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免费为村民“讲古” 南安这位86岁老人已讲200多场

www.ijjnews.com   泉州网  2018-08-04 11:47
  

   晋江新闻网8月4日讯 (泉州网记者陈灵 黄耿煌 文/图)86岁,100多个故事,200多场“讲古”。这几个简单数字背后,是一位老人质朴的坚持,和对村里老年人真诚的关爱。在南安霞美镇西山村,86岁的傅子碧从去年开始,每逢周一、周二、周四、周五的早晨,在村老人活动中心附近“讲堂”为村民免费“讲古”,风雨无阻。古典名著、孝悌忠信、家风家训,他精心挑选故事,以闽南语思维方式重新编排,还会穿插自编的顺口溜。他的“土味”讲古,每场必吸引二三十名老人来听,为老人们略微乏味的生活带来不少乐趣。

86岁的傅子碧为村民免费“讲古”

86岁的傅子碧为村民免费“讲古”

村民听得津津有味

村民听得津津有味

  闽南语讲古声情并茂 九旬阿婆拄拐来听

  3日早晨8点多,65岁的傅炳建载着孙子骑电动车来到西山村老人活动中心外。停好车,他牵着孙子坐到“西山村讲堂”的观众席上。不一会儿,70岁的傅其星也从附近家中散步过来,手里提着一壶水。他把水壶放在“讲台”上,也坐到观众席。很快,陆陆续续又从四面八方来了不少村民,95岁的吴奶奶拄着拐杖,亦缓步前来。讲古人傅子碧揣着厚厚的文件夹,站着和大伙聊天。

  这处“讲堂”设在高高的铁棚下,讲台后的背景板写着“宣讲古今故事,传承民族文化”,旁边还有两块“孝”、“善”宣传板。除了原本就有的石桌石椅,讲台和观众座位均是旧木头桌椅。棚外阳光明媚,讲堂阴凉舒宜。8点半,傅子碧走到讲台后。背后小黑板上写着的“三人五目过后没长短脚话”和“大量大福”是他当日讲古的主题。他声音洪亮,声情并茂,不时冒出的顺口溜句句押韵,引来观众笑声。约半个小时的讲古里,30多名村民听得津津有味。

  “基本上场场都来。家离这里有几公里,我就骑电动车来。”讲古结束后,傅炳建回味无穷,“平时除了带孙也没别的事做,来这里听他讲古很有趣。”带水给傅子碧喝的傅其星也直夸:“讲得很认真,很有意思,我担心他口渴,就每天带水过来。”

  自编“土味”顺口溜 深受村民喜爱

  “上世纪90年代,村里有位讲古的老人,会象征性收一点费。我不想收费,现在体力活干不了,嘴还能动,我就想通过讲古,响应‘关爱老人’的号召,让自己和其他老年朋友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傅子碧说,他的内容多源自《泉州讲古》和另外三四本故事书,从西山村历史讲起,后拓展到南安、泉州和外地传说故事。他订有3份报纸,讲古完,则分享一下近日的时事。平时看到好的词句,也会抄在笔记本上,现两本笔记本满满当当。

  每讲一个故事,他都记录编号。记者翻开“目录”,内容含括“清源山连心石”、“郑成功焚青衣招贤”、“蔺相如完璧归赵”等,目前已编到121号。“每个故事会在家先看两三遍,再一边计时一边讲两遍,把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他说,最重要的是闽南语特有的“土味”,为此,他花费不少心思。如讲到西山村历史时,他自编顺口溜:“西山五个姓,肖王何傅郑。团结无相欺,和睦好厝边。”闽南语句尾押韵,贴近生活,深受村民喜爱。“有时睡前突然来了灵感,赶紧起床开灯,先写到纸上,怕自己忘了。”

  讲完后,他还会征求意见,欢迎村民纠正、补充,以利自己改进。“有一次讲到郑成功焚青衣,一位老村民就做了补充,我很高兴。”他笑着说。

  为老人带来欢乐 为乡村传播“正能量”

  “2016年,老傅做了腰部手术。身体恢复后就找到我说,想给老人们义务讲古。”西山村党支部书记傅育锋介绍,村两委觉得这是件传播“正能量”的好事,便修整这处空地,打扫卫生清理杂物,从西山小学搬来“退下来”的桌椅,立起背景板。从去年大概四五月开始,老傅每周4场,周一、周四讲新故事,周二、周五重讲前一天的故事,意为“重播”,至今已讲了200多场,“不少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拄着拐也会来听。他的讲古真的给村里老人带来很多欢乐。”

  当天讲古结束,傅子碧准备回家后,从新买的故事书里找新的故事,“我想一直讲到失去讲古的能力。要是能讲,只要大家不嫌弃,我会继续坚持讲下去。”

标签:
稿源: 泉州网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