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互联网法院成立一周年啦!看看“以网管网”有哪些创新?

www.ijjnews.com   新华社  2018-08-19 09:30
  

  新华社杭州8月18日电(记者吴帅帅 程昊) 隔着屏幕让远隔重洋的当事人同时参加庭审;用区块链新技术固定保存电子证据;通过大数据搜索,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被告人并电子送达诉讼文书……这些科技感十足的“操作”,都是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一年来不断解锁的“新技能”。

  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一周年。作为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一年里,这家基层法院以智能化和专业化的方式探索了管辖范围内的互联网购物与服务、小额金融借款等合同纠纷、互联网著作权属、侵权纠纷等六类涉网案件。用一根网线串起涉网案件审理全流程,以互联网方式推动互联网空间治理的探索正在不断深化。

   在线审理突破时空限制

  杭州互联网法院里偶有前来咨询或补交材料的当事人,整个立案大厅显得有些安静。据杭州互联网法院常务副院长王江桥介绍,目前杭州互联网法院受理的涉网案件中,在线审理模式已经实现了常态化:起诉、调解、立案、举证、质证、庭审、宣判、送达等诉讼各环节全程可以实现网络化。

  通过网络诉讼平台,原本对簿公堂的双方在互联网上见了面。“被告通过平台点击看一下原告提交的证据。”杭州互联网法院法官沙丽在一起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审理中说。杭州互联网法院统计,目前线上申请立案数占比已达89.2%。

  部分长期从事知识产权类案件代理的律师表示,有一些涉网案件索赔金额远低于诉讼耗费的时间、差旅成本,通过在线审理,大大降低了律师和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进一步打破时空限制,杭州互联网法院又推出了异步审理模式:将涉网案件的各审判环节分散在杭州互联网法院的网上诉讼平台,允许各主体按照各自时间登录平台,以非同步的方式完成诉讼。

  定居在加拿大的王女士是一名专营品牌化妆品的淘宝店主,因产品质量问题被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12小时左右的时差让她很难进行在线同步庭审,但在异步审理模式下,她只需要将答辩意见、证据、质证意见上传至诉讼平台,等待排期开庭即可。

  “法官与原告、被告等诉讼参与人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非同步完成庭审流程。”王江桥介绍。

  杭州互联网法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底,该院共受理各类涉网案件11000多件,审结9600余件,凡当事人同意的案件100%在线开庭审理。涉网案件开庭平均用时28分钟,平均审理期限38天,比传统审理模式分别缩短60%和50%的时间,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9%。

   运用新技术审理“新”案件

  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王四新表示,涉网案件有其特殊性,比如证据的数字化等,因此需要专业司法审判跟上技术发展步伐。

  “一年来我们推出了不少应用机制的创新,比如电子送达平台、电子存证平台等等。”王江桥说,比如通过推出的电子送达平台,涉网案件找不到被告这个棘手的问题得到高效的解决:根据立案时当事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等信息,现有的送达平台将利用大数据自动检索当事人名下的所有手机号码、绑定的宽带地址、电商平台账号、电子邮箱等常用电子地址,进行信息推送,部分信息必须要当事人点击确认才能继续使用设备,保证了送达效果,目前送达成功率达88%。

  与此同时,纵观试点一年以来的涉网纠纷,案件的类型纷繁复杂。“杭州互联网法院在一年中不断遇到新技术、新问题,也做了一些有典型意义的探索,比如首次明确大数据产品权属;首次确认区块链电子存证的法律效力;界定网购‘职业打假’行为;建立‘比特币’等虚拟财产的保护机制等等。”王江桥说。

  根据杭州互联网法院统计数据,试点一年来,四大涉网案件类型中,著作权类案件占比最高,关注度也最高,包括《后宫·甄嬛传》《奔跑吧兄弟》《捉妖记》《金陵十三钗》等著作权侵权案件曾引发舆论关注。占比排名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别是网购纠纷类案件和互联网金融案件。

   构建涉网审判规则体系

  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杜前表示,互联网法院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与‘法院’两个词叠加,或是在司法实践中辅助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而是一项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重大制度创新。

  除了审理模式和智能平台的创新举措,杭州互联网法院也在一年的试点期间,做了一些互联网司法实践流程、规则、标准方面的“拓荒”。

  据介绍,一年以来,杭州互联网法院出台了涉网案件异步审理规程、电子送达规程、电子证据司法审查标准等十余项规则、标准,实现从起诉到归档所有环节规则全覆盖,基本形成涉网案件审判的程序体系和操作指引。

  王四新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涉网案件会越来越多,杭州互联网法院的一些创新适应了互联网的特点,突出了审判的智能化和专业化。互联网法院的创新实践将为中国互联网空间的治理探索更多典型案例和经验规律。

标签:互联网|创新|涉网|平台
稿源: 新华社  编辑: 谢希源谢希源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