元、2万元……善款的数字一天天增加,截至目前,已累计收到20多万元的善款。
张照汉是土垵村慈善协会副会长,他只要一有空便会到景区内,看看施工情况,帮忙种树。“说实话,自己干企业都没这么卖力气。这里是村里的绿色生态事业,我们责无旁贷。”
在土垵村慈善协会及村民的帮助下,雷公石红色景区整治进程不断提速。20多年堆积的工业垃圾被清理掉,20多个石窟被就地填埋,景区逐渐有了雏形,与之前的脏乱形成鲜明的对比。“景区总规划200亩,正在进行的是一期建设项目,大约涉及60亩地,将建停车场、休息亭、老人及儿童活动区等。”土垵村慈善协会会长张文通说。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负责土垵村慈善协会财务的张丕排手机不时有微信通知提醒。“刚才,又有村民捐了500元。现在,微信群里总是特别热闹,大伙一起出钱出力。”
望着满山的绿植、村民火热的干活场景,张文献期盼着雷公石红色景区早日建成,成为村民“吸绿”的好去处。
(记者_陈崟 文图)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