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打造优质发展软环境,福建马不停蹄

www.ijjnews.com   福建日报  2019-03-10 08:40
  

厦门海关不断优化监管模式,支持厦门港扩大口岸腹地。本报记者郑璜通讯员雷国华摄

  编者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运行效率的综合体现,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加大对实体经济服务支持力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取得积极成效。

  对标最高水平,聚焦企业关切,以市场主体期待和需求为导向,加快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全省上下共识。

  最近,福建嘉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佳洵登录福州市网上办事大厅办理业务时,发现首页多了“我的惠企政策”选项。点击企业所属分类后,相关的116项惠企政策立即呈现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此前,各项惠企政策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一份份文件中,企业查询很不方便,成为政策落地生效过程中亟待打破的瓶颈。去年开始,福州开展最新惠企政策全面梳理工作,把文件中的政策干货提炼出来,将内容繁复的文件转换成简单明了的表格式办事指南,让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企业。

  不仅在福州,类似的贴心服务如今在我省层出不穷,企业感受到不一样的营商环境。

  去年6月,我省出台提升营商环境行动计划,随后成立“省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推进小组”,践行“马上就办”优化营商环境、完善软硬件配套、破解项目落地制约因素。13个方面41条改进措施,提升了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激发了社会投资创业热情,进一步打开市场的活力之门。

  “审批环节少了!”“不用再跑好几个部门了!”“手机点点就能搞定!”改变见微知著,企业获得感实实在在。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各类市场主体新增80.7万户,同比增长27.6%。

  在福建,以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以改革推动降低涉企收费。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已成为一场自上而下的行动。

  营商环境建设被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督查事项,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纳入各地市政府年度绩效考评内容。同时,多渠道征集营商环境工作方面的问题建议,定期汇总形成问题清单,梳理转化为任务清单,分解到相关责任部门整改。

  为了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破除不合理门槛限制,我省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行“非禁即入”。编制权责清单,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权责清单全覆盖。

  为了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出台《关于加强实体经济金融服务进一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指导意见》,从八个方面提出29条具体措施,设立总规模150亿元的省级纾困基金和20亿元的纾困专项债,以市场方式缓解上市公司流动性压力。

  为了营造公平市场环境,我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执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已在工程、交通等18个领域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在司法、税务、金融等多个领域实施联合奖惩制度,开展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

  简政放权,能放就放、能减则减,省级共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65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均精简50%以上。

  一场场打通营商环境“点穴通脉”的提升行动,激发和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过去一年,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多项减税降负扶持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好政策,我们赶上民企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更有信心把企业做大、做强。”说起减税降费,厦门芯光润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卓廷厚感受很深。芯光润泽科技是一家致力于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的设计、研发和制造的民营企业。半导体研发项目门槛高,投入大、周期长,卓廷厚说,税务部门及时落实税收好政策,短短时间就将1000多万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退还,切实减轻了企业的税费负担,“我们又将退税款投入研发,加快了公司的创新发展”。

  紧盯企业关切,着力减负担、降成本,我省制定一系列惠企政策措施:出台调整高速公路通行费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建设工程交易服务收费标准下调53%、清理规范涉企保证金、提出10个方面23条降本减负措施,实施加快民营企业发展25条措施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10条措施……

  据统计,2018年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超过700亿元。

  改善营商环境,关键在政策落实,关键在企业感受。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既要围绕当地的产业发展、主体培育、市场健全完善来优化服务体系,也要推动政府、市场、企业、社会、公众的整体联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福建马不停蹄!

  案例1

3月7日,国家税务总局三明市梅列区税务局工作人员上门为企业宣传减税降费政策。

  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政府颁发的证书和批文网上共享,目前可调用全省5190万本电子证照,涉及证照842类、批文5219类;

  利用App拍照功能,手机变扫描仪,实现纸质材料的扫描、图片处理和生成电子申报材料;使用“我的材料库”,电子申报材料可“一次申报、多次复用”;

  利用二维码技术,在PC网页申请时,可通过App扫码上传手机文件。

  记者从省经济信息中心获悉,通过新技术开发应用和数据共享应用,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政务服务“全程网办”正加速推进。平台累计办件达1131万件,网上申请办件345万件,移动端申请量达28万件。

  2015年以来,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通过整合各级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全面推行“马上就办、全程网办、一网通办”,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一站式”网上办事服务,有效提升了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目前,平台共入驻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16万项,其中95%以上提供网上办理;“一次不用跑”事项47680项,比去年同期增加107%;“最多跑一趟”事项96848项,比去年同期增加5000项。

  省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主要行政部门审批业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基本实现全省各级各部门行政审批平台互联互通,形成全省行政审批“一张网”,有力推动上下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以及跨层级、跨部门的协同审批业务的网上办理。

  省网上办事大厅还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推进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内外服务的集成融合。与EMS客户订单服务管理系统实现全面对接,实现上网申报、在家邮递材料,网上查进度、快递送结果的服务模式,推动更多事项实现“一次不用跑”;与财政非税收入网上缴费平台对接,足不出户即可网上自助完成缴款;与福建省12345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实现网上办事咨询投诉统一规范处理;与福建省信用平台对接,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我省还推出手机版、微信版的省网上办事大厅,构建以闽政通App为基础的全省一体化移动便民服务平台,实现网上政务服务从PC端到移动端的转变。至今年1月,闽政通App已接入省市两级便民服务事项超过489项,实名注册用户超过200万,初步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马上就办”掌上办。

  案例2

兴业银行福州分行与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携手推出集工商注册、账户开户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受到企业欢迎。本版文图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戴艳梅王永珍提供

  “获得电力”更快更高效

  今年初,厦门鼓浪屿磐诺假日酒店新开一家酒吧,因厨房全部采用电气化设备,向供电所申请用电增容。“已经是1月底了,没想到2个工作日后就用上电,赶在春节长假客流高峰前开张迎客。”酒店负责人高兴地表示,“用电太给力啦!”

