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晋江故事.美好生活 >>正文

家门口有名校 更多人上好学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8-11-18 13:04
  

  2011年,王亚芳从晋江实小来到刚创办两年的晋江第三实验小学担任校长时,周边还是一片荒芜;如今,学校周围已是高楼林立。去年底,晋江桥南社区正式挂牌,总人口超5万,成为晋江第一大社区。

  校园从30亩到55亩,学生从334名到3886名,教师从34人到207人……2009年至今,学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断做大做强。可以说,城市改建后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均衡发展,三实小是一个缩影。

  “学校要办好,师资最关键。”王亚芳说,三实小充分借鉴了百年名校晋江实小的办学经验与资源,结合实际探索搭建一批师生成长的平台。比如,组建“1+ n”教师发展共同体,以优秀教师骨干为核心,让骨干与新教师结对共建“,传帮带”打造各学科核心团队,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这套教师培养体系效果如何?该校党建办主任曾福建与记者分享了一个“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的故事。林宝花本来是一名体育老师,因为在教学中眼睛受伤,不得不转教数学。经过学校教师成长平台的历练和自身的努力,林老师在晋江和泉州多项数学教学技能展示中摘得奖牌,从“门外汉”蜕变为“教学尖兵”。

  在构建育人“大课程”上,三实小构建“和美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两国五地25校发展共同体”、习礼大课堂、体育大课间、德育大阵地、真人图书馆、桥南少年宫等多样载体,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展示自我。建校以来,2000多名学生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

  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赢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到桥南购房,将孩子送到“家门口”的三实小读书。王亚芳告诉记者,2009年时一个年段最多3个班,今年一年级已有19个班,学生突破千人。

  为了满足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晋江市、镇两级投入大量资金对池店教育资源进行扩容。2015年,投入7000万元启动三实小扩建工程,一期已投入使用;推行教育集团化管理和引进名校办学等措施,以三实小为龙头,设总校、滨江校区、海丝校区、金针校区,实行“一块牌子、一套班子、四个校区、分片管理”的紧密型集团化管理模式。今年9月,滨江校区投用,第一批学生正式上课。

  “我们采取集团内师资流动、管理和文化共育、课程共享,形成多个校区共同发展的教育联合体,让更多孩子享受均衡的优质教育资源。”王亚芳表示,到2020年,一校四区格局将成型。

  印记

  多年来,晋江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创建教育强市作为推动教育发展核心目标和首要任务,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补足教育短板,深化教育改革,教育事业发展态势良好。

  坚持优质均衡,着力增强教育供给。2012年,晋江率先实施公办高中免学费政策。2015-2017年,财政教育支出分别为25.31亿元、25.78亿元、26.64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9.51%、18.76%和21.01%;三年来累计投入12.4亿元,建成投用111个校(园)教育项目,建筑面积61.1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98万个;按“全市一城”思路,强化城乡统筹,突出同城同步,至2030年,全市规划新增教育科研用地700.53公顷。

  坚持协调发展,着力优化教育结构。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高端教育向国际化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提升教学质量,深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异彩纷呈,体艺工程亮点频出;引育结合,扩大师资增量,着力强化师资培训,实施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千百十一”孵化计划,建设一流教师队伍。

  同时,晋江突出改革创新,探索适应形势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推动教育持续发展。创新入学机制,向社会公开“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的承诺,坚持“两为主”“零门槛”保障来晋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入学权利。创新办学模式,推进小片区管理、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等办学模式,现有教育集团32个,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记者_陈维曦

标签:教育|三实小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吴美斌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