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 泉州经济总量翻了近10番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18-12-18 18:34
  

核心提示

记者日前从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局了解到,改革开放40年来,泉州抓住机遇、扭住中心、爱拼敢赢、大胆实践,走出一条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建设路子,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以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为例,由1978年的7.79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7548.01亿元,全市经济总量翻了近10番。

全市国民生产总值(海明 立兴 制图)

全市GDP 6年迈过4个千亿元关口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GDP从1978年的7.79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7548.01亿元,全市经济总量翻了近10番。特别是1999年以来,经济更是进入高速增长期。

2002年,全市GDP首次突破1000亿元;2007年突破2000亿元;2012年以来,全市GDP过“四”、斩“五”、破“六”、超“七”,接连迈过四个千亿元关口——2012年GDP站稳四千亿大关,2013年实现五千亿跨越,2015年超过六千亿,2017年超过七千亿。

按不变价计算,2017年泉州经济总量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率为12.5%。从1978年上升到2002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泉州用了25年时间;而上升到2013年突破5000亿元大关,用了12年时间;上升到2017年突破7000亿元大关,则用了5年时间。可以看出,随着时间推进,泉州的扩张步伐明显加快。自1999年起,泉州经济总量已经连续19年居全省首位。

人均GDP 2017年是1978年的512倍

人均GDP的增长成绩,也十分亮眼。1978年,泉州人均GDP仅为171元,平均到每天,还不到0.5元。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引进侨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泉州人发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大胆实践,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飞跃——

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泉州人均GDP在2012年、2013年接连突破9000美元、1万美元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槛,相当于泉州已经跨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迈入这个门槛,也为今后改善民生、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017年,泉州人均GDP达到87615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63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6.9%,是1978年的512倍。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25年翻了近两番

改革开放40年,也是全市人民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的40年。

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机会。2013—2016年,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均在13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均在6万人以上。2016年,全市拥有全社会从业人员615.5万人,较1980年城镇单位登记在岗职工数增加了596万人。

我市还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全面实施,社会保障待遇不断提高,转移净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715元,同比增长6.4%。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逐步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供给商品化住房体制,居民的居住面积迅速增加,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日益改善。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6.8平方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6平方米,是1992年的3.95倍;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7.9平方米,是1984年的5.66倍。

产业结构 二三产业比重持续提升

40年来,泉州人努力奋进,逐渐探索出了以市场为制度基础,民营经济与外向型经济互相促进为最大特色,县域经济发达为亮点,品牌化为突出优势的独特模式。

1978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最高,比第二产业高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相对落后。

经过40年的发展,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2.5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4397.7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2.2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952.19亿元。第三产业增速,自2015年起,连续三年超过第二产业2个百分点以上,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38.6∶32.8∶28.6,调整为2000年的8.7∶57.0∶34.3,再到2017年的2.6∶58.3∶39.1,第一产业下降36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上升25.5和1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升。

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泉州经济的增长格局,从主要依靠第一产业推动,逐步转变为二产和三产共同推动,劳动力进一步向二、三产业转移。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第二产业的主体作用日益明显,第三产业加快发展。2016年,泉州个私和城镇非私营单位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0.6∶55.3∶44.1,与2004年的30.4∶44.9∶24.7相比,从事农业劳动的从业人员比重下降了29.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分别提高10.4个百分点和19.4个百分点。

城乡住户存款 32年间提高逾300倍

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泉州百姓收入水平也逐年提升。

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于2002年和2011年突破万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于2008年、2012年及2017年依次突破2万元、3万元、4万元关口。1985年全市城乡住户存款余额仅为11.6亿元,到2017年增加至3511.6亿元,是1985年的302.7倍。

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9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695元,同比增长7.7%,是1990年的27.8倍,年均增长1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0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271元,同比增长8.3%,是1984年的55.9倍,年均增长13.0%。

从居民收入结构看,泉州城乡居民收入由过去单一依靠工资性收入和农业收入为主,转变为收入来源多源化,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四项收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其中,城镇居民四项收入结构由2007年的66.4∶11.9∶1.4∶20.3,调整为2017年的57.9∶22.6∶11.5∶8.0;农村居民四项收入结构由2007年的53.6∶21.9∶15.4∶9.1;调整为2017年的53.3∶36.1∶1.6∶9.0。

工资性收入始终是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作为收入主体,工资性收入的持续增长对于推动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2002—2016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1.8%。

居民消费 发展型享受型支出不断增加

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表明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反映了泉州城乡居民生活由贫困到富裕的变化过程,消费从生存型消费逐步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发展。

1990—1997年,泉州的恩格尔系数均在50%线上,处于温饱阶段(50%—60%)。

1998—2008年,泉州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保持在40%—50%之间,属于小康阶段。

2009—2017年,泉州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保持在30%—40%之间,已属于“富裕”生活标准,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近几年来也在40%的分界线左右徘徊,正由“小康”向“富裕”阶段大步迈进。

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4%和41.2%,较1990年分别降低了31.8个和15.4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体现在主食比重下降,营养丰富的副食类消费比重不断上升,食品种类趋于多样化,各种生态绿色食品、保健食品消费量迅速增加,食品不再仅仅是保证人们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更成为具有改善和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发展的功能产品,食品消费从“解决温饱”向“丰富营养”转变。

(记者 蔡紫旻 通讯员 曾艳)

标签:经济总量|改革开放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