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名师课堂:小学、初中大不同 名师在线分享初小语文衔接技巧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9-03-26 17:04
  

  “9月孩子就要上初中了,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做准备?”日前,不少小学毕业班学生及其家长表示,他们最近有点“苦恼”——小学与初中,不管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上,都有所不同,怎么做好衔接,需要做哪些调整,方能以最佳姿态迎接初中生活?

  为此,本报特邀晋江一中教科室副主任、初中部副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邓有金老师,在线分享小升初语文衔接的妙招。

  延续小学的好习惯 做好补缺补漏工作

  “中学内容有些是小学内容的延续,有些是加强加深的,做好初小衔接,学生学起来会更有信心。”一开始,邓有金就通过自己多年来对小学及初中语文学习的研究,告诉大家做好小初衔接的重要性,并建议小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做好补缺补漏,特别是语言的运用、阅读等,提前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随后,邓有金分别给大家展示了一份小学语文毕业考及初中语文毕业考的试卷内容,帮助家长、学生分析小学和初中语文有哪些不同。透过两份试卷,大伙儿可以看到现在的考试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阅读量剧增,且设有大量课外阅读题。其中,中考语文是以课外为主,相比小学,新增了不少名著阅读。

  那么,初小语文到底衔接什么内容呢?邓有金分别从字词、拼音、书写、阅读及写作方面进行支招:在字词方面,考生要加强默写、造句、错字纠错训练;拼音未过关的,一定要充分利用小学时间进行恶补,因为初中很少教拼音;书写上,邓老师表示初中期中、期末、中考等考试都与书写息息相关,因此,学生们一定要重视书写;小学期间阅读量不够的要增加,课内课外阅读要两手抓。此外,邓有金还提到,学生要加强修饰语(定状补)练习,借鉴经典课文的语言,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这样有助于在阅读表达及写作中脱颖而出。而谈及写作时,邓有金鼓励孩子们多写日记、读后感及生活作文。

  针对很多学生都比较害怕的文言文,邓有金表示在日常学习考试中,鼓励学生过三关——原文关、注释关、译文关,反复训练,提高解读能力。

  上了初中 阅读更不能落下

  从教近20年,邓有金最大的感受就是“语文是靠‘习得’的,要让学生多读书,在书里泡久了,语文水平自然就上去了。”因此,在分享小初衔接技巧时,邓有金着重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阅读量一定要保证。六年级毕业生在做题冲刺之时,还需适当阅读。上了初中后,尽管课业压力更大了,还是要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在这里,邓有金提到,进入初中后,对阅读的考查分量更重,因此,孩子们要注重平时阅读,多积累一些素材,同时也加快阅读速度。此外,阅读要“真实”,不要“走马观花”,学会阅读摘抄,重视阅读评价,真正做到阅读数量与质量双达标。

  作为晋江市“亲交会”(亲子阅读交流会)发起人和推广者,近年来,邓有金组织开展了41场“亲子交流会”专题培训家长讲座。“小升初衔接,学生任务艰巨,家长也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邓有金建议,每一个学生家中都要设立一个小书柜,家长不仅要督促孩子阅读,更要与孩子共读。

  “升入初中,作文该怎么写呢?”互动环节中,不少家长、学生都有此疑问,希望能得到邓有金的指点迷津。“很多小学生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我希望你们能把这个好习惯延续到初中,多多观察生活,写写周记,这对于写好生活作文及考场作文都很有帮助。”邓有金鼓励学生把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悟写入文章中,多看一些好的文学创作,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

  此外,邓有金还提到,阅读完之后,学生可以尝试写写读后感,并主动提问,这样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对发散思维也很有帮助。

  (记者_蔡红亮 文图)

标签:名师课堂|小升初|初小衔接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