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党政企社群共同发力民生提质 安海教育发展基金会助力“学在安海”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8-06-04 08:24
  

   开栏语:发展高质量,镇街有力量。为了更好地展示晋江各镇街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跨越赶超方面的努力与探索,今日起,本报推出“跨越发展高质量‘晋江经验’新篇章·街镇行”系列报道,凝聚合力,积蓄能量,助推晋江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建设。

  晋江新闻网6月4日讯 昨日,晋江安海实验幼儿园新校区的工地一片繁忙。年初封顶后,这个新校区开始进入一装并筹备二装事宜。“特别幸运”的是,二装所需的资金有了“坚强后盾”。

  “二装包括户外活动器械、文化景观及校园网络监控设施、室内配套设备等的添置。”安海实验幼儿园园长颜秀贵说,“二装在政策上基本没有配套资金投入,如果没有安海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明年秋季要顺利开班就很困难了。有了党委政府和基金会作后盾,现在我们信心满满。”

  对于安海教育发展基金会,颜秀贵怀着一份特殊的感动。此前,安海实验幼儿园嘉辉班的所有改造费用也都由该基金会全权负责。而正是因为嘉辉班的开班,安海镇区首次做到学前优质教育资源的全满足,镇区的家长们再也不会因为“摇号”而苦恼了。

  在安海,同样幸运的还有养正中心小学、成功中心小学、苗苗幼儿园等。

  养正中心小学新校区计划于今年9月份开工建设。校长姚建安告诉记者,基金会参与养小新校区建设资金的筹措工作,还全程参与新校区的规划、填土、手续报批等,人力物力财力全方位投入。

  “在安海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安海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6月,苗苗中心幼儿园租赁了一个厂房,并投资600多万元建设了新园区,于2017年春季投用,相较于旧园区扩增了100多个学位,满足了更多孩子的入学需求。”苗苗中心幼儿园园长陈雯雯说。

  为集聚党政企社群合力提升教育惠民质量,在安海镇党委、政府的积极筹划、有力推动下,安海教育发展基金会于去年11月正式成立,在成立之时,就收到社会各界意向捐资超过2.3亿元,创全省镇级教育基金之最。

  “近年来,安海对教育的投入不遗余力,但教育这项民心工程投入较大,仅靠财政资金投入远远不够。在社会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吁下,‘安海教育发展基金会’应运而生。”分管教育的安海镇党委宣传委员张培良说。

  应运而生的安海教育发展基金会发挥了什么作用?在该基金会会长吴清标看来,安海每一所学校都是他们支持和帮助的对象。

  记者了解到,安海教育发展基金会自注册之时起,每年六一、教师节都到学校进行慰问,关心学校办学、师生情况、存在困难等,并积极给予帮助,对教研教学活动、老师培训进修等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在一些学校的建设过程中,基金会不仅给予款项支持,吴清标等人还积极参与,为学校的规划、报批、装修等方面提供帮助。

  吴清标说,基金会将努力当好“后勤兵”,助推“学在安海”品牌建设,为安海创建现代化教育强镇做出积极贡献。

  各校得到安海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强力支持,而基金会的发展,则离不开安海的经济基础、慈善传统和社会合力等。

  据了解,近年来,安海镇根据《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工作三年(2016—2018年)行动方案》,紧扣“镇级小城市”试点建设,着眼于解决镇域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规模不大及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集中力量,持续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坚持用“学在安海”聚人气、促商贸、惠民生,努力打造闽南教育第一强镇。

  “民生提质永无止境,教育发展任重道远。”安海镇党委书记唐春晓表示,“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工作三年行动方案”今年收官,但社会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资源的需求,永远都走在既有成效的前面。安海教育要继续在优化布局、多元投入、提质扩容上发力,教育发展基金会的作用很关键,“爱安海”的氛围合力很关键,镇党委政府必须有为统筹、再接再厉,全力推动安海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_张志耐 通讯员_吴志源)

标签:晋江经验|安海|街镇行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