  企业发展离不开电能,“获得电力”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以来,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围绕“获得电力”的时间、手续、成本、供电可靠性和电费透明度,展开供电服务流程再造和机制创新,打造“需求易沟通、流程易速推、成本易节约、接入易保障”的“e(易)用电”供电服务体系,让企业和群众用电更满意。

  以往,由于50千伏安及以上容量的用电申请属于高压接入,费用高、耗时长。去年,厦门在全省首试将小微企业低压接入容量放大至160千伏安,实现小微企业办电“零上门、零审批、低成本”,低压供电容量达到全国最高。对于申请50~160千伏安用电容量的企业来说,平均办电服务时长从原本的9.5天压缩到5.5个工作日,企业办电成本也从原来的20万元左右降低到2830元,降幅超过90%。目前享受到这一改革红利的小微企业已有166个。

  企业用电如与既有电源点距离较远,需要敷设较长的电缆,破路费用高、手续复杂、时间长。供电公司主动对接政府地块规划,超前完善公共网架配套,提前将10千伏公共网络建设到客户红线附近,确保地块内企业获得电力路径最短、接电成本最低。这一做法仅2018年就为企业节约投资约7000万元。

  项目施工临时用电往往需客户自行购买变压器,建设运维成本高。厦门在全国首推施工用电箱变租赁模式。

  此外,用电报装全面嵌入厦门市“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审批主流程,企业通过线上平台办理工程规划许可申请时,可以同步提交用电需求。推行“一码办电”,手机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直接办理用电业务,实现低压业扩“零往返”,高压业扩“最多跑一趟”。

  目前厦门电网可靠性指标已达到了99.991%,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获得电力”的其他二级指标也连年大幅度跃升。在去年国家发改委开展的营商环境试评价中,厦门市位列全国第二名,多项举措走在全国前列,“获得电力”一项对厦门改善营商环境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数说

  ●2018年全省共有214万户次纳税人享受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优惠24.8亿元,为492户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22.06亿元。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30.23亿元,减免物流业高速公路通行费1 1.48亿元。

  ●去年我省企业开办环节精简至3个,全省实现开办企业时间压缩至8个工作日,福州、厦门、泉州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提前半年实现国务院确定“2019年上半年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8.5天”的目标。

  ●去年以来省级共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65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均精简50%以上。其中,省级交通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由179项减至53项,保留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精简率达70.4%,超出全国省级交通系统平均水平20.4个百分点;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时间压缩60%以上,减至90个工作日以内,超过国务院要求50%的目标。

  ●我省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至去年底,“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办理事项达86%。其中,162个涉税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133个涉税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综合得分在全国的排名大幅提升。

  ●2018年12月,我省进口整体通关时间40.40小时,出口5.10小时,分别累计压缩为63.30%、75.09%,超额完成任务。

  ●执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已在工程、交通等18个领域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在司法、税务、金融等多个领域实施联合奖惩制度,开展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去年以来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08.1 7万例。

  ●我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会同同级工商联,全省共组建了1456名律师参加的服务团队,与596家重点民营企业对接,共同推进法治体检工作。

  ●2018年全省实有各类企业121万户,比201 7年增长16%,其中,内资企业1 18万户,外资企业3万户,分别增长17%、7%。全省实有个体工商户248.91万户,增长17.56%。

  专家观点

  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志端:以倒逼机制推动优化营商环境

  把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那么,福建的营商环境怎么样?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志端表示,以世界银行对营商环境的定义及评估方法论看,不同经济区域营商环境的优劣实际上是比较的结果,这种比较是来源于企业对所处区域政府监管(审批)效率、服务质量、法律法规健全性与执行力度等的实际感受。从这个角度看,福建省整体营商环境较好,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

  参照前不久开展的福建省2018年度营商环境评估,目前福建省内九市一区各自的情况有较大差异,其中厦门市的营商环境可谓一枝独秀,在建设工程项目审批、获得永久性电力连接、企业厂房交易登记、企业综合税费、跨境通关及企业破产清算等方面表现较好。许志端认为,这得益于厦门市自2015年就开始持续进行的营商环境评估与优化。厦门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主动对标世界先进经济体,借助第三方评估力量,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发现差距、诊断问题,实现边评边改、以评促改。

  许志端分析,当前福建省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中的劳动力及生产资料成本低等优势已不复存在,而原来被这些优势所掩盖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就凸显出来了。她认为,制度性交易成本就体现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流程手续复杂、要件多、时间长等以及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甚至不合理等方面。因此,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就是要减少、消除这些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简手续、压时限、降成本、优服务以及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等改善、优化措施,使投资者和企业家能更加便利、高效地投资创业。

  许志端说,结合福建省的营商环境现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简化办电流程、加快关检融合促进通关便利化、优化办税服务、加快建设“一网通办”平台等都是当前福建省改善、优化营商环境的切入点和近期目标。她建议,福建省可以充分借力客观、独立的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估报告,形成改革的倒逼机制,力争推动福建省营商环境进入国内领先行列。“这需要政府聚焦企业关切,加强上下级部门及横向部门之间的协作和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对标先进做法,精准施策。”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由记者戴艳梅 王永珍提供

标签:打造|事项|审批
稿源: 福建日报  编辑: 谢希源谢希源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