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起的学补不起的课 校外补课为何“热度”不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今,中小学生补习现象普遍,家长因为补课费用负担苦不堪言,接送孩子还要耗费大量时间;孩子也因为补课增加压力,缺少运动,导致身体健康受影响,有的甚至因压力大出现心理问题。中小学校外补课现象早已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尤其是个别教师为了经济利益,无底线补课,更让广大学生和家长十分反感。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走访
中小学补课现象普遍
老师通过各种手段诱导学生在自己家里补课;“提前学”“超纲学”诱使“不甘落后”的学生不得不补课;老师和校外培训机构合作,介绍学生去补课;甚至有个别老师上课不讲透,故意等补课时再讲解……记者走访发现,校外补课成为学生和家长绕不开的话题和难以卸下的重负。
发信息打电话诱导学生补课
市民李莹的女儿在市区某小学就读四年级,今年2月,她接到了女儿班级语文老师的一条短信,短信内介绍了某种作文培训班的特点,并附有课程设置以及授课老师详细介绍。“意思是推荐我女儿参加这个培训班,每次课100元。”李莹表示,她事后得知,女儿班里有六七名同学的家长接到类似短信。
市民张天庆的女儿在市区某中学就读,开学后没有多久,他就接到女儿数学老师的反映,说女儿数学基础不扎实,需要加把劲。连续几次接到投诉后,张先生“开窍”了,将女儿送到了数学老师家里补习。
无独有偶,市民陈若如也有类似的经历。“本学期有数学辅导课,于开学后第一周开班,一学期20节,2000元。有意向的家长请尽快联系。”近日,她向记者出示了儿子任课老师微信里私下发来的补课邀请,地址在老师的家中。对于老师发来这样的“小广告”,她不敢忽视,担心不参加补课,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另眼相待,于是回复老师:“我和小朋友商量一下。”谁料,第二天,老师就发来微信称孩子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爱和同学讲话,甚至影响其他同学学习。陈若如明白了老师的意图,马上给孩子报了老师的辅导课。她告诉记者:“周六一节课一个半小时,班级有50多个学生,听孩子说目前有32个学生去了。”
据了解,这种居家型补课较为隐蔽,如果无人举报,很难为外界知晓。
提前学超纲学让学生不得不补课
“学霸想更好就要超前学,普通孩子想争上游就要更努力,学不好的孩子为了不掉队就得补差,这就是现实。”一位教育界人士坦言。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补差只是补习中的一种,而提前学、超纲学则成了一种畸形的教育形态。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仅课外培训成“第二课堂”,甚至渗透进学校教学评价之中。孩子在市区某小学上四年级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学校每个单元的数学、英语考试都有附加题,光学课内的根本不够,必须额外学习课外内容,才能取得好成绩。可怕的是,这种超前学、超纲学,在小学阶段只是一个“开始”,到了初中、高中,永远有一群“学霸”在往前冲,带着后面的人你追我赶。
有些家长告诉记者:“有些补习老师会超纲教学,而在应试考试中,这些超纲内容有时却成了制胜法宝,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不去参加这样的补习班,在一定程度上就落后了。”
与校外培训合作介绍学生去补课
记者了解到,有些老师并没有居家补课,而是打起“擦边球”,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暗地里介绍学生去补课,或者给校外培训班提供生源。
采访中,大多数家长表示,参加补课也是无奈之举。一方面,“只有学习好才能出人头地”的传统观念,在家长心中和社会上根深蒂固,逼迫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投入巨大资源,不顾一切把压力压到孩子身上;另一方面,虽然教育部门一再倡导为孩子减负,但家长担心孩子有了空余时间就会上网玩手机,这样伤害更大,不如送到培训班“有人管起来”。
据调查,目前,初中以前报兴趣班,初中以后报辅导班,已成为一种风气。“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一些家长的自我安慰。
上课不讲透彻有偿补课再讲解
“网上看到反映称,有老师上课不讲重点,留到课后补课再讲,如果真是这样,没有补课的学生就会吃大亏。”采访中,不少家长谈到了类似的担忧。市民李先生表示,有媒体爆料,湖南娄底某县城多名学生家长反映,有传言说学校老师补课才讲重点,不过没任何证据证明老师确实有这样的行为,但如今有学校老师竟然公开在微信群发文称,上课时间不讲重点的理由是没有时间讲,必须靠补课才有时间,才能全面讲解。这样的做法太让人气愤了。
记者了解到,2016年,本社曾经报道《泉州明令禁止补课个别教师被处理》,文中提到,业内人士郑先生表示,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好一点的情况是老师在补课过程中帮孩子补短板,提高成绩;坏的情况就比较极端,如上课不讲全、补课时再详解,补课时泄漏考题等,有违师德。
家长张先生表示:“为人师表者,首先要有德,要讲德。讲课,是职责、是本分、是义务。如果老师真的故意留下重点,等着收钱再讲,就是失职、失德。”
- 4月1日起 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需与学生同用餐2019/03/20
- 晋江将“为全市中小学学生开展免费健康体检”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19/03/12
- 泉州中小学幼儿园开学 部分路段高峰期禁止汽车通行2019/02/21
- 厦门今年将新增2.8万个学位 预计建成16个中小学项目2019/02/19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