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泉州纪事】1985年:《泉州晚报》创刊发行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18-12-18 18:34
  

  1985年4月1日,《泉州晚报》创刊号推出。(黄连茂 摄)

  自1985年创刊以来,《泉州晚报》经过33载成长,温暖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也见证了泉州日新月异的变化,沉淀出岁月的芬芳。

  创刊初期 人财物一切从零开始

  许多年轻人或许不知道,在1969年4月1日原中共晋江地委机关报《泉州报》停刊后,泉州一直没有地方机关报。直到1985年4月1日,时隔16年后《泉州晚报》创刊号推出,才结束多年没有报纸的历史。

  16年的断层,给筹备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时间拨回1984年4月,中共晋江地委决定创办地委机关报《泉州晚报》,由行署顾问张田丁、地委宣传部长庄晏成、地委副秘书长王敬萱组成筹备领导小组。次年1月,筹备领导小组指定黄梅雨、周焜民、陈日升等同志筹备出版《泉州晚报》。“当时正是改革开放春潮涌动之际,思想比较活跃,以晚报的形式办机关报,更贴近读者,也促进了新闻改革。这不仅走在福建省前列,在全国也是尝试。”时任泉州晚报社总编辑的周焜民回忆说。

  尽管过去很多年,时任泉州晚报社总编室主任的陈日升仍然记得1985年4月1日当天,那张筹备许久的4开4版创刊号终于孕育而出,他怀着激动的心情阅读了很多遍。这份泉州人民期盼已久的报纸带着油墨的清香,承载着时代的重任,如春燕展翅,飞入寻常百姓家。

  “创刊初期很艰难,设备、资料短缺,人员队伍经验不足,可以说人、财、物都是从零开始。”周焜民回忆,报社刚组建时,旧《泉州报》设备、档案、资料荡然无存。“那时候基本是摸着石头过河,抽调过来的十几个人很多都既当记者又当编辑,既要采访也要编稿。”陈日升回忆,当时国内新闻都通过电讯设备接收,再打出一条一条的字,粘贴在白纸上,再用铅字排版,往往要通宵达旦。如果遇到突发新闻,已经上版的铅字要重新打乱重组,耗时费力。

  创刊如平地一声雷,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刚开始,创刊号只发行7000份,一经推出大家争相传阅,不少市民主动要求订阅。试刊共出版11期,印发了22.3万份。

  正式发行 为改革立言作群众导向

  1985年7月1日,《泉州晚报》正式发行,4开周六刊,发行量直线上升,省里有关领导表扬其“大跨度前进”。

  大家在深受鼓舞之余,都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办好这张机关性质、晚报形式的党报。“泉州晚报是党报,应宣传中心、引导舆论,这是重中之重。但它也要有晚报的特色,轻松活泼,贴近生活。”周焜民说,当时办报理念是新闻抓重、大、特,言论提倡千字文,专刊、副刊注重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特色渐显,开始拥有一大批读者和作者。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为改革立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正是泉州改革开放方兴未艾、经济建设迅速勃兴时期。1987年到1988年,在当时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泉州晚报》摒弃传统的新闻表现手法,另辟蹊径,在一版开辟“东风万里泉州路”系列通讯专栏,组织记者深入到山区村寨、沿海渔村采访,从生活角度着笔,反映改革开放给泉州山区农户和沿海渔民带来的生活巨大变化,反映乡镇企业的发展活力。一年时间里,共刊发各路记者发回的100多篇文章,宣传泉州改革开放成就。

  在立足本土的同时,不断扩大报纸的对外影响力。“在创刊的第二年,《泉州晚报》就承办了全国晚报会议,邀请全国26家晚报主编记者来泉,参观乡镇企业、了解文化古迹,深入感受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变化。”周焜民说。

  为了向外宣传《泉州晚报》,陈日升借着到北京开会的机会,火车每次靠站,他就迅速下车在当地火车站张贴报纸,就这么一路贴到北京,一下子就把《泉州晚报》的名声打出去了。

  办报情怀 打造一张泉州金色名片

  报社创办初期,工作条件异常艰苦,老报人们栉风沐雨、披肝沥胆,在艰苦的条件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给后辈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我的记忆中,创刊初期报社人手紧缺,每位同志都认真负责,采编、印刷、广告、发行,一个人顶几个人用,没人叫苦叫累。”周焜民说,很多工作人员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以社为家,整个报社有一股朝气,有一种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集体精神,就像是负重前行的骆驼队。

  “泉州人的‘爱拼敢赢’,在创办报纸的过程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陈日升回忆,最初那批老报人许多都是中文系毕业的,对于做新闻、做记者有着一腔热血。大家都觉得这是多年后家乡的第一份报纸,应当全面反映泉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打造成展示泉州的一张金色名片。最初一批老报人摩拳擦掌,倾注了心血和热情,起早贪黑,不怕苦累,肩负着使命感。正是这份情怀,为晚报收获了无数铁粉。前不久结束的《泉州晚报》“总编接线”活动上,来自山东的卢先生深情讲述了与晚报的情缘,“每天读报浏览泉州新闻已经成为多年习惯”。对于许多像卢先生这样的铁粉而言,《泉州晚报》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的老朋友。

  一路风雨一路歌。泉州晚报社现已拥有《泉州晚报》《东南早报》《泉州晚报·海外版》《泉州商报》《泉州人家》、泉州网、手机泉州网、“泉州通”客户端等。从铅字排版到办报质量、印刷水平、技术进步领先全省、全国地市报,从单一媒体到多元经营、形成规模态势,泉州晚报社浓墨重彩地书写着泉州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史,而泉州晚报人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与时间赛跑、与时代同行。

  多个指标 居全省地市报前列

  作为中共泉州市委机关报社,泉州晚报社按照“深耕主业,稳住大盘、创新转型、融合发展”的思路,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不断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坚持与时俱进。

  一以贯之,坚持“权威主流百姓情怀”的办报理念,追求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泉州晚报》作为全国非省会地市级晚报唯一的一家,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百强报刊”。《泉州晚报》印刷质量荣获全省“六连冠”,编校质量2017年度全省第一,发行量长期居全省地市报首位。因为办报质量突出,泉州晚报社2018年被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评为“福建省十大名社名刊”。

  在加强纸媒内容建设的同时,泉州晚报社与时俱进开辟新媒体矩阵,及时传递党委政府声音。旗下“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客户端)新媒体矩阵总用户数居福建省地市报前列,《泉州晚报》《东南早报》和泉州网的微信公号影响力稳居全省前列。“莫兰蒂”台风期间,《东南早报》官方微信阅读量高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人民日报官微,这几乎是全国众多报纸新媒体所能争取到的最高荣誉。

  从不停下追逐的脚步,除了深耕主业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报社还积极拓展广告经营和多元经营,近年来新媒体广告量持续大幅上升,报社经营有效止跌,净利润连续三年逆势上扬。多元经营方面也取得累累硕果,目前共有7家经营实体。报社因多元经营业绩突出,作为福建省报刊服务业的唯一代表,当选为“福建省文化产业十大龙头企业”,走出一条极不平凡的改革创新之路。

  因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稳居全国地市报前列,报社长期担任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单位和副秘书长单位、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副会长单位。近三年来,泉州晚报社获得省级以上荣誉二十多次,包括福建省文明单位、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奖、中国地市报报业经营十强、全国报业经营管理先进集体、中国地市报报业发展50强、中国地市报十佳品牌、改革创新卓越贡献媒体、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奖、第三届中国地市报经营创新十强、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优秀单位等。

  (记者 殷斯麒)

标签:改革开放40周年|泉州纪事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