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一代大师魂归故里 李亦园长眠清源山

www.ijjnews.com   东南早报  2018-04-17 10:14
  

  聚散70载 北山低首故人回

  已故泉州籍台湾“中研院”院士、著名人类学大师李亦园长眠清源山

(资料图)

  “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时刻!父亲魂归故里的心愿真正实现了!”

  4月16日上午11时,幽静的清源山上,阳光正好。上周五就已从宝岛台湾漂洋过海抵达泉州的李康龄女士,沉稳的外表下,激动的心情不言而喻。这一刻,她作为子女代表,护送父亲李亦园(已故泉州籍台湾“中研院”院士)骨灰,袝葬于故乡泉州母亲山清源山之市文物保护单位“李根香林朝素墓葬”,叶落归根、魂归故里。

  李亦园,福建泉州人,1931年生。1948年赴台,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及美国哈佛大学。是享有国际声望的人类学大师,在台湾从事学术研究60余年,研究领域广涉人类学、文化学、比较宗教学、神话研究,并以高山族、华侨社会以及华南、台湾汉民族间文化为田野研究对象,成为著名学者。李亦园还培养了一大批人类学研究的人才,被称为“推动台湾人文社会科学整合第一人”。

  十分热爱故乡泉州的李亦园,在1989年得以返乡,其后便常常应邀参加家乡的各种学术活动,为“泉州学”的定义和范畴提出独到见解,为“泉州学”的确立、构建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生前,李亦园多次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迫切愿望,提出两岸应共同努力,合作交流,弘扬闽南文化。2017年4月18日,李亦园于台北病逝,享年86岁,世界各地朋友圈集体悼念。

昨日,李亦园先生魂归故里

  整整70年 游子终眠清源山下

  “1948年从泉州离开去台湾,2018年从台湾回泉州,整整70年。”李康龄是李亦园教授的二女儿。自懂事起,李康龄总能听到父亲讲述故乡泉州的大小事情,风景名胜、美食小吃、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故事,都让李康龄着迷。她说,父亲生前仍保留着在泉州的生活饮食习惯,比如在清明期间也会吃泉州的润饼菜。

  1986年,两岸尚处于隔绝状态,李亦园与分别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母亲林朝素在香港相见,母子团圆,抱头痛哭。李亦园的父亲,是被赞为诗、书、印及摄影“四绝”而驰名于世的李根香,于1962年因病孤身一人在马尼拉去世;1990年,他远赴菲律宾马尼拉华侨义山公墓,奉父亲李根香骨灰归泉州,葬于清源山赐恩岩下古石蹬道右侧;被称为“泉南女子教育的先行者”的母亲林朝素1993年在泉州去世后,与父亲李根香合葬于清源山赐恩岩南麓。

  “当年父亲带祖父回家,如今我带父亲回家。”去年父亲病逝,母亲身体便不大好,没能送父亲回乡,李康龄可谓是身负重任,她带上父亲的骨灰,于上周五抵达泉州,昨日正式将父亲骨灰与叔父李少园夫妇、祖父母埋葬在一起,实现团圆。李康龄透露,下个月在湖北省武汉市,还会有一场关于父亲的学术交流研讨会,到时候将由弟弟代表参加。

  时隔15载 一副长联成功续上

  “迷迷糊糊想了一夜,终于在早晨六点多对出来了!”

  一同见证李亦园大师落叶归根的还有泉州学文化学者林少川。数年前,因从事记者及泉州学研究所工作的关系,林少川得到李亦园胞弟——已故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泉州知名学者李少园引荐,曾多次走近、采访李亦园大师,与大师结下不解之缘。2003年中秋节,李亦园应邀回泉州出席“闽南文化研讨会”,大师说,“希望两岸早日统一”是他最大的愿望。

  触景生情的林少川当即以海峡兄弟中秋团聚故园为题,拟写一副情景对联,上半句自然而然脱口而出:“李亦园李少园海峡两岸骨肉兄弟中秋之夜团聚老故园。”可惜下半句却卡住了。由于当时不敢冒昧当面向大师请教,林少川直言错过机会,终身遗憾。

  一晃15年过去了,李亦园与李少园都驾鹤归去,当时的采访笔记本还在,下联却还未续上。直到昨日上午六点多,灵感出现,见证了这段历史的林少川,终于将这副对联续上——“李亦园李少园海峡两岸骨肉兄弟中秋之夜团聚老故园”,“阿里山清源山中华一脉世家园丁清明时节魂归母亲山”。

(记者 李波玲 吴嘉晓 实习生 李政 文\图)

标签:清源山|李亦园
稿源: 东南早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