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2019年度国考今开考:近138万人报名过审 竞争比95:1

www.ijjnews.com   中国新闻网  2018-12-02 14:10
  

  2019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笔试今日开考。本次国考计划招录1.45万人,共有137.93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平均竞争比达到95:1,为近5年来最高,最热岗位的竞争超过4000:1。

  招录1.45万人:近138万人报名过审

  今天上午9时,2019年度国考公共科目笔试将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和个别较大城市鸣锣开考。上午进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考试,下午进行“申论”科目考试。

  本次国考招考共有中央机关75个单位和20个直属机构参加,计划招录1.45万余人。从招录规模来看,和2018年度相比,本次国考招录规模下降近一半。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本次国考招录规模的大幅压缩,其背景是今年启动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一些中央部门的合并重组,机构编制管理上会有总量控制,这或导致公务员招录规模缩减。

  招录规模虽然压缩,但是,从报名人数来看,国考热似乎并未降温。

  据国家公务员局的统计数据,本次国考报名人数约140万,其中137.93万人通过审核,与去年过审的165.97万人相比,下降28.04万人。

  从历史来看,从2009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一直到本次国考招录,国考报名人数连续11年都在百万以上。

  最热岗位竞争超4000:1

  计划招录1.45万人,近138万人过审,本次国考平均竞争比达到95:1,这一数字也是近5年来最高。

  除了平均竞争比例,每次国考“最热”岗位的竞争都较为引人关注。

  近年来的国考报名,一些职位的竞争热度高达“千里挑一”的现象已经不是新鲜事,有些年份,国考报名的最热职位竞争甚至达到了“万里挑一”。

  观察本次国考报名,部分职位依然能够吸引考生“扎堆”填报。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公布的数据,截至报名结束时,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气象局“预报股业务管理科员”一职,竞争比已经达到4040:1。

  竞争超过3000:1的职位还有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西双版纳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2)一职,竞争比已达3662:1。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的“案件审理处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本次计划招录3人,截至报名结束时,该职位已有9144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职位竞争比也超过3000:1。

  “每年国考报名中,最热职位都是在报名中随机出现,但是,吸引考生扎堆填报的职位,一般多是报名要求相对宽松,限制性条件较少。”华图教育公考辅导专家李曼卿说。

  公务员局提醒考生珍惜机会

  在通过报名资格审查的137.93万名考生里,有多少人将在今天走进国考考场?

  观察过去几年的数据,每年都有不少考生选择放弃考试。2018年度国考,共有165.97万人过审,113.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弃考人数超过52万。

  而在2017年度国考,148.63万名过审考生中有98.4万人最终参加考试,弃考者同样超过50万。

  在本次国考报名开始之际,国家公务员局发布《诚信报考从我做起》的通知要求,希望广大考生珍惜机会,不轻易放弃、不轻易爽约考前承诺,珍惜信誉,认真对待每一个招考环节,认真践行每一项招考要求。

  国家公务员局还提醒,特别是进入面试以后环节的考生,不临时随意放弃面试资格和录取资格,以免错失实现职业理想的机会,影响其他考生权益和招录机关的正常补员需求。

  强调考纪 严打考试作弊行为

  本次招录报名开始之际,国家公务员局发布了《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

  指南中指出,在本次招考中,考生有违纪违规行为的,根据《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按照有关规定分别给予取消报考(考试)资格、考试成绩无效、不予(取消)录用等相应处理。

  其中,违纪违规情节严重和特别严重的,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进行认定和处理。被认定为严重或特别严重违纪违规的考生,不得确定为拟录用人选。公务员主管部门或公务员考试机构将视情况向考生所在单位(学校)进行通报。

  此外,国家公务员局在上述《诚信报考从我做起》的通知中也强调,考生要严格遵守考试纪律,不带违禁物品,不做违纪之事,不抱侥幸心理,不搞作假舞弊。

  国家公务员局还提醒考生,妥善保护好自己的考试试卷和答题信息,坚决抵制任何集团作弊、利用各种手段作弊等丑恶违法行为。考后不散布、不传播考试试题,不参与网上不负责任的议论。

  (记者 付强)

标签:国考|竞争
稿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蒋妮蒋妮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