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养中有医 医中办养 为老年人幸福加码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8-08-05 08:56
  

  晋江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晋江新闻网8月5日讯 “阿婆,吃饭了。”昨日上午11点30分,晋江磁灶镇医护航家养老护理院,护工许培英正一口一口、耐心地给林阿婆喂饭。

  今年98岁高龄的林阿婆,身体机能衰退严重,只能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其家属均在香港无法照顾,这成为摆在家人面前的一道难题。2015年3月,林阿婆住进了医护航家养老护理院。在这里,她不仅能得到专业护工24小时看护,还能享受每天定时翻动、擦洗身体、喂饭、量血压等服务,家人终于可以放心了。

  而这样的贴心养老服务在晋江并非个例。记者了解到,截至2017年底,晋江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达16.65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4.5%。近年来,晋江大力推进实施市、镇、村和民办四类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解决更多老人的护理和养老难题,弥补养老事业短板,让更多失能老人也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打破只收自理老人局限

  失能老人也能“老有所养”

  医护航家养老护理院位于晋江市磁灶镇磁灶社区。昨日11时许,养老院里的三四个护工忙着把刚出锅、热腾腾的饭菜装进餐车。

  和往常一样,老人们的午餐是三菜一汤,当天的菜色是红烧小肉鱼、炒花菜、炒青瓜和丸子汤。养老院行政主管叶玉洁介绍,为了保证营养,养老院聘请营养师来搭配,荤素合理,总体口味偏清淡,易消化,适合老人。

  和3楼、4楼住的老人不同,5楼住的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一日三餐都要护工喂。当天,护工许培英打好饭菜,一一送到房间,耐心地给她负责的几位老人喂饭。

  林阿婆住在507房间,瘦小的她靠坐在床头,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大毛巾,防止进食的时候洒在身上。

  “慢慢来。”许培英一勺一勺地给林阿婆喂饭。林阿婆边咀嚼,边不断抬起左手,微微竖起她并不太灵活的大拇指,一个劲地对着在场人员示意。工作人员试着帮她“翻译”,原来她想表达的是,“这里的人对她都很好,她住得很满意。”听完,林阿婆嘴角微微上扬,表示认同。

  原来,林阿婆不仅是入住老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也是养老院接收的第一位老人。老人入住三年多以来,不仅解决了她子女的后顾之忧,也得到很好的照顾,胃口和精神状态一直不错。

  “我们打破只接收本区域自理老人的局限性,还接收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型养老服务。”医护航家养老护理院院长陈进发说,通过采用“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模式,改善了以往请人在家看护不专业且负担大的弊端。

  记者从晋江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晋江市已建成各类养老机构52所(含镇级敬老院6所,村级敬老院40所,民办养老院6所),在建筹建养老机构40个;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276个、农村幸福院(含老年活动中心)261个;现有床位数5676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4张。

  值得一提的是,磁灶医护航家养老护理院实行的是“村建民营”模式,而实行“公建民营”模式、计划总投资2.37亿元的晋江市社会福利中心一期项目也已进入运营筹备阶段。

  专业化人性化服务

  失能老人在这里“养中有医”

  磁灶医护航家养老护理院3楼用餐处,今年61岁的王火成吃得正香,餐盘里的饭菜几乎见底。见到记者前来,他十分热情,主动转过身来打招呼。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精神状态和健康情况都良好的老人,就在两个月前,他还只是一个无法走路、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

  说起他的变化,养老院的按摩师杨师傅感触最深。“他是一名‘五保户’,没钱,没家人,无法自理,真的太可怜了。”杨师傅回忆,三个多月前,王火成刚来的时候,由于患有小儿麻痹症,整个人干瘦无比,双脚交叉无法站立,浑身毛病多,连续十多天都不怎么吃饭。

  “说实话,他的身体要恢复是很难的,但我不想放弃,用尽全力为他医治。”杨师傅说,别人按摩20分钟就可以,但给王火成至少要45分钟。经过杨师傅的用心治疗和护理人员的精心照顾,没想到,仅仅一个多月,王火成就能下地走路,也能自己吃饭、洗澡,整个人状态好了许多。

  在这里,对无法自理的老人来说,除了能得到24小时专人看护照料服务,还能得到医疗保障,实现医养无缝对接。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养老院每一个房间都安装了网络数字监控系统,家属可以通过APP查看监控视频,通过画面、声音传输,随时掌握老人的情况。这样一来,不仅家属放心、安心,也对护工起到监督作用,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晋江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晋江市出台政策,大力推行医养结合模式,通过“养中有医”“医中办养”等方式,逐步提高医养结合水平。目前,全市养老机构设立医务室9家,居家养老服务站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77个,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9家。

  此外,晋江市民政部门还积极开展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工作,今年将投入750万元为全市70周岁及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购买长期照护保险;晋江市老龄部门将积极建立高龄老年人保险制度,今年将投入190多万元为全市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政策资金“加持”

  为养老事业“保驾护航”

  随着老年人对医疗和养老的需求日益增加,医院不适合养老、养老院不方便就医的问题突出。构建医养融合的养老新模式,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说起当初为什么会建立磁灶社区医护航家养老护理院,有个人不得不提。可以说,养老院的一砖一瓦、一树一草都是他看着“长大”的。

  早在2006年,时任磁灶镇磁灶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的吴水民就发现,农村很多家庭都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很多子女外出务工或忙着做生意,家中如有不能自理的老人,根本无法“分身”照顾。

  “对于这种情况,我也感同身受。”吴水民说,他的母亲也曾因为中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虽然有请护工照料,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便的地方。于是,他意识到,针对半失能和失能老人的护理养老需求会越来越大,成立一所能够满足老人护理和养老难题的养老机构,是很有必要的。

  在上级积极引导和支持下,吴水民积极发动社区爱心人士、企业和海内外乡贤捐款,2010年,养老院开始动工建设。一期建筑规模2000平方米,标准床位75张。随着社会认可度越来越强,需求越来越大,二期计划投资2000万元,设400张标准床位。

  吴水民介绍,从建设到引进医护航家团队运营,几年来,养老院得到晋江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2010年启动建设时,晋江市民政部门根据当时的政策给予社区一次性20万元建设补助,晋江市慈善总会也给予10万元补助。据悉, 2014年以来,晋江市对养老机构的建设补助标准提升至60万~100万元。

  自2015年医护航家团队开始运营以来,每年每张床位获得床位护理补贴2400元;今年起,补贴标准将提升至2400元~6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晋江市对于医护航家养老院这种运营模式的机构,通过第三方评估达到等级评定五星级标准的,将给予该团队一次性10万元以上的补助资金。

  养老事业能不能真正做好,关键在于是否建立“钱从哪里来”的长效保障机制。晋江市采取“村居自筹、社会募捐、政府补助”等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不断提高养老服务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养老服务经费投入比例。“目前,晋江市财政每年投入养老服务经费3000多万元。”晋江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_沈茜 秦越 文图)

标签: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吴择吴择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