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新塘南塘社区耗时四个月 创作50多幅乡愁与文明壁画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8-04-06 08:34
  

       莫炫嫁妆、婆媳和睦、尊老爱幼……走在晋江市新塘街道南塘社区东区大道和学区路,你会被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彩绘壁画所吸引。这是社区居民龚喜庆在过去4个月里,独自构思创作的50多幅壁画作品,既生动展现了村庄的原始面貌和农业生活,又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传统习俗和现代文明礼仪等表现出来,成为南塘社区创建晋江市最美乡村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是居民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传承技艺与倡导文明

  乡愁壁画唤起邻里记忆

  近日,记者来到南塘社区东区大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写着“清风南塘留住乡愁”的田野风光画,画面中是一大片翠绿的稻田,一座秀丽的村庄坐落其后,远处的山体在蓝天白云中若隐若现。“这是我记忆中小时候村庄的样子,当时大部分人以农业耕种为生。”龚喜庆介绍。

  为了展现农耕生活,他还描绘出犁田、插秧、下种、除虫、踏水等耕种环节。壁画中,牛、水车、稻苗、农民等元素活灵活现,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也经历了长期的农业生活,我希望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后代看到这些图片,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体会粮食来之不易。”龚喜庆说。

  以“留住乡愁”为主题的壁画,重现了宋末元初时晋南沿海地区通往泉州府的古驿道——南塘昇平古街。龚喜庆是一名文史爱好者,他告诉记者,南塘社区一带以前是繁华的港口,曾经是晋江税务司的所在地,水利发达,昇平古街作为当时一条重要的官道,繁华程度可见一斑。在画面中,似乎可以看到商贩正与过往官客交谈甚欢。

  再往前走,“人人讲卫生”“垃圾不落地”“尊老爱幼”“婆媳和谐”等文明标语一一映入眼帘,搭配情景再现,颇具教育意义。记者注意到,逐渐被世人淡忘的老技艺“挽面”,也被凝固在壁画中;在入乡随俗的主题中,真实再现了闽南独特的婚嫁风俗和除夕夜跳火群的习俗,生动而有趣。

  “我每天接送孙子经过这条路,看到这些画面一点一点呈现出来,仿佛看到了我的小时候,以前的生活历历在目,很有感触。”南塘社区一位年过六旬的阿伯告诉记者,每当经过这儿,他还会抓住这些现成的教材,让孙子了解村庄的过去、长辈的生活,教导他树立良好的品格。

  在位于南塘社区西区的学区路,另一面墙则描绘了南塘社区近两年开展以环境卫生整治为主的“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整治卫生的情景,倡导爱护环境、美化家园的环保理念和主人翁意识。

  一人作画众人帮忙

  创作过程被拍下发“抖音”

  1个人、2面墙、4个月、600平方米……从去年11月初到今年3月底,历经年末和年初最寒冷的4个月,龚喜庆一支画笔、一顶帽子、几瓶颜料,从每天早上9点,直到夜幕降临,一笔一画地将两面墙总计600平方米的面积填满。

  “这些墙壁原来空着的时候,都被贴上了乱七八糟的广告,形象很不好,现在变成一条画廊,很漂亮,也很吸引人。”在东区大道入口,开汽车配件店的老板占先生称赞道。

  在龚喜庆作画的时候,占先生经常给他端茶送水、招呼他进店休息,怕他一个人作画太枯燥,一有空就过去跟他聊天解闷。一来二去,两人还成了好朋友。

  “当时天那么冷,他常常戴着一顶帽子在那儿画,颇有民间艺术家的风范。我有时会把他拍下来,发成‘抖音’视频放到网上,有不少人点赞呢!”占先生边说边打开手机“抖音”视频给记者看。

  “画到哪儿,哪儿就有热情的乡亲端茶送水,感谢他们。”龚喜庆告诉记者,目前壁画已经基本创作完成,“壁画的创作内容都源于生活,源于我从小生活的这片土地,还有结合社区当前发展的方向。我希望通过我的创作,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并存,让大家领会乡愁、记住乡愁。”

  南塘社区党支部书记柯连增告诉记者,去年,南塘社区被确定为第二批晋江市最美乡村创建村。当他找到龚喜庆,邀请他为社区作壁画时,龚喜庆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并提出“留住乡愁”的主题。“在去年12月评选第二批晋江市最美乡村时,这组壁画就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为社区成功评上最美乡村加分不少。”柯连增说。

  创作“跺船”民俗主题绘画

  入选中国艺术节美术展览

  今年50多岁的龚喜庆,也在经营自己的广告设计公司。集中四个月专心致志为家乡创作壁画,对他来说是件难得又有意义的事情。“能够用实际行动,助力家乡创建美丽乡村,再辛苦都值得。”龚喜庆笑着说。

  早在年少时期,龚喜庆就对绘画情有独钟,并显露出独特的绘画天赋。18岁时,他参加晋江文化馆举办的美术培训班,一个月后便到出口工艺品行画彩蛋和油画,一天能画12幅作品,是同一批伙伴中的佼佼者。

  1983年,龚喜庆创作的年画《新春大吉》入选福建省八闽风情画展,这是他的作品首次获得业界认可。1987年,他以南塘社区延续600多年的“跺船”民俗活动为模板,创作现代民间绘画《风调雨顺》,凭借新颖的形式、简练的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情绪,成功入选中国首届艺术节美术展览。同时,该作品还被当作国家级刊物《儿童文学》的封面,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对于自己的创作风格,龚喜庆说,他只是比较善于观察生活,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题材,并用新颖而通俗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所有好的创作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最好的素材。”

记者_柯明娇 秦越 文图

标签: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张茜茜张茜茜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